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程大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南京打造国际魅力区,推进美丽古都建设”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打造国际魅力区,推进美丽古都建设相关情况
(一)推进文化古都型国际魅力区建设
一是打造“博物馆之城”,立足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推进博物馆扩容提升。2020年新增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两座一级博物馆,2021年完成渡江胜利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的升级改造。国家文物局明确支持南京在内的四座文化名城建设“博物馆之城”。目前,全市登记备案的博物馆增至60座,其中非国有博物馆增至20座。“十三五”期间共举办展览1200余场,组织社教活动2万余场次,参观人次突破1.6亿人次。二是建设文化特色片区,依托长江路文化旅游街区、中山北路民国文化街区、颐和路民国风情街区、新街口—鼓楼—湖南路时尚休闲旅游片区、老城南历史文化片区等特色旅游片(街)区,按“城区即景区”标准,一体化推进秦淮、玄武、鼓楼等城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全域旅游发展。目前南京长江路文化和旅游集聚区、南京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南京夫子庙步行街已成功入选省级首批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三是引入国际国内知名文化、戏剧活动。举办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南京市越剧团青年演员李晓旭成功摘得第三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整体塑造南京“文化旅游节”品牌,将春季赏花、踏青,夏季赏荷、采摘、戏水,秋季品蟹、登高、赏秋,冬季观灯、泡温泉等季节旅游活动与南京文化艺术节、博物馆之夏、博物馆之夜等重大文化活动相整合。统一策划、统一组织、统一发布、统一宣传, 进一步深化文化旅游活动内涵、扩大文化旅游活动的覆盖面,形成参与度广、美誉度高、主客共享、社会共建的四季群众性公共活动体系。
(二)推进科教创新型国际魅力区建设
我市成立市委创新委员会,建立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实施“生根出访”计划,布局建设29家海外协同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以上。目前重点在我市紫东地区和江北新区建设科教创新区。紫东地区的仙林大学城、江宁大学城汇集各类高校 32所,其中985、 211大学6所,“双一流”建设大学 9所。创新载体拥有南京经开区、江宁高新区、麒麟科创园、栖霞高新区、白下高新区、徐皮软件园等国家级和省级园区,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与软件、人工智能、高端榜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 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重点布局了中科院姚期智院士领衔的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周志华教授领衔的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以及东大应用数学中心、 南理工工程研究院、二十八所智慧交通平台、南京智能制造学院等一批重点科创平台。江北新区“十三五”期间累计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2位、中外院士团队61位,吸引大学生、留学生、高层次人才就业创业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引进孵化创新型企业数和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均突破1000家。直管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260件,PCT专利达到980件。剑桥大学首家海外科创中心在新区开建,成功引进哈佛大学医学院、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等全球顶尖创新资源。首批6家全国首创的“121”创新社区和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重大创新载体平台正式运营。
(三)推进赛事活动型国际魅力区建设
积极承办国际国内顶级赛事,成功举办世界轮滑运动会、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羽毛球世锦赛、篮球世界杯分站赛等30余项国际赛事,获得了2020年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承办权。大力培育自主IP赛事,“南京马拉松”成为中国田协“金牌赛事”、世界田联“银标赛事”;创立“老山山地国际铁人三项赛”和“老山50公里国际越野挑战赛”两项山地自主IP赛事。创新举办“2020南京市健身步道网络挑战赛”“活力重启 寻迹金陵”城市定向赛等网上赛事。
依托示范创建打造赛事国际魅力区,建邺区、溧水区成功创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2家。创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4家,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2个,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4家,省体育服务综合体7家。2020年8月,南京市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连续举办四届“南京国际青年体育文化活动周”,加强“一带一路”国际体育交流,赠送给希腊马拉松市的“永恒之环”拱门雕塑永久性安放在希腊马拉松赛起跑点,与印尼三宝垄市和文莱斯里巴加湾市搭建起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发展的桥梁。南京体育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获得全球首个“世界轮滑之都”称号,在国际权威的“全球城市体育影响力”排名榜上,由42位跃升至第11位,国内城市中仅次于北京。
二、进一步推进国际魅力区,推进美丽古都建设的举措
中共南京市委 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美丽古都的实施意见》(宁委发〔2020〕23号),提出的举措与您的建议不谋而合。下一步我市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推进文旅融合,打造一批文学之都的开放窗口
一是推出一批展现世界文化之都风采的窗口。成立紫金山—玄武湖城市中心公园规划建设指挥部,统筹打造紫金山—玄武湖板块;推进中华门瓮城保护与展示工程,规划建设中华门外历史文化功能区;优化提升长江路文旅集聚区,组建长江路文化旅游联盟,推动周边文化旅游场所夜间延迟开放,新建D9文化街区;提升石湫文艺科教新城、牛首山金陵小城等重大文化片区,在夫子庙-秦淮河、长江路等文化资源密集的文化古都核心区,打造一批历史文化集中展示空间,将建筑、路牌、灯杆、站台功能化改造,串联起分散在寻常巷陌的历史印迹,塑造了解南京、品读南京的氛围,提高城市文化旅游辐射带动能级。
二是点面结合提高全市文化魅力氛围,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实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南京市博物馆新馆、世界文学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故宫馆、城墙博物馆、城市音乐厅、科举博物馆(二期)等重大工程,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市等级备案博物馆达到百座以上。构建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实体书店、新型阅读空间等相互补充的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结合老城、街区“微更新”,统筹打造与环境相配套的市民文化新空间,加快布局“梧桐雨”城市文化客厅,探索在社区(居民小区)建设“社区文化客厅”,推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统筹规划建设运营和向都市圈居民开放。持续办好南京文化艺术节、南京森林音乐会、秦淮灯会、咪豆音乐节、文博之夏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三是扩大文学之都国际影响力,密切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创意城市网络秘书处常态化沟通联系,邀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家来南京驻地体验,创作出版展现南京城市形象特质的优秀文学作品,对文学创作项目给予资助。搭建世界城市文化交流平台,扩大互动交流“朋友圈”,建设世界文学博物馆等一批文学传播场所,扩大国际友城交往。
(二)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打造创新名城交流平台
一是建设标志性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推动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建成国家实验室,围绕未来网络、普适通信、内生安全等领域,开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跨学科、大协同科学研究。推动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建成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工程技术和生态产业化领域形成成果输出地。
二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平台。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分类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江北新区创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中心。
三是依托高加强展国际国内交流。依托南京教育科技优势资源,培育和引进一批符合南京产业发展方向、有影响力高端会议(论坛),以专业化会议带动展览。加强与国家部委、国际组织、行业商(协、学)会、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合作对接,联合举办政府会议、机构会议、行业会议、学术会议、商务会议等多元化会议活动,形成南京特色会议品牌。建立政校企合作机制,用足用好高校院所空间载体,探索联合创立会展学院。校企对接,密切协作,探索开展学术国际交流等合作项目。
(三)深化体育名城建设,打造现代都市风貌阳台
一是继续申办世界级品牌赛事。办好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世界田联洲际巡回赛、世界街舞锦标赛等国际顶级赛事。发挥奥运城市优势,引进国际篮联、国际羽联、国际自行车联合会、国际轮滑联合会等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主办的世锦赛、世界杯等国际精品赛事。放大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2021年世界田联室内田径锦标赛、2021年国际羽联苏迪曼杯、2022年杭州亚运会、2023年足球亚洲杯等综合效应,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购买、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引入一批中国赛、分站赛、巡回赛和积分赛。落实长三角赛事一体化部署,建造一座可以承接国际A级足球赛事的专业足球场馆,满足世界杯、奥运会分站赛等国际重大赛事的申办和落地需要。
二是打造艺体胜地标志性风貌阳台。落实《南京魅力滨江2035规划》,围绕 “一江两岸九大城市客厅”建设,串联奥体—江苏大剧院—绿博园、国际青年文化广场—奥体博物馆—南京眼步行桥等片区,加快实施明外郭—秦淮新河沿线断点打通、环境整治、车辆疏解以及环老山绿带贯通等重点工作,打造江南、江北“两翼闭合”的环城绿廊,形成特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走廊。完善卧龙湖、玄武湖、固城湖、金牛湖、秦淮河等水上运动设施,发展水上休闲运动特色项目,打造国家级水上运动基地;完善老山、聚宝山、黄龙岘、无想山、国际慢城等山地户外运动基础设施,打造户外运动品牌,促进区域特色运动项目发展;依托溧水国家冰雪运动训练基地、极限运动馆,创建冰雪运动休闲小镇和极限运动学院,打造冰雪运动综合体,普及推广极限运动项目。
三是提升体育名城的消费环境和魅力。推动体育用品国际品牌“首店”引进,开展国际单品“首发”活动,带动体育高端消费。建设南部新城全民健身中心、燕子矶体育综合体、浦口高新区体育中心、六合区复兴桥体育中心、溧水区万驰全民健身中心等体育服务综合体,促进与周边区域功能互补、互动发展,打造集“购、闲、食、乐、健”于一体的城市地标。推动“体育+”夜间消费,定期举办街头篮球赛、街头足球赛等街头赛事和产品展销、健身活动,打响“夜健金陵”体育消费品牌。支持各区创新出台促消费举措,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延长体育场馆开放时间、发放健身消费券、举办“体育消费节”等途径,释放市民体育消费需求、激发体育消费热情。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7月28日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