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365号提案的答复
    (促进金融机构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21-07-15 14:36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张永勤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促进金融机构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的几点建议》提案收悉,提案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符合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要求,意见建议具备可操作性、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我局高度重视提案内容,会同市财政局、市国资委、人行南京分行营管部、市大数据集团对提案内容进行了认真学习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持续优化完善金融政策体系,加大企业信贷扶持力度

    (一)优化政银合作产品,强化定向信贷扶持

    一是持续完善市本级政银合作产品2011年以来,针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重研发轻资产的特点,通过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增量补贴等专项资金,支持南京市授牌的11家科技银行采用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等弱抵押、弱担保的创新担保方式,重点加大对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创新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2019年,积极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更好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实行财政资金引导下的普惠金融政策我市整合市级政银合作产品出台《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创新创业贷款实施办法的通知》(宁政办发〔201919号),将“科技(文化)企业贷款”等共8个省市级政银合作产品整合,设立“南京市创新创业贷款”,用于鼓励合作银行向我市各类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020年,为了缓解民办非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民办非企业发展,经市政府同意,将科技、教育、文化、民政行业中的民办非企业也纳入了“宁创贷”扶持范围。2021年,贯彻落实市委一号文精神,出台《“宁科贷”增量补贴、风险代偿实施细则(试行)》,将“宁科贷”政策向所有“宁创贷”合作银行开放,鼓励银行加大对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海外人才创业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将上述四类企业单户贷款授信上限提高至2000万元,风险代偿、增量补贴同步提高标准,并统一依托“南京金服平台”线上集成企业认定、融资对接、政策兑现,进一步提高政策实施效率。“宁创贷”政策通过给予银行风险代偿和增量补贴方式,有效调动了合作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贷款规模明显加大。截至20213月末,“宁创贷”贷款余额245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30亿元,增长51%。贷款户数15.51万户,比去年同期增加4.12万户,增长36.17%

    二是落实推广省级政银合作产品20214月,江苏省财政厅出台了《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项下小微贷产品工作方案》,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上下联动、风险共担”原则,建立“小微贷”风险共担机制,融资担保机构、合作银行、省市(县)风险补偿基金、再担保机构分别按1:2:3:4的比例承担风险。“小微贷”实行“两无四有”的政策要求,即:有适销对路的产品及产品生产销售合同(定单)、有稳定的现金流(银行流水单)、有健全的财务会计核算(账表齐全)、有正常的纳税记录的小微企业,无需提供抵押、质押,都可以向合作银行申请1000万元以下的流动资金贷款。“小微贷”利率不超过LPR+100个基点。合作银行不得另外收取保证金、融资手续费等任何其他费用。同时,融资担保机构实行“见贷即保”,不向企业收取任何担保费用,免除抵押、质押等反担保措施,省市财政对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费补贴。

    (二)提升民营企业转贷基金服务效益,支持企业转贷续贷

    为帮助有续贷需求但缺乏短期流动资金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暂时性周转资金支持。南京市民营企业转贷基金根据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持支小支微定位,为民营企业及时提供应急转贷服务。202012月印发《南京市民营企业转贷基金实施办法》明确取消原有会员设置,进一步扩大普惠面;进一步降低转贷费率,按一年期LPR为基准计算每日转贷费用。同时,进一步加码对普惠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政策支持力度,将疫情期间免息政策执行期限延长至2021年底,与国家有关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形成合力;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海外人才创业企业和知识产权质押企业四类企业可享受零成本转贷的累计额度提高至6000万元,定向支持科技创新,助力创新名城建设。截至20216月末,累计转贷笔数11610笔,累计服务企业5890家,服务金额560.79亿元。转贷新政实施以来,享受免息政策扶持企业5283家,转贷金额275.21亿元,已实际为5238家企业豁免转贷费用(含逾期费用)6456.42万元

    (三)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完善企业融资增信机制

    一是做强市级政性融资担保公司依托南京紫金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服务力度,分期将其注册资本增至10亿元,20194月公司注册资本已从1.2亿元增至5亿元,截至20215,紫金担保融资担保余额已达14亿元,在保客户229户。

    二是完善融资担保支小支农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有关融资担保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相关政策精神,充分发挥融资担保在破解小微企业、“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的重要作用,2019年末我局会同市财政局出台《南京市促进融资担保支持小微企业、“三农”发展奖补实施办法》(宁金监发〔2019173)。每年安排一定资金(4000万元左右),按照保本微利、可持续的原则,对单户1000万元以下,担保费率不超过1.5%的小微企业、三农等政策性担保业务给予奖补同时,积极参与构建国家三级联动的风险分担机制,国家担保基金、省级风险补偿资金已赔付的担保业务,由市级财政再按代偿本金给予担保公司最高10%的风险补偿通过保费补贴、增量奖励、风险补偿奖补措施,构建多层次的支持体系。截至20215月,我市共有4家国有担保机构被纳入江苏省政府性担保机构名单,其中市级1家(紫金担保),区级3家(江北新区绿色担保、江宁创业担保、浦口润业担保)。202115月,4家政府性担保机构融资担保业务余额为21亿元,平均担保费率为1.4%

    试点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强化保险增信为支持有融资需求、但缺少抵质押、担保的小微企业,我市研究制定《南京市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办法》(宁政办发〔2014123号)20193月,根据《关于深化创新名城建设提升创新首位度的若干政策措施》(宁委发〔20191号),进一步出台《南京市关于加强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细则》,小微企业在向合作银行申请贷款时可以通过购买小贷险进行增信。

    搭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一是大力建设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南京市子平台20186月,南京市子平台作为全省首批上线试点运营,平台通过整合政府扶持政策、公共信用信息、社会征信服务、企业融资需求、金融机构融资产品等资源,着力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截至2021630日,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南京子平台共接入中小企业71585家,累计获得授信10328笔,授信金额413.83亿元,融资撮合率达78%

    二是积极打造南京金服平台。自20197月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南京金服平台一直以提供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资本市场、信用服务、政策匹配五大服务为目标。截至目前,包括宁创贷、转贷基金、政策性担保、央行支农支小再贷款、票据贴现、科创基金投资、科技金融路演、众创板挂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51项金融产品和股权投资十条申报审核、私募基金跟踪服务、大学生创业专版等子系统均已上线。累计入库企业超8.43万家、授权注册企业11176家,累计债权融资557.49亿元,股权融资19.064亿元。三是推动开通我的南京”APP线上融资服务。202012月个人金融业务在我的南京”APP上线以来,现已引入南京银行、江苏银行,并计划年内新增3-5家银行,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实惠、更便捷、更安全的金融服务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早日实现授信、用信等贷款流程线上化。截至202157日,我的南京”APP信用额度模块累计放款金额达6.8亿元,总用信人数达6600余户。

    二、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引导

    (一)建立工作机制,完善政策引导。着眼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南京营管部牵头成立“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协同联动机制。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强文化金融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金融机构提高政治站位,优化流程,推进产品创新,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

    (二)提高金融政策直达性联合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相关部门、银行金融机构,通过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信用贷款支持工具、延期还本付息等多种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资金支持加大对复工复产和稳企业保就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指导辖内银行从推动LPR运用、控制负债端成本、规范收费等方面着手,推动普惠小微实际融资成本降低。按照先增量、后存量的顺序推动LPR运用将银行新发放贷款运用LPR定价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考核,推动银行机构有序运用LPR进行贷款定价,进一步疏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

    (四)推动商业银行进行产品和制度创新。鼓励和引导辖内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解决实际问题。如,针对部分小微企业反映的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的问题,引导工商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行等利用大数据技术,基于企业的纳税、公积金缴纳、结算等信息,通过e”“e”“数据网贷”“小微快贷等纯信用类贷款产品满足企业融资需求。针对部分普惠小微企业反映的融资成本较高的问题,引导鼓励商业银行利用财政贴息资金、风险补偿基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针对部分小微企业提出的贷款申请周期长、贷款期限与企业用款需求不匹配的问题,鼓励商业银行通过优化贷款申请审批流程,提供线上申贷服务、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等途径,提升贷款审批效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将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吸收提案中提出的建议,联合相关部门不断优化相关政策、加大政策推广、完善服务机制,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一是扎实开展金融惠企便企活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直达性,通过常态化政策宣传推广系列活动,向企业、市民宣传我市财政出资支持的金融政策、(准)公益性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当前驻宁金融机构在普惠、科技、信用领域的主打产品,缓解政、金、企、民信息不对称,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是进一步优化相关政策。市财政局将积极推进构建新的“宁创贷”风险代偿模式。结合省“小微贷”政策,修改“宁创贷”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国担基金和省级风险代偿政策作用,在“宁创贷”风险代偿政策中构建“政、银、担”合作模式,用好用足国家和省级风险代偿资金;调整完善“宁创贷”增量补贴政策,更加精准的引导“宁创贷”合作银行降低贷款利率,根据银行的贷款总量和增量设定增量补贴计算方法引导银行信贷资源进一步向实体经济倾斜进一步完善对合作银行的考核机制。将信用贷款发放情况、首贷、无还本续贷、市民营企业转贷资金使用情况等因素列入增量补贴考核指标

    三是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人民银行南京营管部将加强窗口指导力度,发挥信贷政策导向作用。继续指导商业银行通过完善机制,加强督导和考核评估,优化资源配置,切实加大对稳企业保就业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同时,引导银行机构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优化小微信贷专营机构、完善普惠小微授信体系,在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下功夫。进一步完善民营和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授信尽职免责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推动尽职免责制度真正落地见效。

     

                        

    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21年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