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薛福阳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增强南京科技创新实力 加快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已推进工作
(一)加强产业规划
2020年,我市出台了《南京市打造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地标行动计划》(宁政办发﹝2020﹞35号),并将发展医疗信息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之一,明确要加快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发挥南京数字经济及人工智能产业优势,推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协同攻关,突破生物大数据解析、编程细胞工厂和合成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加快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辅助判读、临床辅助诊断、多维医疗数据分析、疾病风险预测与诊断、药物分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的应用。并已将“智慧医疗建设”纳入我市卫生健康“十四五”发展规划,按照统一规划、资源整合、互联共享、集约高效、安全运维的原则,全面构建全市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对标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完善全市智慧医疗建设整体布局。
(二)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协同南京市生命健康领域高校、企业、医院和金融机构资源,积极推动江北新区构建“基因之城”,整体谋划和布局新医药与生命健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其中,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依托样本冷库、基因测序、质谱分析、药物检测、数据存储以及医学检验六个模块,面向区域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从基础研究贯穿项目孵化、成长再到转型发展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充分展现了数字经济对于医疗健康产业的宏观支撑。目前,东部中心已面向重要队列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包括恶性肿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罕见疾病筛查、新生儿、儿童脑与认知发展以及中国自然人群遗传多样性等大队列,共汇交近2万例专病队列测序数据,完成首个中国人群大规模全基因组测序图谱。东部中心建设健康医疗服务集成平台,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数据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与江苏省卫健委合作,推进省卫生信息统计中心数据向中心迁移;建设南京江北新区智慧健康平台项目,建成电子诊疗数据实时采集、治理,以及人工智能便民惠民应用,助推南京“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促进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产业融合。
(三)加强大数据管理
南京市卫生信息平台以国家相关标准为基础,结合南京市区域特色,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汇聚医疗健康信息数据。目前平台已对接全市所有11个区、江北新区,30家三级医院,累计汇聚医疗健康信息数据达100.46亿条,建成全国领先的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为基于区域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开放共享、挖掘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在大力推动医疗健康数据的开放共享、挖掘应用的同时,制定了严格流程和制度规范以保证数据安全,建成有南京特色的数据标准规范,提高了南京市区域医疗健康信息化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市大数据局先后制定了《政务数据安全指南》、《自然人主数据规范》,5月份已经成为南京市地方标准对外发布。
(四)推进电子病历规范化管理
我市2020年进行了版式电子病历试点工作,在遵循国家电子病历和电子文件相关标准规范基础上,结合南京市智慧医疗建设实际,对电子病历文件数据组织和封装方式进行规范,明确电子病历文件的承载格式、呈现样式和可信认证举措。初步制定了《电子病历版式文件元数据规范》、《电子病历版式文件归档接口规范》、《电子病案系统功能规范》、《电子病历版式文件区块链接口规范》等标准规范。通过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规范平台的基本功能、管理要求和共享利用。
(五)加强科教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
为全面提升南京卫生健康科教创新发展实力,强化业内协同、跨界协同、产业合作融合、智慧互联协同,我市正在积极搭建医学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平台,定期收集发布成果信息,打破信息不对称瓶颈,构建医疗机构与企业沟通桥梁,促进医研企协同创新。加快建设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院和转化研究院,积极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构建基础、临床、转化应用三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
以双创示范基地为抓手,通过出台大量双创政策,举办系列双创活动,增强双创平台功能、集聚双创资源,为全市各类人才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强有力的政策与资源支持,切实帮助支持各类人才、包括各类优秀职业技能人才自主创新创业。目前,全市共有双创示范基地23家。其中: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4家(全省共6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9家(全省共100家)。2016年以来,先后大力支持了南京技师学院综合教学楼建设、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公共培训实训楼建设、南京卫生学校南京南丁格尔护理学院建设、南京财经学校夫子庙校区抗震加固工程、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淳新校区建设、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溧水新校区和科技创业园建设等一批全市重点职业教育项目,将其纳入市级政府投资计划,在27.2亿元总投资中,安排落实市级财政资金支持达17.3亿元。同时,为江宁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实训楼等项目成功争取国家专项债券额度9200万。
(六)优化营商环境
我市已发布《南京市创新产品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南京市生物医药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实施办法(试行)》、《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促进政策》、《支持南京片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从创新研发补助、产业化扶持、市场开发等方面提供全方面支持,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与南京医科大学开展合作,整合双方科研资源及其附属医院的临床资源,对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与第四附属医院,解决企业创新药临床试验验证需求。与江苏省转化医学研究院、南京医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合作,推动医院各科室主治医师的临床医学研究成果转化实施,加快研究成果的批量化生产,推动临床医学上下游的资源互补与资源效益最大化。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产学研实践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合作,聘请国家院士作为技术指导,联合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下一步工作部署
(一)继续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在落实国家和省市明确的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指导各区创新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地方支持力度,加强跟踪服务,全面深化校企合作改革,推进产教协同育人,进一步拓宽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渠道和途径,支持试点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建设实训基地、组建产教联盟和职教集团、开展产学研合作等,进一步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争取更多试点企业通过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
(二)继续推动相关标准指南的制定。市大数据局将继续推进《法人主数据规范》、《政务数据安全规定》的制定,明确数据规范和安全使用标准。
(三)拓展多场景应用。将大力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在监测预警、病毒溯源、新药筛选、防控救治等方面的拓展应用,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医疗”相关成果的研发、转化与应用。江北新区将聚焦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引进整合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以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中大医院主院区、南医大四附院和省肿瘤医院为支撑,以学科国际合作与共建为契机,打造前沿医疗服务中心、国际专科服务中心、综合健康服务中心,发展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健康管理体系;积极推动健康大数据产业以及精准医疗及智能化健康诊疗设备研发,构建生命健康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
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