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建议第0333号建议的答复
    (加大对高淳西部圩区水环境打造提升(清淤)支持力度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07-30 11:08 来源:市水务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邢青松代表:

    关于您提出的《加大对高淳西部圩区水环境打造提升(清淤)支持力度的建议》已收悉。您在建议中客观分析了当前高淳西部圩区,特别是阳江镇,存在水系不通、清淤量大、水质下降等问题,提出继续在圩区清淤、水环境提升方面给予政策、项目、资金支持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会同高淳区水务局进行了专题调研。现答复如下:

    一、高淳区西部圩区(阳江镇)基本情况。高淳区西部圩区,主要有阳江、砖墙两镇,其中阳江镇总面积131平方公里,人口7.3万人,其中水面2.2万亩,河流沟汊108条,水系总长度500公里,辖区水体密布,水资源丰富。由于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各类生活垃圾、水产养殖废弃物和拦网等越来越多,您提到的“水体长期未清淤、部分水质趋向恶化、水系不够畅通、调水治水开支大”等问题确实存在,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及群众身体健康。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研究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指导高淳区编制了《南京市高淳区2013~2015年度农村河道轮浚规划》《南京市高淳区生态河道建设规划》《南京市高淳区百村千塘示范整治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划方案。在制定规划时,始终坚持与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协调,进一步突出了“三个转变”,即由过去传统单一的农村水利配套建设向生态水利建设转变,由过去注重 “建”向 “建管并重”转变,由大片区面上推进向逐个镇街“精雕细琢”转变。

    (二)开展全市农村河道整治。“十三五”期间,南京市投入农村河道疏浚治理资金8亿余元,完成农村河道河塘清淤土方约7600万立方米;以市级农田水利重点县、重点片区项目为支撑,整合投入河道综合治理资金约1.9亿元,实施了一批农村水系综合治理项目。2019年底,积极指导高淳区编制完成了《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实施方案》,把高淳区西部圩区作为治理重点,成功申报全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批复总投资6.3亿元,阳江镇是其中一个重要治理区域。高淳区2020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工程已全面完成,被财政部、水利部评为优秀等级,其建设成效被水利部2021年3月31日工作简报进行展示;2021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当前形象进度约20%。

    (三)积极加强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护。2016年1月1日发布施行了《南京市农田水利条例》,在具体明确了农村河道管理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农村河道河塘管护责任主体,按照受益和影响范围,镇街或村为管理主体,涉及多个镇街的,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社会投资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投资者或者其委托的单位、个人为管理主体;政府及其他社会主体共同投资的农田水利工程,由投资者按照约定确定管理主体。把农村河道河塘工作纳入河(湖)长制工作目标责任,推动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通过近年来积极治理,我市农村河道的已体现出“三个明显”。一是引排能力明显增强。通过疏浚淤泥,拆除坝埂,沟通水系,配套桥涵,有效增强了农村河道的引排蓄能力。二是河道水质明显改善。通过清出淤泥,清理垃圾,清除杂物,控制污水排放,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使得农村河道的水质得到较大改善,农民群众时隔多年后又可以在农村河道中淘米、洗菜、戏水钓鱼,消失多年的人水和谐的景象又重现水乡。三是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积极开展河坡塘埂整治、河岸护砌、植被绿化、水环境打造,使得农村水环境面貌大为改观,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三、下一步计划

    (一)加强政策和规划引领。根据《2021 年度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已纳入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标体系,权重8分(满分100分)。在水平指数核定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十四五”期间全市农村生态河道发展指数推进计划,明确建设标准、建管模式等,加大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投入力度。根据年度项目资金安排,依据各村区位特色、自然河塘条件、产业结构特色、村风民俗等条件,因河施策,系统治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真正让群众享受碧水蓝天的美景。

    (二)扎实开展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农村河道综合治理历史欠账较多,对农村河道治理工作要常抓不懈,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抓紧完成农村县乡河道上图工作,进一步摸清复核农村河道各项底数。按照江苏省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标准,抓紧开展现场查勘、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在建设过程中,尽量保留农村河道天然形态及断面,强化乡愁元素,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着力打造能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工作典型,以点带面,带动全市普遍开展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工作,从而实现全市农村水环境的整体提升,全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三)切实完善农村河道长效管护。推行农村河道河长制,定期督促做好农村河道管护工作,做到“河面无垃圾、河中无障碍、河岸无垃圾”。在河道两侧设置河道管理公告牌,内容包括河道基本资料、“河长”、保洁人员基本信息、监督电话等。逐步加大农村河道养护经费投入,按照长度结合考核情况进行以奖代补。此外,加强农村河道信息化管理,逐步在重要的农村河道建立管理可视化、河道水量、水质监测自动化等现代化信息检测系统,以信息化促进农村河道管理现代化。

    最后,感谢您对水务事业的关心、支持,恳请以后继续多提宝贵意见!

    南京市水务局

    2021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