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卞慧敏代表:
您提出关于“关于建立家政服务行业专项扶持政策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家政服务业发展相关工作的关心,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家政行业提质扩容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
近年来,南京市发改委、商务局、人社局、妇联等部门、单位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加大工作力度,统筹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工作,促进家政服务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规范化发展。
(一)推动家政服务业健康良好发展
一是加强部门联动,形成行业发展合力。2020年,根据国家、省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实施意见,市发改委、市商务局牵头,共同研究制定并下发《南京市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重点任务清单(2020-2022年)》,明确全市各部门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各项工作任务;建立“南京市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市发改委、市商务局为牵头单位。根据国务院、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组织市、区家庭服务业协会广泛发动、认真筛选,推荐我市两位家政服务员为全国优秀农民工候选人。
二是完善行业标准,推动家政服务规范化。市商务局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市标准化研究院和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制定发布《家政服务机构服务能力评估规范》,统一行业标准,规范企业管理,进一步推动家政企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市商务局联合市家庭服务业协会,积极打造家政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完善“家服e”互联网家政平台在“我的南京”APP上的功能体现,推动更多家政企业和家政服务人员入驻“家服e”互联网家政平台。2020年举办家政公益讲堂与南京家政服务信息卡的升级培训会,2021年召开南京市家政行业建设工作推进会,指导相关家政企业参与“家政服务信息卡”的发放工作,截至2021年6月底,累计发放家政服务信息卡4000多张。
三是强化政策扶持,支持行业发展。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国家、省、市决策部署,大力支持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统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包括家政在内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保障。2020年,市商务局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做好申报市级服务业发展和省级第三批商务发展(推动流通现代化和促进消费)专项资金的通知》,针对员工制家政企业发展和家政服务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给予支持。广泛发动、积极组织家政企业申报,引导我市家政服务企业及家政服务人员在商务部家政业务平台完成“人证合一”身份认证和验证授权工作。
四是举办相关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在2020年12月8日-15日,市商务局会同市发改、人社、工会、妇联、大数据等部门和单位,筹备举办了2020南京市家政服务周,以“新服务带动新消费 新科技赋能新生活”为主题,携手百家企业,聚焦家政阿姨的故事及消费者的需求,打造贴近百姓生活的家政服务主题活动。2020年开展了10余场“家政进社区”活动,将品质家政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搭建家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2021年上半年,组织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和重点企业,先后到栖霞区马群街道市民广场、鼓楼区南大社区、雨花台区殷富社区、秦淮区扇骨营社区等开展家政进社区活动6场。
(二)持续做好家政服务行业培训工作
一是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家政服务业发展。2020年4月,市人社局联合财政局等部门出台《关于印发关于落实我市三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宁人社规〔2020〕2号)。按照文件精神,符合条件的有意愿从事家政业的劳动者、家政行业从业人员在户籍地、常住地、求职就业地参加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等证书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原则上每人每年享受不超过3次,同一职业同一等级不可重复享受。
二是对接社会需求,促进行业提质扩容。2020年底,市人社局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所有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除9个准入职业),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目前,已明确省家庭服务业协会承担全省家政服务员职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为多层次满足社会化需求,市人社局将育婴员、保育员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项目和母婴护理等合格类证书项目纳入职业培训政府补贴目录清单,供劳动者选择。
三是加大供给,扩容政府补贴项目清单。市人社局鼓励依法设立的高等院校、各类职业(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相关培训实训基地和符合条件的企业等相关单位,向注册地的区人社部门提出申请,区人社部门对其服务资质范围之内的工种(项目)审核确认、报市人社部门备案后,编入当年政府补贴培训项目目录,可开展家政类、养老照护类、母婴护理类政府补贴培训。此外,坚持需求导向,研发居家养老照护、认知症照护等新研发项目。
(三)全力打造“宁姐月嫂”品牌
一是建设“宁姐月嫂”社区工作站。为满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和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市妇联在全省率先成立家政服务行业妇联,建立巾帼家庭服务联盟。2021年,按照政府主要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在全市建设30个“宁姐月嫂”家政服务社区工作站,为社区居民和家庭找到优质的家政服务,为城镇失业及外来妇女找到专业的技能培训,为经培训和认证合格的家政员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着力打造农村妇女进城家政服务的实训地、城市家庭寻找家政服务的来源地、全市巾帼家政服务企业的集聚地的“一站三地”特色模式。
二是专门开展“宁姐月嫂”技能培训。从2019年开始,以上岗为目的,开展千名“宁姐月嫂”培训工作,与市农业农村局、人社局、财政局、卫健委等联手推进、联袂督导,为培训、考核、招聘等工作提供多方支持。面向涉农区,精准问需问计,采取集中办模式,将培训送到妇女身边。面向城区,启用常态办模式,采取电话和线上报名,实现“码上报名,积满开班”。将培训从家务事延伸到“外办事”,开设产康、美容美发、营养餐、服务礼仪等综合技能培训班,培养复合型“宁姐月嫂”,提升就业竞争力。
下一步,全市各相关部门将进一步聚合力量,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一是多措并举提升家政服务能力。市商务局将通过政策引领和资金扶持,鼓励家政企业和家政服务员做好商务部“人证合一”身份认证工作;继续完善我市“家政服务信息卡”发放流程和管理,让家政服务更透明、更放心,2021年底前累计发放家政服务信息卡6000张。进一步完善“家服e”家政平台,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家政企业和家政服务人员纳入平台,扩大平台覆盖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为员工制企业,为家政服务员缴纳社保或商业保险,稳定家政服务员队伍,规范员工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二是进一步加强为老服务能力。发挥各部门合力,持续落实《南京市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重点任务清单》,鼓励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街坊(邻里)中心、社区妇儿之家、物业(商业)中心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嵌入式家政服务网点,支持开展为老服务。支持家政服务培训学校、机构、企业开展有关养老护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养老护理员的职业礼仪规范,以及清洁、饮食、睡眠、服药照料,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特征,老年人常见病护理等内容,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照护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相关技能。
三是深入推进“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开发家政服务新职业培训的标准、考核评价规范等,鼓励企业和培训机构围绕市场急需紧缺职业开展项目制培训,进一步提高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
四是持续完善“宁姐月嫂”平台建设。市妇联将联合市商务局,依托江苏斑马大数据公司,开发“宁姐月嫂”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完善“宁姐月嫂”家政服务体系,研究“宁姐月嫂”家政服务社区工作站运行管理机制。联合举办“宁姐月嫂”家政服务大赛(或技能竞赛),加强典型宣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共同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提质扩容。
五是继续举办相关家政服务活动。今年下半年,将继续举办全市性的家政服务活动。积极举办家政进社区活动,将品质家政服务送到社区,为广大居民提供方便可及、安全放心的家政服务。发挥家政行业协会的优势,在服务质量监管、家政技能提升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
南京市商务局
2021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