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建议第0214号建议的答复
    (促进区域民宿品牌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07-29 09:25 来源:市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鞠俊美代表:

    您提出关于“促进区域民宿品牌建设”的建议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旅游事业的关注与支持。您提出的第0214号建议,站在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区域民宿品牌的高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深度思考和可行性建议,对南京民宿规范化建设,品牌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进行了认真研究,形成如下答复意见:

    近年来,我市坚持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以全域旅游为导向,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发展乡村民宿产业,涌现出汤家家、黄龙岘、乡伴苏家、不老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民宿集聚区,南京乡村民宿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推动了乡村旅游、养老养生、研学团建、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发展,促进了产业融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成为乡村振兴有效助力。截至今年6月30日,在南京智慧民宿服务平台上线的民宿有229家,客房数3866间,床位数近7000张,年总营业收入约1亿元。乡村民宿促进了农民增收,据初步统计,民宿村户均营收20余万元,郊区房屋出租给他人经营民宿的农户年租金收入5~10万元,农民在乡村民宿工作月均工资4000~5000元。乡村民宿发展把优美田园风光、优良生态禀赋、优质现代农业有机结合,盘活了农村资源要素,加快了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促进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民宿产业逐渐成为促进我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极。

    综上所述,南京乡村民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势头迅猛,富民增收效益明显,带动就业和改善农村环境作用日益突出,但民宿品牌影响力与其他民宿发展走在前列的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需加快和加大南京民宿品牌建设。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研究这些意见建议,结合部门职能和工作实际加以贯彻落实,全力推进我市区域民宿品牌建设。

    一是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推动民宿品牌建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和相关区高度重视乡村民宿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民宿业发展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乡村民宿业规范发展实施办法》、《南京市乡村民宿经营管理奖励扶持资金试行办法》、《关于促进乡村民宿经济发展 提升乡村民宿管理水平的意见》等文件,以美丽乡村为平台,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以乡村振兴为导向,以富民增收为落脚点,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长效管护机制, 优化发展环境,集聚创新创业,乡村民宿规范化建设和品牌化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旅游民宿等级评定、民宿村建设和职工疗休养等工作,研究出台推动全市乡村民宿品牌建设的政策文件,制定“十四五”乡村民宿品牌化发展的专项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实施内容、突破路径、职责分工和时间期限等,推动民宿品牌建设。在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中,将民宿建设品牌突出作为必备推荐条件,从规划和建设层面推进了乡村民宿品牌建设。同时,将民宿发展和品牌建设列入南京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郊区街镇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考核,“ 工疗惠农” 民宿试点建设成绩突出的街镇优先评奖,调动了各区培育和打造品牌民宿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是加大政策资金引领,扶持品牌民宿发展。为推动乡村民宿发展,我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在2017年出台了《南京市乡村民宿经营管理奖励扶持资金试行办法》、《南京市乡村民宿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对上线乡村民宿、年度入住率排行前十名的乡村民宿进行资金奖励(给予上线民宿每户一次性5000元奖励,给予入住率排行前十名的民宿每户6万元的一次性奖励,3年共支付奖励资金296万元),有力的促进了乡村民宿经营发展和品牌培育。同时,开展乡村民宿村创建,对符合条件的民宿村每张床位补助6000元,用于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目前,已打造了15个民宿村。今年我们将开展等级乡村民宿评定工作,以等级评定促进品牌民宿建设,对评定为五星级的乡村民宿每家奖补10万元,四星级的乡村民宿每家奖补5万元,鼓励乡村民宿集聚化建设和品牌化发展。安排了乡村旅游及民宿宣传推介年度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南京乡村民宿的宣传推广,尤其是要以品牌民宿培育建设为目标,加大品牌民宿的宣传力度。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还将以政府引导有力、市场运行有效、农户连接紧密、规模适度合理为目标,安排乡村民宿试点奖补资金1200万元,打造具有地方特点、民俗特色、文化特征的南京乡村民宿品牌。此外,将和市农业农村局、紫金农商银行继续开展惠农贷款发放工作,帮助乡村民宿缓解建设运营和品牌发展上的资金压力。同时,鼓励和支持相关区出台招引国际和全国知名品牌民宿入户南京的优惠政策,树立标杆,激发“鲶鱼”效应,营造全市乡村民宿品牌建设和发展上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培训指导服务,促进行业交流共进。针对乡村民宿专业人才短缺、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我们利用南京高校资源优势,邀请名师授课,制作下发南京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系列培训课程光盘,供乡村民宿从业人员统一组织学习或自学。按照分类指导、精准施训的原则,根据乡村民宿提出的具体需求,安排名师进行上门授课,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相关区也举办了多个乡村旅游(乡村民宿)专业技能培训班,仅去年就培训了1000余人次。江宁民宿协会等单位还组织会员到浙江丽水、湖州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外地品牌民宿的建设、运营做法和经验。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分类指导、精准施训的原则,围绕“促进民宿发展、激发乡村活力”的目标,将民宿从业人员纳入政府补贴培训范围,落实《关于开展我市民宿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方案》,启动“美丽乡村”民宿职业技能公益大讲堂,通过线下集中培训和线上直播学习同步走的方式,提高乡村民宿从业人员服务技能。组织南京首届乡村民宿服务技能大赛,通过业务培训、行业交流、技能竞赛的方式,以赛促学,提高民宿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专业服务技能,展现南京民宿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促进民宿行业提档升级和品牌营造。支持市、区民宿协会高效运行,统筹协调行业管理,加强督查指导,交流先进理念,推动区域品牌塑造,实现互利合作共赢。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支持,提升品牌知名度影响力。近年来,我们坚持把乡村民宿纳入我市文旅品牌推广体系,整合我市民宿资源,利用南京文旅推介会、国际旅游博览会、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以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会展资源,全方位向国内外推介我市乡村民宿。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等部门,持续开展了南京美丽乡村及乡村民宿特色旅游线路产品征集、“旅居乡村·约荟民宿”南京民宿定制产品大赛等系列活动,扩大了乡村民宿影响力,提升了社会知晓率和品牌度。下一步,我们将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以及大数据技术手段,按照产品营销、环境打造、服务提升等主题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在学习强国、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等平台展示我市民宿建设的显著成效和典型经验。更新了《南京乡村旅游》和《南京乡村民宿》手册,设计制作了《南京乡村美食》手册,建立了南京美丽乡村及乡村民宿视频库、图片资料库。策划制作“一期一宿”、“宿在乡村”等短视频,在包括学习强国专题、小红书、抖音、腾讯平台、今日头条App、人民号、央视新闻+App、新华社客户端、央视频等进行全媒体分发。此外,着力宣传、培育“工疗惠农”特色民宿品牌,努力提升金陵韵味南京民宿知名度美誉度,推动民宿集聚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促进富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