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林玮代表:
您提出有关建设民用航空产业基地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民用航空产业的关心,您客观地分析了当前民用航空产业趋势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建议,对我们下一步工作具有极大指导和促进作用。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南京市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
民用航空产业是我市“4+4+1”主导产业体系中高端智能装备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全市创新资源优势,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重点企业培育,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实现了我市民用航空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我市民用航空产业拥有南京恩瑞特、莱斯信息、南京机电、美特林科、赛达机械等70余家企业,在动力系统、机电系统、航电系统、航空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初步构建了以动力系统制造、机载系统制造、无人机研发、空管系统开发等为重点的产业体系。2020年,全市民用航空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20亿元。
2、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我市民用航空领域科研力量雄厚,在机电系统、航电系统、雷达技术、叶片精加工、无人机应用等领域具有一定技术优势。拥有南航、东大、南理工、南大、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等多所与航空专业相关联的高校,以及14所、28所等9个国家级的专业研究所和2个国防重点试验室、2个国家重点技术试验室、3个国家级计量中心、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拥有两院院士12名(航空动力1人、飞机设计1人、机体材料和结构2人、雷达4人、机载设备4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中青年专家近400人。
3、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主要集中在动力系统、机电系统、航电系统、航空材料、无人机等领域,拥有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龙头骨干企业。航空工业金城南京机电作为国内航空机电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主要从事飞机机轮刹车系统研究、机载电子控制系统研究、飞机操纵与控制系统研究、飞机燃油系统及机场加油设备研究等,是国内机电综合、液压、燃油、空气管理方面的领军企业。江苏美特林科研发和生产的高端稀有特殊合金材料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汽车涡轮增压器、核工业等行业的高温、腐蚀工作环境。中材科技的特种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成功应用于C919的发动机叶片及机匣,同时为商飞、商发提供标准和检验验证。南京轻动项目已成为中国航发集团一级公司,主要生产1500KG以下小型航空发动机、涡喷及涡扇航空动力等,并将加快布局航空发动机维修及深度维修技术研发中心。南京莱斯信息是国内空管行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软件与重大装备供应商,其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4、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主要集聚在空港枢纽经济区、浦口高新区和白下高新区等重点园区,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空港重点引入国际、国内知名的研发制造企业、零部件及航材供应商、精密制造设备及技术提供商等企业,建成航空工业民机产业园;浦口高新区依托无人机基地及飞行服务中心建设,重点发展无人机产业,目前无人机基地已成为江苏首个由民航主管部门验证并授牌的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依托试飞基地建设,我市进一步拓展无人机在长江生态保护、空中巡查、应急救援等领域应用,入围国家首批13个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有力促进我市无人机领域创新发展。白下高新区依托航天科工南京晨光、航空工业金城集团等重点企业及南航、南理工等院校科教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机载系统、无人机等领域。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打造民用无人机、民用直升机产业基地,发展航空设备及零部件体系等有关建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围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强化规划政策引领,突出重点项目建设,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完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塑造我市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1、聚焦重点领域,巩固产业发展优势。全力推进机电、航电、航发、航空维修、新材料等航空设备及零部件,无人机、直升机等产业链重点领域协同发展;充分发挥金城南京机电液压中心在全国航空机电领域的引领优势,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紧跟中国商飞的大飞机项目进程,做精做深航电、液压等产品领域,构建全国航空机电系统的样板区;紧跟低空开发及通航产业的推进,充分发挥南京在空管、雷达等领域的优势,做大做强航空监管及服务;推动5311工厂、总参六十三所等单位协同合作,成立无人机、直升机创新平台,加快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以示范应用带动无人机、直升机等通航领域能级提升。
2、壮大重点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实力。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重点支持金城南京机电液压中心、中电科十四所、总参六十三所、5311工厂、中电莱斯、恩瑞特等骨干企业提升生产能力、研发水平;支持优势企业在航空航天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横向联合、纵向整合,鼓励重点企业通过并购、引进、参股等方式补链强链,培育一批根植南京且核心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鼓励重点中小型企业紧盯新材料、制造装备、无人机等航空航天细分领域做大做强做精,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注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
3、突出项目牵引,促进产业链条完善。建立重点项目库,加快推进中国航发南京轻型航空动力、中航金城集团无人机产业基地、新兴航空装备生产等一批投资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建设,聚焦问题靠前服务,力争早日达产增效。强化重大项目招引,加快引进一批高能级项目,全力支持中国商飞、中航工业、中国航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大疆等国内龙头企业和波音、空客等国际行业巨头,来宁设立分支机构和产业投资项目,争取中国航发下一代涡轴发动机的整机制造落户南京。推动重点园区围绕航发、客改货、航空维修、新材料、无人机、直升机等关键领域,组织开展精准招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4、聚力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南航、南理工、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等航空领域高校院所科研资源优势,推进产学研合作;支持航空航天产业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中航工业、中国航发等集团,以及国防科工系统科研单位等开展军民品需求对接,积极承担重大专项、重大任务、重点型号科研生产攻关任务,提升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突出“为国产大飞机配套”和“为通用航空产业服务”两个重点,加快突破机电系统综合控制和管理、液压操纵系统、低空监视雷达等领域关键技术,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为支撑的产业创新体系。
5、完善配套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一批民用航空设备及零部件、无人机、直升机等技术标准研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制定技术标准,提高话语权。完善民用航空产业涉航认证、试验验证、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基础服务体系,突破一批生产工艺、质量管理、适航审定等短板问题,提高产品制造质量。扩大开放合作,抢抓“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建设等发展战略机遇,积极融入国内外民用航空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实现协同发展。
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