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建议第0117号建议的答复
    (净化“空中蜘蛛网”,消除安全隐患,巩固美丽宜居乡村成果。)
    发布时间:2021-07-28 15:18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邵素芳代表:

    您提出关于净化“空中蜘蛛网”,消除安全隐患,巩固美丽宜居乡村成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全域化推进、标准化建设、特色化经营、多元化投入、一体化共享,统筹推进特色田园、示范村、宜居村、民宿村和田园综合体“五村”共建,书写出南京美丽乡村建设“强富美高活”的新答卷,走出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美丽乡村振兴之路。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类示范村1337个,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受到国务院检查组、农业农村部和省联席办的充分肯定。

    虽然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中我市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对于净化“空中蜘蛛网”这项工作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还不够。在收到您的提案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结合提案中的现状分析和建议内容,立即对我市杆线入地工程实施具体情况开展分析梳理。

    一是实施优点。架空线由于建设成本较低,架设和维修较为方便,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农村电力和弱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式。随着农村建设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村民生活用电水涨船高,强电和弱电线缆数量不断增加,原有的架空线已然不堪重负,而且杂乱无章的架空线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杆线入地工程的实施,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外损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影响,提高电网和弱电网络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消除了视觉污染,还可以腾退出一定数量的土地资源用于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提升。

    二是实施途径。根据与供电部门沟通了解的情况,近年来我市乡村杆线入地工程的实施路径主要是两种类型:一种是项目补助模式,市委市政府2017年起启动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省供电公司给予相应的杆线入地项目配套资金,由市供电公司作为实施主体,对我市部分镇街、村庄的杆线进行了下地项目施工。另一种是用户投资模式,即“谁受益谁投资、谁提出谁投资”的模式,由部分需要实施杆线入地的镇村提出建设需求,承担项目实施费用,委托市供电公司的产业单位进行杆线入地具体实施。

    三是实施困难。从杆线入地工程具体实施过程来看,杆线入地工程之所以难推进、推进慢,一方面是“工作谁来抓”的问题,杆线权属错综复杂,涉及主管单位部门多,综合协调工作难度大,没有明确的牵头部门负责;同时,市区、镇街无法及时掌握杆线入地工程项目规划,使得在编制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规划时很难做到“多规合一”同步推进。另一方面是“资金哪里来”的问题,据杆线入地实施主体反映,杆线入地工程的资金投入受村庄地形、供电半径等多种因素影响,相同规模的村庄工程费用最大相差十几倍,所需资金量大且资金主要来源是国家电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国有企业的专项资金,市区两级暂无杆线入地配套资金。

    随着我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域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在今后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资金配套等环节中,我们将紧紧围绕您的提案建议,建设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美丽乡村,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具体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规划引领、高位统筹。突出规划引领,结合我局正在参与开展的“十四五”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第二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建议把将乡村杆线入地工程作为我市加强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文明水平的重要内容和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村庄村容村貌、推进乡村“塑形”工程的重点任务和举措,纳入市级层面农村建设的高位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杆线入地工程的推进思路、建设目标和成效,并且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及时有效的衔接,确保杆线入地规划目标任务尽早转化落地,助推打造生态宜居、品质现代的美丽乡村。

    2.因地制宜、扎实推进。优化完善《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指南》要求,将乡村杆线入地的具体实施要求和标准纳入美丽乡村重要建设项目和考评内容,做好与污水、道路、改厕、燃气等地下工程的统筹推进和有效衔接,健全“建、管、养、护工作机制”,实现路网、水网、电网、光网、排污管网“五网贯通”。同时,对暂时无法实施杆线入地的村庄,一方面对杆线施工统一规范,对立杆拉线行为实行规范化管理,防止私立乱拉行为继续蔓延;另一方面对各部门的线路进行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对不宜入地和暂不能实现入地的各类凌乱、垂落线缆进行集中整治,为后面实施杆线入地夯实基础。

    3.严格管理、源头控制。对于存量农村线路设备,定期开展低压线路、杆塔和设备的巡视消缺工作和带电检测工作,对不符合安全距离要求的线路设备,通过运检措施或储备项目的形式进行处置,维修、更换相关老旧设备和线路。对于新增农村线路设备,落实“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三同步,严格执行设计方案评审和现场验收检查制度,保证线路设备不“带病投运”,从源头上治理“空中蜘蛛网”,通过“消存量”“管增量”的措施,双管齐下确保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4.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方面协助区、镇街加强与供电部门的对接沟通,及时掌握杆线入地工程项目实施的申报信息,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项目顺利落地提供条件,协调解决项目用地等问题。另一方面,结合我局业务职能,将已争取到杆线入地项目的村庄优先纳入我市今后的示范村、宜居村、特色田园乡村等各类美丽乡村建设名单,调动镇街实施杆线入地工程的积极性,增点扩面、提质增效;同时对杆线入地工程实施情况较好的美丽乡村在考评过程中相应提升验收档次,并从美丽乡村专项资金中提高建设补助标准。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