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建议第0005号建议的答复
    (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07-28 14:54 来源:市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仇学富代表:

    您提出的“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建议”收悉。收到建议后,我部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相关单位会商研讨。综合各方面意见建议,现对建议答复如下:

    近年来,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保护利用的系列重要指示,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不断做大做强南京红色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出红色文化资源的服务社会、资政育人功能,服务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成效显著。主要工作有:

    在保护管理方面,颁布实施《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制定出台《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弘扬雨花英烈精神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等文件,修(制)订《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条例》《南京市文物建筑修缮工程管理办法》《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做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动江宁横山、高淳西舍、溧水红色李巷等革命旧址连片保护、整体展示,完成雨花台纪念碑等15处革命文物抢险加固工程,修缮恽代英烈士殉难处等革命遗址(旧址)80余处、可移动革命文物257件,其中“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保护维修项目”获得国家文物保护最高奖——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原则,把保护修缮红色遗址遗迹工作与发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串联全市主要革命历史文博场馆、革命历史遗存遗址,策划推出党史学习教育省、市“共学共建”5大主题10条精品线路,打造“宁听红色巴士课堂”,其中“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红色精品线路被列入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公布《南京市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共计58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279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先后遴选发布两批共40条南京红色地名,并通过专家解读、专题展览等方式大力开展红色地名宣传活动。

    在研究阐释方面,突出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积极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南京市整合研究力量,搭建研究平台,打造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省级重点高端智库)、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市级重点新型智库)等研究平台,设立南京大学——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推动红色文化研究传播。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依托雨花台干部学院科研力量,设计开发独具南京特色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承办“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峰会”,邀请来自全国50余家革命纪念馆负责人围绕革命文物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开展合作研究,发布《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倡议》;连续6年举办雨花英烈高层次学术研讨会,探讨面向新时代如何做好革命精神传承发展工作;着力夯实基础研究,先后推出《“雨花英烈史料”丛书》《初心永恒——雨花英烈话语解读》《雨花台》等著作;牵头成立南京红色文化志愿者联盟,联合文旅、教育、民政、团委、部队、学校、企业和各区志愿服务力量,开展了一系列有项目、有内容、有主题的规范化红色文化志愿服务,已成为南京的红色文化品牌;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开发教材,推动革命传统教育进入高校思政课堂。市委党史办先后编撰推出《烙印--南京红色文化故事(青少版)》《中共南京地方组织早期领导人连环画丛书?第六辑》等一批最新党史研究成果,向全市中小学发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编撰出版《南京大屠杀辞典》《南京大屠杀史》等一批研究专著,推动《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在传播利用方面,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更好发挥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创新展陈方式。按照“五年一小改、十年一大改”思路,运用数字化、互动化、沉浸式展陈手段,持续推进全市红色场馆基本陈列改陈布展,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先后获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开展宣教活动。开展清明雨花英烈云祭扫、诵读《烈士家书》、新婚夫妇向革命先烈献花、“童眼看大桥”、“江东门的钟声”等富有仪式感的宣教活动,连续3年举办庆祝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周年升国旗仪式,连续3年依托红色资源点开展“唱响国歌、礼赞国旗、致敬国徽”活动,连续4年策划实施红色资源点寻访阅读行动,组织市民打卡红色地标,重温红色经典,在沉浸式教育中接受革命精神洗礼。将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作为拟出国留学生必修的“行前一课”,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孩子们时刻牢记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拓宽传播渠道。加大红色题材文艺创作,创设“百场红色艺术课堂”,推出大型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话剧《王荷波》、京剧《梅园往事》、杂技剧《桥》、大型原创舞台剧《长明》等主题作品。打造“中国南京红色在线”展示利用平台,推出“红色地图”“红色日历”等融媒体产品,把红色资源从线下搬到“云端”。策划开展“一眼重现英雄颜”“百年铭记英雄魂”等网络宣传,推出《南京红色100》《热血诗书雨花魂》等系列短视频,用年轻态、网络化的表达吸引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传播革命文化。

    在经费保障方面,市财政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资金纳入市级预算,专项用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2019年安排590万元用于红色资源点寻访阅读等宣教活动,2020-2021年共安排4885万元用于落实《弘扬雨花英烈精神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还安排雨花台红色剧场改造专项补助30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动员组织全市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依法建立跨部门的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确保法定职责任务落实落地。指导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加快推进《南京市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起草,建立雨花台烈士陵园保护管理及革命精神传承弘扬等方面的制度规范。

    二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点的教育作用,开展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和开展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初心课堂”,组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老党员、红色场馆讲解员开展“党课开讲啦”等宣传教育活动;邀请重要事件亲历者和见证者等深入基层开展红色主题巡回宣讲;举行“童心向党”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引导青少年参与革命纪念场馆讲解工作,广泛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加大雨花英烈主题话剧《长明》、纪录片《那一年,我们正年轻》、短视频《初心永恒》、广播剧《烈火芳华—雨花英烈传》等文艺作品的传播,进一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

    三是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市财政在财政收支矛盾凸显的形势下,通过调整结构持续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等财政投入。按照《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规定,督促各区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总的来说,您关于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建议,将逐一得到落实。我们也将依法履行职责义务,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相关工作,诚恳希望得到您的继续关注支持。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2021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