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1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建议第0456号建议的答复
    (从司法审判层面加大对我市中华老字号企业保护力度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07-30 17:18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张卫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从司法审判层面加大对我市中华老字号企业保护力度”的建议收悉,十分感谢您对法院工作的监督。我院收到建议后高度重视,对建议内容进行分解,安排专人进行办理。形成办理报告初稿后,我院当面听取您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工作。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的基本情况

    全市法院依法履行审判职责,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取得积极成效。2018年至2020年,全市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案件16454件,审结15521件,其中,南京知识产权法庭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997件,审结4786件。

    一是全面实施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坚持知识产权侵权赔偿的市场价值导向,使赔偿数额与知识产权的类型、创新程度及其市场价值相适应,切实保障权利人获得充分赔偿。2020年,全市法院判决赔偿额超100万元的案件30余件,在法定赔偿最高限额以上判赔的10余件,显著提高侵权成本。在多起案件中率先适用惩罚性赔偿,有效遏制和震慑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其中“小米商标侵权案”全额支持了原告5000万元的诉讼请求,该案入选“2019年中国十大最具研究价值知识产权裁判案例”“江苏法院2019年度十大典型案例”和“2019年度江苏省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件”,并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江南环保案”开出9600万元赔偿“大单”,是近年来南京法院侵害技术秘密纠纷一案判赔数额之最。在依法制裁民事侵权行为的同时,依法严惩侵害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认真落实省法院《关于知识产权犯罪量刑指引(试行)》的要求,推进知识产权量刑规范化。2020年,全市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45件,审结119件。通过审理赵某某销售盗版教材侵犯著作权罪案等案件,有效发挥刑罚惩治和震慑知识产权犯罪的功能。加大生效判决执行力度,健全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常态化开展集中执行,用好用足搜查、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强化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加大财产处置变现力度,确保胜诉权益及时兑现。强化财产保全、行为保全、证据保全等临时措施的适用,提高司法救济的及时性、便利性和有效性。

    二是持续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率先开展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先后制定《关于加快知识产权简单案件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在案件审理中依法扩大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的适用比例,以示范庭审、要素式审理、表格式文书等做法,有效缩短简单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周期。同时,严格限制中止诉讼适用条件,依法对涉案权利的稳定性进行审查,防止当事人拖延诉讼。首创聘用制专职技术调查官制度,提升技术类案件审理效率和质量。2020年,技术调查官参与审理的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229件,出具技术审查意见75份。市法院聘用制专职技术调查官机制获“江苏省法治建设创新奖”,并入选南京市法治建设创新项目成果汇编。建立全覆盖司法保护网络,南京知识产权法庭跨区域管辖省内9个设区市的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我市7家基层法院管辖全市非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完善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审判“三合一”审判机制,构建司法主导、两级联动、三审合一的集约型立体化审判模式。

    三是健全完善知识产权诉讼程序。充分考虑知识产权诉讼证据特点,运用举证责任分配、举证妨碍等规则,合理分配当事人双方的证明责任,减轻权利人举证负担。全市法院在多起案件中适用举证妨碍规则,全额或高额支持权利人的赔偿请求。上线运行司法区块链平台,依法支持运用现代技术保全或获取证据,当事人使用时间戳、区块链等方式保全证据,符合证据条件的,依法予以认定。对于权利人确因客观情况无法取得的证据,依法加大调查取证和证据保全的力度,有效弥补权利人举证能力的不足。

    四是加大对传统文化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近年来,南京法院依法妥善审理了“蒋有记”商标侵权纠纷、南京吴良材眼镜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宝庆银楼的商标许可使用、商标侵权系列纠纷、南京云锦、南京冠生园、南京卷烟厂著作权侵权纠纷等多起涉南京老字号商标、企业字号等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在依法维护南京老字号的合法知识产权权利的同时,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进行有力打击。此外,全市两级法院在世界知识产权日走访老字号协会及老字号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普法宣传,进一步延伸审判职能。

    二、存在的问题或困难

    一是知识产权司法资源配置有待加强。近年来,全市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案件数持续保持高位,从2017年的3166件增长至2020年的5827件。实行跨区域集中管辖后,南京知识产权法庭受理的案件呈爆发式增长,法官只能通过放弃午休、推迟下班、周末加班等方式加班加点审理案件。除了案件数量的增加,南京知识产权法庭受理的案件还呈现出涉及技术领域广、案件社会影响大、诉讼程序交织多等特点,案件审理难度较大。基层法院相关审判业务庭法官除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外,还需要审理其他类型案件,在手案件多、办案压力大。

    二是老字号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机制有待完善。如何将老字号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商誉再次发扬光大并给予有效保护,成为当前一些老字号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但是,现实中部分老字号企业还不够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行业协会尚未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的功能。行政管理机关需要尽快出台关于保护和促进南京老字号发展的政策文件和具体举措,给予老字号企业更多的支持,激发老字号的创新能力。同时,市场监督管理、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还未形成全链条保护合力。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措施

    全市法院将持续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全面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效能,打造知识产权争端解决“南京优选地”,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南京加速度”,擦亮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南京金字牌”。

    一是进一步加大老字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加大侵权惩处力度,提高损害赔偿计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切实保障权利人获得充分赔偿;依法适用《民法典》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加大对故意、重复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制裁力度;对于规避法律的实际侵权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依法判决自然人与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强化司法保全措施功能,充分发挥行为保全、财产保全、证据保全的制度效能,依法受理、审查当事人的保全申请,合理平衡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利益。创新调查取证方式,根据当事人申请,依法向律师颁发调查令,加大调查取证力度。推广应用南京法院司法区块链平台,建立健全区块链技术在电子证据收集、固定、存储、调取、认证等方面的操作规范,向当事人提供存储、核验等服务,解决知识产权电子证据取证难、成本高的问题。

    二是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优化知识产权审判管理,加快办案节奏,实现收结案良性循环。抓好《关于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的实施方案(试行)》的落实,有效缩短知识产权案件诉讼周期。在开展专项改革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形成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阶段性改革成果,及时提炼制度规则,为民事诉讼法修改和知识产权诉讼特别程序法出台提供南京方案。

    三是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加强与公安、检察、知识产权、市场监管、版权、海关等部门在老字号知识产权执法司法程序上的协作和衔接,及时解决老字号企业维权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深入推行“三合一”审判机制,妥善审理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交叉案件,提高司法保护整体效能。对于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的沟通协调,提高刑事打击的精准性和社会效果。加强涉知识产权犯罪线索移送,尤其对于恶意侵权、重复侵权案件,情节严重,涉嫌构成犯罪的,及时启动犯罪线索移送程序,对多次实施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依法从严惩处,严格限制适用缓刑。

    四是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建设。根据案件的受理数量、增长趋势,建立知识产权法庭法官员额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审判辅助人员配备,开展技术调查官续聘和增选工作,确保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力量持续增强。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审判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统一裁判尺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职能。

    感谢您对法院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欢迎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帮助和监督法院工作。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1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