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0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总工会界别组:
贵界别组提出的《高质量推进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建设》提案收悉。江北新区高度重视,对该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会商,并要求新区自贸区综合协调局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加快建设区域路网
2015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江北新区为国家级新区,为响应和支撑国家对江北新区的目标定位和要求,深化和落实《江北新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提出的发展愿景和构想,编制《江北新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2015年12月获得南京市政府正式批复。《规划》以方案架构为核心、以实施规划为支撑,在轨道交通层次体系、规模结构、线网方案以及工程实施、分期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线网方案共设12条线路,其中7条城市轨道,5条城际轨道,线网总长约220公里,实现一级城市中心及交通枢纽多线换乘;二级城市中心至少两线交汇;三级城市中心轨道覆盖。站点800m覆盖居住人口和岗位超过60%。从线网、覆盖率、换乘便利、可达性、客流等方面评价结果看,均能够较好地支撑和引导城市发展。
未来的南京北站,既是高铁站,也是交通组织中心,尤其在沟通江南和江北、苏南和苏北、苏北和鲁南方面的影响重大,与南京站、南京南站并列为南京三大枢纽站。
南京北站将作为江北新区主要客运枢纽,规划建在地铁3号线林场站以西,花旗营附近,未来将衔接18条铁路。该站建成后,江北新区的交通位置将大大提升,形成半小时可达的滁州、扬州都市圈,1小时直达合肥、蚌埠、淮安,同时形成上海两小时紧密商务圈,到武汉、北京等方向的时间也会与主城相当。
未来3年,城际运输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南京市将加快推进宁淮、南沿江、北沿江、宁合、镇宣、扬宁马巢等铁路建设。高速公路网络布局也将逐步完善,建成高淳至溧阳、高淳至宣城高速公路,完成宁合、宁马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公路加上铁路,2小时内通达长三角中心城市,1.5小时基本通达省内设区市,1小时通达南京都市圈各城市。
二、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打造发展“增长极”
坚守开放初心,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改革优势,加快补齐开放型经济短板,努力实现改革有实际成效、企业有实际收益。
(一)着力优化企业服务。聚焦“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积极探索专业招商、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招商新模式,加快建立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协调机制,获批以来先后引进各类大项目30余个,总投资近500亿元。围绕集成电路产业集成创新,在人才引进、设计研发、生产运营、产品应用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结合“基因之城”建设,对疫情防控产品研发优先推荐申报政府科技项目,并按项目研发费用发生总额10%给予资助,有力促进了生物医药企业的集聚。开办“自贸面对面”“自贸云直播”等政企互动活动,近距离与片区企业交流,推介自贸相关政策。
(二)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推动成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与上海临港新片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制度创新探索、产业地标培育、创新高峰共享、金融服务一体化、数据互联互通、干部交流六大方面加强合作,成为国内首个与上海临港新片区达成战略合作的自贸试验片区。同批次获批的19个自贸片区中,南京片区首个加入世界自由区组织。
(三)不断强化氛围营造。搭建招商活动平台,成功举办GNTC全球网络技术大会、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年会、自贸试验区生物医药发展峰会等30余场高规格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自挂牌以来南京片区已四上央视,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新华每日电讯等中央媒体累计报道百余次。
三、政策引领传统产业升级
江北新区根据“两城一中心”产业定位,以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聚化为主攻方向,积极推动传统重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两城一中心”地标产业,打造新区创新能力强、产业层次高、制造模式新、综合效益好的高端制造业基地。
(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落实市工信局《企业技术装备投入普惠性奖补实施办法(试行)》,以设备更新和系统升级为重点,引导企业开展高水平技术改造。深入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实施差别化水、电、气价格政策具体方案,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分类指导和精准服务。加快制造业绿色升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落实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南钢、南化等重点企业布局调整和转型发展,加快传统产能转移和总部经济建设,培育引进一批新动能项目。目前扬子、扬巴已经制定“一企一策”工作方案,加快推进整治提升工作;中石化准备近期来江苏与省发改委会商南化搬迁事宜,新区将进一步配合市工信局推动南化公司转型发展进程。目前南化公司搬迁新建新材料一体化(聚碳酸酯、MMA、PMMA、弹性体等)基地项目已签订框架协议,项目可研正等待中石化总部批复。南钢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完成基本设计方案审查,正在开展招投标及设备采购前期工作;南钢板材智能定制配送改造项目部分设备正在采购定制,部分设备安装调试;南钢一体化智慧中心建设项目完成可研报告,签署服务商合作技术协议,正在进行基本设计方案制定。
(二)打造地标产业,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地标产业,出台芯片之城、基因之城行动计划。在芯片之城建设方面,2019年,新区直管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305.6亿元,同比增速达153.5%,其中芯片设计类企业近100家,芯片设计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封测类企业5家,终端制造类企业88家,设备材料类企业42家,配套企业47家。当前,正积极推进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产业创新中心申报工作。在“基因之城”建设方面,新区直管区内已集聚大健康产业链相关企业800余家,涵盖医药研发、生物制药、诊断试剂、基因检测、医疗器械、医药销售、健康服务等全部环节。2019年,新区基因及生命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60.3%。
(三)推进“双百工程”项目,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围绕先进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轨道交通等高端制造业方向,结合产业转型主线与链式发展要求,吸引一批优质、重大项目落户新区。一季度工业投资60.9亿元,增幅2%。列入今年双百计划的92个项目总投资896.6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190.3亿元,1-4月份完成投资6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3.6%。
(四)加快两化融合,提升工业企业创新驱动能力。加快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推动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提升智能制造水平。4月29日,2020年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布暨高成长性企业培育推进会在新区举办,新区已培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 83 家,其中独角兽企业1家、培育独角兽企业13家、瞪羚企业69家。
(五)提高服务力度,推动工业企业提质增效。加强工业运行监测调度,积极做好融资、供电、用工等要素协调保障。推进工业中小企业发展,梳理建立小升规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及时协调解决工业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好跟踪服务、精准培育。
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打造历史文化街区
发展工业旅游方面,继南京太古可口可乐获得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之后,江北新区又推动南钢集团、南汽集团、浩明乳业等工业企业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目前南钢集团和浩明乳业已经正式启动创建工作。
发展红色文化方面,新区已经启动王荷波纪念馆(名称待定)的建设工作,召开王荷波纪念馆筹建工作专题会议,明确项目选址和建设内容,确定项目投资渠道与建设工期;召开新区王荷波纪念馆展陈专题研讨会,听取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渡江胜利纪念馆等专家意见建议;对接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浦镇车辆厂,推进史料征集工作。此外,江北新区正积极打造浦口老火车站历史文化街区,推进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融合发展。
感谢贵界别组对自贸区南京片区建设和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也恳请继续对新区工作继续给予关心和指导。
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
2020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