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0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530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以劳育人”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0-07-31 11:33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杨向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以劳育人’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多次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19年,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再次强调劳动教育。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提升育人实效性,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我局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学现有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努力探索劳动教育的有效实现形式,在校内、校外已经形成较多的课程形态和多样的教育方式,如:金中河西分校学校建设农业教育基地,鼓励学生种好“责任田”;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设置 “校园一日社会实践课”,学生在农场学农、食堂学厨和校园义工三大实践区域轮流实践;力学小学组2800余名学生投身“劳动最光荣”主题儿童研究。线上教学期间,我市开设“宅家抗‘疫’” 劳动教育课,引导全市小学生在居家学习期间开展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这些活动的开展,加深了中小学生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认知,提高了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在劳动中丰富情感,明白事理,养成习惯,在劳动中提高实践能力,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

    下一步,在加强劳动教育方面,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突出价值引领,建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意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理解文件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总体要求,研制出台《南京市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实施方案》。引导各区各校聚焦劳动教育主要内容、实施关键环节,准确认识中小学劳动课程的育人价值,切实发挥劳动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努力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聚焦课程设置,优化劳动教育实施策略。坚持以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抓手,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德育活动有效融合,找准结合点,挖掘劳动教育的内涵,拓展劳动实践课程基地,开展特色实践课程。一是以多样方式实现内涵的提升。坚持“参与、合作、体验”的课程实践文化,不断探索学校劳动教育、家庭劳动体验与社区劳动实践实现相互融合补偿教育方式,推动劳动教育特色有效。二是以多元评价加深对劳动教育的理解。组织开展中小学劳动成果展示活动,建立完善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劳动教育课程的多元主体评价,关注对劳动教育价值意义的理解,将劳动教育落实于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之中,同时有机融入学科教学和少先队活动开展。结合中、高考改革,将初高中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职业体验作为课时纳入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中高考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和毕业的必要条件。三是以多方合力保障对劳动课程的实施。学校配备专业劳动教育教师,设置各年级段劳育课程,制定劳育大纲,编写劳育教材,设置专门教室或场所,配置相关设备。通过家长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劳动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带领学生自觉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大力推进校外劳动实践教育,与街道、社区和校外课程基地等加大交流合作,充分开发利用各类社会资源,为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丰富资源保障。

    3.加强教师培养,建设劳动教育专业队伍。我市重视加强劳动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成立市域层面的劳动教育研究中心组,配备劳动教育教研员,加强对劳动教育纲要、劳动教育课程等进行专业研究与指导,学校层面着力强化劳技教师以兼职为主向专兼职并重发展;打通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专业成长通道,提供“市学带”“市青优”“专业基本功大赛”等评比平台;挖掘和利用社会人才资源,聘请优秀社会人士,例如劳动模范、科学家等成为学校劳动教育的传道者。

    感谢您对劳动教育的关心关注,期待您继续为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建议。

    南京市教育局

    2020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