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0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陈晓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无纸化办公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收悉。您在提案中提出的“推进无纸化会议系统、形成全市办公系统‘一盘棋’、加强无纸化办公要求和考核”等建议,对统筹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提升公文流转效率和节约纸张资源具有指导意义,可行而且必要。现结合全市电子办公平台现状、工作进展和下一步计划,答复如下:
一、全市电子办公平台现状
市政府办公厅在2018年电子政务工作要点中明确,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落实建设市政府综合协同办公系统,并探索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要点要求依托市电子政务外网,充分整合各类办公系统,全面覆盖全市政府机关日常工作主要事项,实现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和数据资源共享,建设市电子政务外网门户,打造全市政府系统协同化、一体化、智能化、移动化的综合协同办公平台。
1. 协同办公系统。市政府办公厅统一规划建设了“南京市电子政务公文交换平台”,主要用于政府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公文交换。2010年,市信息中心统一建设了“南京市政务协同办公系统”,截至目前支撑了市政协、市委编办、市发改委、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等30家单位办公使用;其他未使用协同办公系统的单位均自建了公文处理系统。各单位的办公系统均独立运行,单位之间的公文交互大部分通过“南京市电子政务公文交换平台”人工转发,少数单位办公系统实现了与市级电子公文交换平台的对接。
2.无纸化会议系统。据了解,无纸化会议系统仅有少部分单位部署,均由各单位自建,实际利用程度不均衡,大部分会议仍采用纸质会议材料。远程会议系统仅在各业务条线和市区政府间部署,因为硬件和网络限制未能横向实现互联互通,仅能供各业务条线内部使用,服务范围有限,特别是疫情期间不能支撑多部门远程联合会商的场景。
二、正在开展的工作
当前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协同办公和无纸化会议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2019年,我局结合“我的南京”提档升级,通过调研提出了建设面向公务人员的“我的南京”公务版规划思路,拟基于全市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用户权限管理等公共能力,通过“我的南京”平台为全市公务人员提供公务通讯、文件分享、视频会议等服务,并基于“南京市电子政务公文交换平台”集成各单位OA系统,实现市区两级及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公文流转,方便线下会议、远程会议、公文转发等各种场景的公文办理、分发、共享。
1.广泛调研。为科学设计“我的南京”公务版服务功能,我
们学习借鉴了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协同办公和内部会议的解决方案,对华为“welink系统”、中国电子“蓝信”、阿里“政务钉钉”、腾讯“企业版微信”、字节跳动“飞书”等进行了调研,学习了湖南省政府“政务通”、深圳市政府“圳数通”和苏州工业园区“园区通”等基于统一平台构建协同办公系统的建设理念、模式和推广方法。
2.系统比选。为打造南京市一体化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借鉴相关互联网公司无纸化办公的经验,市信息中心在调研基础上进一步对市场上各类政务办公自动化产品进行比选分析,遴选支持政务无纸化办公场景的成熟产品。目前,已经启动小范围部署测试工作,对安全自主可控、技术适度超前、支持私有化部署和定制化开发的产品进行验证测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办公系统用户体验。一是加强全市办公软件和会议系统的顶层设计。结合前期对部分地方政府、大型互联网公司办公和会议软件的调研和比选情况,提出全市办公和会议系统的总体规划,并做好专家论证和可行性研究。二是加强全市公文和会议系统的立项管理,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按照市政府《南京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宁政发〔2020〕58号)相关要求,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项目监督管理,加强政务信息化项目总体绩效管理工作,强化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事后绩效评价,提高投资效率、资金效益和项目效果。三是强化对公务人员的“用户思维”,提升办公软件的易用性。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律和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特点,统筹考虑并充分论证各单位需求,在项目建设中强化对公务人员的“用户思维”,站在有利于办公环节提质增效的角度科学谋划和设计开发;充分发挥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作用,加强支撑政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与业务协同,减少部门间人工公文流转工作量。
2.联合同向发力,加大宣传培训推广力度。一是多部门齐抓共管联合推进。制定工作方案,报请市政府构建无纸化办公工作推进机制,明确业务牵头部门、技术支撑部门和监督考核部门,并结合全市办公软件和会议系统的规划、建设、上线运行,明确各阶段工作重点和各单位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合力推进。二是加强宣传培训,加大应用推广力度。结合全市办公和会议系统平台的升级改造,组织做好应用推广和操作培训;面向平台使用少的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定向培训,促进全员转换传统办公理念,转变现有线下公文办理模式为线上方式,并逐步适应线上移动互联的办公新常态。
3.借力技术监测,将无纸化办公考核落到实处。一是利用技术手段,对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况进行监测。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通过埋点等技术途径,对用户使用系统情况进行监测,通过数据分析客观评估各单位和人员使用系统情况和文件传输情况,一方面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促进系统进一步优化,一方面发现使用较少的用户定向做好培训,引导适应无纸化办公新要求。二是建议相关部门对各单位纸张、打印耗材等采购数据进行分析,客观评估无纸化办公要求落实情况,用客观数据支撑监督考核部门的考核评估工作。
4.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滥用纸质文件不回潮。采用纸质文件办公的方式已经延续很多年,改变习惯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办公人员使用软件能力的提升,无纸化办公逐步变为可能,但是各地实际执行都还不到位,仍在探索有效的管控措施。我们将在规划建设办公和会议系统、培训推广应用和实施督查考核工作中的积累经验,结合推广应用情况和各项制度施行效果的评估,构建我市无纸化办公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将无纸化工作落到实处。
南京市大数据管理局
2020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