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0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张孝清委员:
您提出关于《关于在南京市加大对生物医药领域政策扶持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关注与支持。提案深入研究了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并精准的指出了存在的痛点堵点,同时针对我市生物医药领域加大政策扶持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与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方向高度契合,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进行了认真研究,形成如下答复意见:
一、制定行动计划,形成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体系
按照市委、市政府构建“4+4+1”主导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我局与市科技局共同研究起草了《南京市打造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地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已报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即将发布,形成了以产业结构政策为核心,产业组织政策、布局政策和技术政策协同发挥作用的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了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的系统性。《行动计划》从明确产业主攻方向、优化空间布局、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强势产业主体、集聚创新资源五个方面发力,成立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地标建设领导小组,举全市之力,加强产业政策创新、支持创新产品应用,全力推进招商引才,保障项目土地供应,完善投融资服务,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扶持和创新奖励力度。
二、创新人才政策,加大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队伍扶持力度
2019年我市出台《南京市企业专家工作室、院士工作站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聚焦高层次专家和人才团队的引进与开发,鼓励企业引进外地的相关领域领军人才和高端团队,给予最高300万元资助。同时,企业专家工作室引进的专家个人和专家团队,纳入《南京市人才安居办法》扶持范围,享受相应类别人才安居政策。2019年,南京药捷安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引进专家(团队)的企业入选区(园区)级企业专家工作室,其中2家企业入选市级企业专家工作室。今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进一步加快生物医药企业人才集聚,优化完善政策方案,做好2020年度企业专家工作室遴选建设,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市人社局一直支持市、区卫健行业根据公开招聘有关规定自主开展招聘工作,并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招聘办法,坚持招聘方案即核即发,招聘人员即来即聘。下一步,市人社局还将积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持续关注并支持用人单位在空编空岗前提下,根据岗位需要,自主设置招聘条件,自行组织公开招聘。二是对事业单位所需的生物医药专业人才,鼓励用人单位对接目标高校,加大校园招聘力度。三是对生物医药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可采取直接面试或组织考察等方式招聘。
市科技局从科技支撑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角度入手,已制定《市科技局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明确了加大对生物医药专项人才的引进力度。将依托“创业南京”英才计划、“345”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对于急需紧缺战略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通过对引进人才优先享受市有关人才安居、资金奖励等扶持政策,与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和市卫健委等部门合作招才,及时了解和掌握生物医药领域的人才需求,对高层次人才持续跟踪服务,确保人才引得来也留得住。
三、加快医疗大数据建设,推动临床数据有序开放
市卫生健康委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精神,我市结合区域一体化背景,在《健康南京2030》《南京市2018—2020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等多项发展规划中对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细化,明确了医疗大数据规范化应用的原则和方向。
一是初步建成医疗大数据平台。南京市卫生信息平台自2015年底开始建设,于2018年达到了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化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四级甲等、江苏省平台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4级水平,目前平台已覆盖29家三级医院,标准化入库数据50.8亿条,为开展生物医药临床研究建立了数据储备和技术支撑。
二是打造多中心生物样本库。2012年,我市启动南京市多中心临床生物样本库建设,由鼓楼医院牵头、市卫生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截止2019年底,鼓楼医院、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脑科医院、市口腔医院、市儿童医院、市中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已完成人员、设备设施及管理体系建设,完成与市卫生信息中心网络的接入调试工作,初步实现了以统一的信息化系统进行多中心样本信息与临床信息的互联互通及规范化管理。同时,建立了标准化出入库和样本质控体系,现有样本存量达到423739份,捐献者35449人,为生物医药产业的临床研发提供了物质储备。
三是全面启动转化医学建设。2020年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创新引领的政策精神,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我委启动了第二轮临床医学中心建设,由南京鼓楼医院牵头建设的“南京转化医学中心”作为10大中心之一成为新的亮点。转化研究中心将聚焦协同创新网络建设,建立南京市医学创新成果信息平台,与知识产权运营公司、CRO服务公司、生产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建立开放式的技术创新转化联盟,与南京地区创新产业园区对接,探索卫生科技创新转化理论研究和管理制度创新,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与生物医药产业相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促进我市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康复器材等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四是加强政策制度研究与创新。我市依托现有信息化网络平台和数据中心,继续推进临床研究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开展数据分级分类的分析应用,按照信息和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强化临床研究数据采集、管理、安全和共享功能,在实践发展中完善制度规章,统一标准、规范,保证网络和平台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开放性、实用性和安全性,助推临床数据的有序开放。
四、围绕重点领域,加强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培育
在即将发布的《南京市打造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地标行动计划》中,将加强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培育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政策予以明确。
一是确定围绕产业重点发展领域,集中资源和力量招引一批显示度高、带动性强、经济效益优的重大产业化项目,积极引进世界五百强、行业百强以及独角兽企业在南京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建设生产基地。
二是支持企业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和产业化。对于注册1类、2类新药和生物类似药进入临床I、II、III期阶段,给予阶段资金奖补;对获得生产批件,并在本市产业化的新药项目,根据产品类别和投资额给予资金支持。对新取得第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并在本市产业化的项目给予奖励。对开发新型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康复功能用品等并取得医疗康复应用资质,且在本市产业化,给予奖励。对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国家新四类药品)的企业每个药品给予奖励。对新取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欧洲药品管理局、日本药品医疗器械局等机构批准获得临床批件、境外上市资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给予资助。
三是聚焦重点领域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名单。每年遴选出30家企业作为潜在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入选企业给予“一企一策”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我市骨干企业兼并、重组,纵向上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实施高端并购、强强联合;横向上加快类型企业集群集聚,并购具有前沿技术、创新产品项目的研发型企业,为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提供增长极。
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7月20日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