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0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04号提案的答复
    (南北联动 双向发力 打造“健康江苏”南京示范品牌)
    发布时间:2020-07-29 11:07 来源:市发改委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民革界别组:

    贵界别提出的《南北联动 双向发力 打造“健康江苏”南京示范品牌》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委员们从强化南北联动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统筹促进产业发展、加大保障力度等4个方面对我市推进健康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内容详实、目标明确、措施可行、落实有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我市下一步深入打造“健康江苏”南京示范品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工作过程中,我市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战略引领,发挥产业联动效能

    针对委员提出的“充分发挥南北资源禀赋,联动发展”建议,我市今年积极开展“四新”行动,聚焦新形势变化、5大新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健康产业,结合我市各板块发展实际,将江北新区、栖霞区(经开区)、江宁区和溧水区列为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重点发展集聚区,并明确发展目标,研究制定的《南京市打造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地标行动计划》已通过市委市政府审议,将正式印发实施。其中明确提出要依托江北新区、栖霞区(经开区)和江宁区,建设成全球领先的新医药创制中心;围绕江北新区国际生命健康城打造精准医疗中心;发挥主城区内优质中医资源效能打造中医诊疗中心;依托溧水区和江宁区按照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定位,探索医疗、养老、康复、护理一体化服务新模式,建设全球规模最大、设施最全、技术水准最高的康养示范基地。

    二、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针对委员提出的“支持社会力量,打造特色产业项目”建议,我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放开健康服务市场,积极发展多元化合作模式,落实优惠奖补政策,以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健康产业发展。

    一是坚持促进社会办医,全面贯彻国务院、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2018年出台了《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宁政办发﹝2018﹞87号),2019年出台了《关于印发南京市优化社会办医疗机构跨部门审批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宁发改社会字〔2019〕847号),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专科医院、专科诊所,发展特色康复院、护理院,并从设置准入、人才保障等各方面对社会办医给予政策支持,目前全市社会办医机构占比已超过50%。二是做好在建和新建重点项目保障,大力支持产业创新。今年来,协调推进生物医药谷加速器六期、南京绿叶制药新厂、南京药石创新药物研发及中试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对初创企业的帮扶力度,推广企业创新产品,加大各类奖补力度,鼓励企业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和产业化。三是深入推进医养融合,支持暂不具备医疗机构设置条件的养老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运用市场机制,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医养结合项目。我市本地知名养老服务品牌朗诗常青藤、银城康养等不断进行业务拓展,形成集聚优势,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发展氛围。同时,逐步放开高端养老服务市场,法国欧葆庭、日本安居福仁等国外先进养老品牌也在我市落地生根。全市现有市场企业经营的养老服务组织20多家。四是大力发展文旅康养、医体融合项目,鼓励乡村旅游创新创业,推进了乡伴苏家、观音殿等乡村旅游创客建设;着力打造“一带二圈三极四品牌十二板块”的体育旅游发展新空间;鼓励更多的文旅康养、医体融合项目落地,推动浦口区汤泉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支持溧水区成功创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三、筑牢产业链,推动产业发展形成合力

    针对委员提出的“统筹协调,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我市今年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产业强链补链,制定了《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宁委办发﹝2020﹞23号),市领导亲自挂帅,担任“链长”,不断夯实筑牢产业链。工作过程中,我市着力解决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协同的难点痛点,通过编制发展规划、制定产业图谱、加快主体培育、组织科技攻关、建设重大平台、引导产业集聚、培育新兴业态、推进产业招商等8大举措,促进“医药、医疗、医工、医信、医养、医体”6大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补齐产业链发展短板环节。一是大力发展“健康+”,聚焦重大疫情防治、多发疾病用药及高端医疗装备、诊断试剂等领域,遴选一批企业作为潜在龙头企业重点培育,给予“一企一策”支持,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二是加快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新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前沿项目。将依托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地标专题招商会,带动全市健康产业招商引才,推进康复、养老等产业领域招商,推动特色优势领域发展。三是从产业发展规划上进一步明确发展区域,重点发展领域、重点任务等。实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同频共振,同步发展。四是加大健康平台建设,重点打造江苏省康复医院、南京市颐养中心、晶桥康养产业核心区等产业平台,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四、完善体系建设,提升工作保障力度

    针对委员提出的“加大保障,形成健康南京建设合力”的建议,我市不断健全完善健康产业发展体系,7月13日,我市发布《南京市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形成“一条产业链,一位市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位负责人”的工作推进机制,每月进行专题研究和调度,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中的重大事项。

    我市将深入贯彻“四新”行动计划,完善相关政策并印发实施,强化政策支撑引领效能。一是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大力推进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的地标产业行动计划,完善专项“链长制”工作方案并按程序报请印发。同时,正在修改完善《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南京建设实施方案》,待印发后抓紧推进落实,不断统筹协调全市资源,完善责任分工,进一步健全健康产业推进机制。二是建立产业推进考核评价体系,并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根据不同部门、不同板块的职责分工、任务特点,把结果性指标与过程性情况有机结合,全力提升工作成效。三是落实要素保障,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优先保障健康产业重大项目落地;强化金融支撑,深入实施财政支持政策,建立财政资金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合作投资联动机制;引进高端人才,制定重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目录,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引进和培育强链补链急需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同时建立专家智库,进一步助力我市打造“健康江苏”南京示范品牌。

    感谢委员们对我市健康产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