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0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420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高质量打造我市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0-07-31 18:20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民革南京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高质量打造我市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议》收悉。首先非常感谢贵单位对南京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提案对当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认识深刻,契合南京城市发展定位,提案内容对南京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提案内容和我市发展实际,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南京分行营管部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相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传统金融在覆盖面、成本方面具有先天的劣势。金融门槛过高,需要有较强的信用背景或抵质押担保,而这是绝大部分中小微企业和个人难以具备的条件,进而导致主要服务对象集中,覆盖面小。

    二是有利于促进创新创业。在经济增长中,有三个要素:创新、资本和人口,特别是对于经济可持续的、内涵式的增长,主要是靠创新创业来带动经济活力。一个地区的数字金融发展得越好,该地区新增注册的企业就越多,新申请的专利数以及专利的批准量也越高。发展数字金融,对非中心地区创新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可以有效优化资源配置。

    三是有利于优化企业融资环境。数字普惠金融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更加有效的管理工具和征信手段,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供应链金融覆盖面,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

    四是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商业支付环境和商业场景,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费水平,这种促进作用在农村地区以及中低收入家庭更为明显。

    二、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工作

    一是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2019年人行南京营管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南京地区银行信贷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支农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引导银行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适度提高贷款最高额度,放款申请人限制条件,简化贷款办理流程,提升服务效率。截至2019年底,全市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余额2.85亿元,全年累计发放2.12亿元。

    二是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各银行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积极发展个人网银、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业务,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金融服务网络,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2018年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出台了《关于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推进金融与科技互融互通。南京地区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通知指引下,积极开展金融科技发展应用实践与探索,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为主要方向,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应用。

    三是依托江北自贸区发展普惠金融,为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支持。做实“江北新区产融中心”。以产融中心为载体积极协助引进鑫蓝海、帕母医疗等重大产业项目,持续跟踪中科超精(麒麟刀)项目落地。截至目前,中心累计完成成员企业总授信规模13240万元、股权投资规模1500万元,承接产业基金3支,规模30亿元。在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发挥“融小北”线上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用,累计传播受众3600余人,为100余户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咨询,为40户小微企业对接融资1.1亿元。

    四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由人民银行主导建立覆盖全国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集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数据,为金融机构提供风控支持。依托“南京市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和“江苏省农业经营主体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采集经营主体信息,整合银行信贷数据、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公积金、法院判据、涉农数据,为中小微企业和农业企业提供征信支持。截至2019年底,系统已在南京地区建立企业信用档案48.23万户。在高淳、溧水、浦口、六合四区完成了537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替代性信息(自银行以外机构取得)的采集工作。

    五是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2016年以来,根据国家和省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我市着重针对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小额贷款、现金贷、代币首发融资(ICO)、互联网资产管理和P2P网络借贷等领域开展了清理整改、风险化解等工作,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维护良好的区域金融发展环境。

    六是积极发展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2019年3月,南京市人民政府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人行南京分行、南京大学、江苏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南京金融科技发展。12月,南京数字金融产业研究院(下简称“南京数研院”)成立。南京数研院主导建设了扬子江数字金融平台,目前初步完成一期开发。平台聚焦资产数字化,通过构建可靠的一体化金融服务平台,破解“隐私保护、资产安全、风险管控”等难题,提供投融资服务。目前,平台已形成100多个技术服务组件,接入了9大类47个数据源授权查询,开发了数字精算、交叉验证与风控模型100多个。

    七是搭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破解金企信息不对称问题。2018年6月,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南京市“子平台”作为全省首批上线试点运营,平台通过整合政府扶持政策、公共信用信息、社会征信服务、企业融资需求、金融机构融资产品等资源,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截至2020年4月,南京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共接入中小企业33535家,接入企业数全省排名第3,发布融资需求4665笔,金额181.47亿元,获得授信3084笔,授信金额137.82亿元,融资撮合率达76%。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持续推动数字金融发展。2020年4月,市政府出台了《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参与场外资产交易规范、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等相关技术标准制订。探索建设南京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支持数字资产确权、价值评估、上链与交易,可优先开展知识产权和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数字资产交易。建设新型智慧银行网点,推广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智慧云服务平台、智慧型服务机器人及其它智能终端的应用。建设推广保险服务互联网平台,为个人、家庭和企业提供全流程保险线上化服务。

    二是持续发展金融科技。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等主题活动,深入城乡社区,集中展示金融科技带来的新产品和新服务,进一步扩大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面。搭建行业沟通交流平台,组织金融科技同业交流活动,挖掘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行业共同进步。

    三是推动金融科技与供应链金融业务场景的融合。支持江苏银行、润和软件等我市金融机构、企业结合供应链业务场景,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优质供应链金融工具。适时会同市商务局等有关部门在更多领域推进供应链金融发展。

    四是加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力度。贯彻落实南京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以“宁创贷”等政银合作产品为抓手,引导金融资源加速向“4+4+1”主导产业和产业地标集聚,向关键创新领域和重要创新载体集聚,向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集聚,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层次、广渠道、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五是大力推广南京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支持我市小微企业注册登录平台,引导符合条件的银行、证券、保险、担保、投资、小贷等金融机构和组织分级分批接入平台;大力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和便利性。

    六是用好江北新区自贸区平台。积极落实外汇管理改革,支持片区内企业利用NRA账户开展错币种跨境融资和结汇,加快推动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

    七是依托龙头企业构建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推动汇通达上市,依托汇通达农村电商服务平台,打造面向全国的互联网金融+农村电商服务网络,在消费端和金融端同步推进普惠金融服务。支持苏宁控股争取国内首批REITS试点,推动苏宁14 个高标准优质物流仓储资产证券化。稳定三宝科技集团融资环境,支持三宝科技持续发展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商业务。

    八是鼓励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银行保险机构针对小微企业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开发新客户、挖掘新需求。鼓励辖内各级银行机构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制,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下沉服务,支持驻宁法人银行坚持服务我市地方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定位,重点向乡镇等金融服务相对薄弱地区延伸。

    九是切实用好人民银行各项货币政策,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充分运用定向降准、再贴现、再贷款等政策工作,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十是持续推动金融服务线上化。结合“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等工作,鼓励辖内金融机构大力推动智能化业务发展,提升手机银行、个人银行等线上渠道的小微服务效能,实现线上流程的贯通化。

    十一是持续优化征信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工作,更好的为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服务,不断满足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的需求。支持联合征信公司多渠道归集企业信用数据,打通信息孤岛,推动公司加速核心系统研发,加快征信系统迭代升级。

    最后,再次感谢贵单位对南京企业的关心支持,希望在今后工作中能得到您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20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