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0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台盟、台联界别组:
贵界别组提出《关于提高停车设施科技化,缓解我市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政策研究情况
为加强我市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管理,增加公共停车设施供给,切实缓解主城区“停车难”问题,根据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局牵头编制了《进一步加强南京市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经市政府批准后由我局等七个市级部门联合印发,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指导意见》从规划调控、项目审批、土地政策、奖补政策等方面明确了配套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同时在建邺区开展立体停车库建设试点工作,引进社会资本,采用“沉井式”等国际先进的设计施工技术建设立体停车库,目前已初步确定政府专项债投资建设“沉井式”停车设施点位5处,停车泊位1000个,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停车设施点位17处,停车泊位数2842个,后续我局将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自然环境和智慧化等方面综合考量,取得实际效果后逐步向全市推广。
二、开展10个片区停车综合治理试点
2018年下半年以来,主城六区围绕老城区、商业圈、学校、医院、景区等重要节点,选取环兰家庄等10个有代表性的停车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区域,在深入调查分析交通流量、停车供给、停车需求的基础上,综合采取建设新增、资源挖潜、开放服务、错时共享、执法管控、智慧诱导等治理措施,努力实现片区的停车供需平衡,因地制宜解决停车难题。目前十个片区的停车难问题已经有明显缓解,停车管理和交通秩序得到了明显改善,智慧停车管理成效也有了初步展现。
三、玄武区停车综合治理试点推进情况
1、两个片区试点基本情况。2019年,玄武区以环东大片区和兰家庄片区核心区两个停车矛盾突出单元为重点,对停车工作进一步深化研究,在深入了解片区用地、道路、停车供应等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建管结合”的思路,提出了各片区停车设施建设管理综合方案,制定了《玄武区城市停车设施建管一体化试点工作实施意见》,为片区停车综合管控工作提供了遵循。
2、片区试点项目建设情况。环东大片区和兰家庄片区共计规划新建9个停车设施,目前两个片区已建成兰家庄农贸市场立体停车库、珠江饭店停车场、九华山生态停车场、小营小学地下停车场4个停车设施共计228个泊位,2020年还将建成玄武外国语学校地下停车场、雄狮国际立体车库,共计近500个停车泊位,将有效缓解片区的停车难问题。同时,2019年玄武区还结合《南京市主城区社会公共停车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成11座停车设施,同时利用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整治等资源,完成2200余个停车泊位建设任务。
四、中山陵园管理局停车综合治理推进情况
1、景区停车场基本情况。钟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内停车设施的建设要与生态环境相融合,按照生态停车场的标准进行建设,停车设施受到绿化植被高度的限制和影响。另外,景区停车有明显的峰值与峰谷,峰谷空闲高峰拥堵,高峰期为保证景区道路交通的通畅,对车辆停放的速度有着较高的要求,传统立体停车设施一般情况下一辆车停放的时间要远长于地面车位,极易造成道路的拥堵。
目前钟山景区范围内共有38个停车场,约5000个泊车位,其中最大的中山陵停车场泊位数为600个,约占总停车位的12%,节假日充分利用场地和大车位改停小型车最大可停车约850辆。
2、停车场使用情况。旅游淡旺季对停车场泊车位需求的影响有所不同。以中山陵停车场为例:旅游淡季(以2019年12月为例)的工作日,中山陵平均每天停车318.8辆,保有量在50%左右,泊车位数能满足需求。而旅游淡季的周末和旺季(以2019年4月为例)的工作日平均每天停车数在710辆左右,泊车位数较能满足需求。但旅游旺季的周末、清明及黄金周假期平均每天停车在1787辆,停车场处于饱和状态时,景区会采取交通管制和分流措施,引导车辆停至周边停车场和景区外围道路,进行单边停车,以弥补车位缺乏的现状。灵谷寺停车场情况与中山陵停车场较为类似,旅游淡季明孝陵8号路停车场和梅花谷停车场由于非核心景区停车场,旅游淡旺季对其泊位需求的影响较小。配合静态交通、禁噪管理等多种政策的实施,应鼓励居民游客绿色出行,保护环境,减少停车压力。
3、停车场试点推进情况。近期我局会同中山陵园管理局、城建集团开展了中山陵园风景区交通综合治理方案研究,通过大数据分析梳理景区交通存在问题,从分流外部交通、引导游客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加快公共停车场设施改造、搭建智慧化出行服务平台等方面提出综合治理措施,后续中山陵园管理局将先行在卫桥、梅花谷停车场局部试点,再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自然环境和智慧化等方面综合考量,取得实际效果后逐步改造现有停车场。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
2020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