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0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翟优委员:
您提出关于《持续加大南京文化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和魂。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南京的突出优势,是南京最深厚的发展软实力。南京市一直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持续加大文化事业的建设力度。
一、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1.建立健全文物保护长效机制,夯实保护基础。完善文物保护体系,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对涉及文物保护的建设项目予以充分研究和论证,听取社会和专家意见,建立了完善的文物保护体系。加强文物保护责任体系建设,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大了文物保护措施、保护责任、执法巡查、监管体系建设,明确了区级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形成市区权责分明、统筹得当、运转协调的文物保护体制和机制。不断健全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先后制订和修订了《南京城墙保护条例》《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条例》《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和近现代风貌区保护条例》《南京市文物建筑修缮工程管理办法》等。
2.依法保护与规划管理并举,守护城市文脉。规划引领保护和传承工作,先后公布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故宫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城墙保护规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山建筑遗址保护规划》,正在继续推进南朝石刻、南唐二陵、明孝陵、中山陵、浡泥国王墓、龙江船厂、上坊孙吴墓、大报恩寺遗址、郑和墓、洪保墓等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公布工作。加强文物保护修缮,2019年,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维修文物保护项目获得国家文物保护最高奖“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积极推进南京城墙加固维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展示、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美龄宫)等一批文保单位修缮工程。逐步推进秦淮风光带、明城墙风光带、雨花台风景区、钟山风景区的建设。
3.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彰显古都魅力。围绕南京“山水城林、古都风貌”的特色和优势,在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的同时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让城市中的遗产真正活起来,使文物保护成果融入城市生活、惠及人民群众。实施了大遗址保护与彰显、老城南保护与复兴工程,开展南京城墙、重要近现代建筑(民国建筑群)、科教遗产、革命文物、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开展文化内涵挖掘展示和旅游开发项目推介工作,推进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示范片区保护利用,启动百子亭等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示范保护和利用工作,结合危旧房改造,推进相关文物建筑群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4.建立博物馆体系,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积极打造“博物馆之城”,进一步完善博物馆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南京城墙博物馆、南唐博物馆、东吴博物馆、六合区博物馆新馆、王荷波纪念馆、南京名人馆、陶行知纪念馆建设工程。充分整合利用本地地域文化资源,围绕特色馆藏、非遗活态展示等内容,创新展陈手段,彰显文化内涵,让博物馆成为南京闪亮的名片。
二、 加大文旅资源的整合力度
南京市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城市首位度的重要体现。我们不断加大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不断推出文旅融合新品牌。
1.推进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推进非遗和旅游的融合,“秦淮灯会彰显文旅融合新生态”案例荣获“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之首,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优秀案例。推进文博场馆和旅游的融合,南京市博物总馆与文投集团合作开发“金陵寻梦·夜瞻园”实景演出。
2.推进文旅融合重点项目建设。溧水天生桥景区、莫愁湖公园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老山蜂巢酒店、汤山矿坑公园、金牛湖野生动物王国、玄武湖菱洲生态乐园、熙南里大板巷示范街、水木秦淮艺术街区、池彬湖湿地公园等一批地标性文化旅游项目建成开业;溪田田园综合体、枫彩漫城、梦华苑、“夜泊秦淮.酒店部落”等一批新业态新看点投入运营;晓书馆、奇点书屋、虫子书店、“转角.遇见”休闲驿站等一批深受游客和市民喜爱的“小惊喜”“小确幸”打卡地成功打造。
3.打造“夜之南京”文旅消费品牌。深化工作运行机制和内部分配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强文博场所活力;鼓励和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弹性延长运营和开放时间,开发具有南京特色的夜景观光、街区夜游、景区夜游、夜间演艺、夜间节事、夜间文化休闲活动等文化和旅游夜间消费产品,提供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消费新需求。
4.推进文旅公共服务融合。推进文化馆、图书馆进景区,南京文化馆与玄武湖公园合作打造“幸福南京人”系列演出季,金陵图书馆与幕燕景区合作建立文旅融合阅读实践基地。推进秦淮区图书馆、江宁区汤山街道文体站创建文旅部文旅融合试点,推进江宁区黄龙岘、浦口区不老村、溧水区李巷、高淳区三条垄乡村旅游重点村与所在地街镇文化站融合发展,努力打造文旅融合公共文化服务新品牌。
三、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
1.稳步推进联合申遗工作。推进中国明清城墙、海上丝绸之路南京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规程》要求,加强遗产点环境整治,提升遗产展示水平,加快遗产保护立法,扩大遗产价值研究与宣传,不断提高南京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成功举办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联席会议,完成浡泥国王墓神道石刻及碑刻保护修缮工程及环境整治工程。加强南京海丝文化宣传推广,制作播出专题片《六朝探海》《大明远航》,出版《海上丝绸之路·南京史迹》图书。推进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工作,组织召开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工作会议。《世界遗产杂志》刊文介绍南京城墙,大型中英双语纪录片《中国城墙故事》在新华社客户端、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客户端等平台上线,有力提升南京城墙的国际影响力。
2.全面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高层战略,强化品牌打造、手段创新和渠道建设,加快“走出去”“请进来”步伐,传播南京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南京独特文化魅力和良好城市形象,提升“美丽古都”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2019年组织“走出去”35 批次、“请进来”20批次,与俄罗斯、美国、津巴布韦、尼泊尔等 20 多个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活动,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提升南京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美国权威杂志Money Magazine推荐2019年度20个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南京是唯一被推荐的中国大陆城市。
四、强化人才及干部队伍建设
用项目化管理理念抓好人才及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工作,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参加省“333”“五个一批”等较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锻炼,不断提升人才业界影响力。安排优秀干部到重大项目、重点岗位、基层一线进行实践历练,不断增强本领能力。加大选人用人力度,加强干部梯队建设,强化干部教育与监管,持续激发队伍活力,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及干部支撑。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