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0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孙晓佳委员:
您提出关于《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伟大事业 ——推进纺织业高质量“走出去”》的提案收悉,我局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纺织业对外投资及贸易情况
(一)进出口贸易情况
近年来,作为南京市传统产业,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纺织服装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南京市纺织服装生产面临较大困难和下行压力,现有关部门已不再对该产业进行行业监测,但纺织业依然是我市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部分。根据海关数据,2019年,我市纺织品累计进出口483.9亿元,同比增长3.3%,占全市比重10.2%,出口474.8亿元,同比增长3.6%,进口9.2亿元,同比下降9.9%。其中,纺织纱线累计进出口154.1亿元,同比增长7.2%,占全市进出口3.2%;服装累计进出口329.9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全市进出口比重6.8%。中美贸易摩擦给我市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带来了一定压力,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延续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渐成外贸新热点。2019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115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出口前3的国家为:孟加拉国12.3亿元,增长4.2%;缅甸11.7亿元,增长57.9%;菲律宾10.6亿元,增长46.9%。
(二)对外投资情况
近年来,南京市纺织服装企业加速“走出去”步伐,截至2019年底,我市纺织企业累计赴境外投资项目35个,中方协议投资总额1.2亿美元。
1、国有企业是我市纺织业对外投资的主力军。苏美达轻纺、汇鸿、海企、苏豪等国有外贸纺织企业是我市纺织出口的主力军,也是我市纺织业“走出去”的先行者和主要力量。国有企业共投资境外纺织生产项目21个,中方协议投资额8714万美元,分别占纺织产业境外投资总量的60%和70%。汇鸿柬埔寨制衣厂共有12生产线,相继通过SEDEX、FCCA、GRS等欧美认证,年产服装200万件。
2、东南亚是当前我市纺织企业对外投资的重点区域。我市纺织企业赴东南亚国家投资项目25个,中方协议投资额9531万美元,分别占纺织产业境外投资总量的71%和78%。其中,吸纳投资最多的国家为缅甸,共6658万美元,超过全市纺织产业境外投资总量半成。纺织企业在海外生产力布局上呈现出“中国大陆+东南亚”的布局模式,以维持和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优势。如华瑞国际集团在国内江苏、安徽等省,以及东南亚越南、柬埔寨等国建有核心实业基地,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欧洲、日本等国。中美贸易摩擦和优惠国别关税政策亦是企业赴东南亚国家投资的驱动因素。苏豪丝绸有限公司在缅甸仰光设厂后,欧美国家的订单大幅增长,目前共有13条生产线,累计生产梭织服装200多万件,累计盈利55.8万美金,目前正计划追加投资。
3、海外园区建设初具规模。由江苏海企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坦桑尼亚建设运营的江苏新阳嘎农工贸现代产业园,于2016年获批为江苏省级境外产业合作集聚区,于2017年获批为首批国家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园区利用坦桑尼亚适宜的棉花种植环境,计划从源头开始打造棉花种植—轧花—纺纱—织布—印染—制衣产业链,同时包含棉籽榨油、棉饼饲料、农机推广、农技培训、物流服务等项目,以产业联动降低各环节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已有四家企业入驻园区,吸引投资超过4000万美元。2019年,园区内企业实现产值约3015万美元,上缴税费约60万美元,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
我市纺织企业在跨国生产力布局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海外投资时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地缘政治关系、所在国国内动乱和政策延误仍是主要不稳定因素;员工稳定性差、工作效率低;投资企业缺乏科研创新能力,未充分发挥品牌优势等。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为更好地推进纺织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南京将积极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和扶持政策,搭平台促合作,精准服务企业需求,助力纺织企业高质量地“走出去”。
1、合理引导发展方向。认真落实国家倡议和政策,引导企业顺势而为,按照中国纺织行业的规划和布局,将我市纺织业积累的发展思路和经验成果带到“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国去,争创“一带一路”合作的先锋和示范产业。充分发挥资金政策引导作用,对“一带一路”纺织类国际产能合作项目重点扶持,鼓励企业加强国内外研发设计、产业链组织、新技术应用、新市场培育等方面的国内外协同。发挥苏豪、汇鸿等国有企业龙头作用,带动配套的中小企业“借船出海”, 形成优势互补,提高产业对外转移的成功率。
2、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一是加强活动组织。通过组织全市“走出去”企业海外经理人交流、南京市参与“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经贸合作对接会等活动,宣传推介我市纺织产业和相关优秀企业。引导纺织企业充分依托国家、省“走出去”服务平台,参加各类涉外经贸活动,寻求赴“一带一路”投资合作机会。二是加强企业服务。结合“企业服务年”活动,深入企业调研,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协调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优投网平台作用,打造“政府+平台+企业”的服务模式,引导“走出去”企业获取精准信息和专业服务,帮助企业应对海外投资风险。三是加强企业培训。组织企业参加江苏企业“走出去”培训、“人才地图”工程线上线下活动等,免费为企业提供法务、税务、人才等方面的实务操作。四是加强部门合作。加强与发改委、工信局、外管局、中信保、金融办、工商联等部门的协作交流,相互通报最新政策、外经发展新情况,对企业在对外投资合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沟通、切磋,争取更适合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3、推进海外园区建设。一方面,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重点推进坦桑尼亚新阳嘎农工贸产业园,加大园区推介力度,鼓励我市纺织企业入园发展,更好搭建我市企业海外集聚发展良好载体平台。另一方面,支持企业入驻我国企业主导建设的海外园区,如越美(尼日利亚)纺织工业园区、天虹 (越南)海河工业区和红豆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依托园区的产业链和“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初期的投资成本和风险,增强“抱团”效应。
4、推进信息互通,加强风险防范。加强海外资源整合,积极对接驻外使领馆、省商务厅驻海外经贸代表处和专业机构、行业协会等,协助企业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环境、投资优势,提供当地招商信息以及法律、文化、风俗等信息,为企业“走出去”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指导企业做好风险防范和纠纷处理,在领事保护方面提供支持,让企业走出去、走进去、走得稳,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南京市商务局
2020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