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0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248号提案的答复
    (加强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打通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0-07-06 14:59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潘宝宁委员:

    您提出关于“加强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打通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委立足便民、利民、惠民、为民原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院(村卫生室)覆盖不到的地方,建设家庭医生工作室,完善“15分钟健康服务圈”,为家庭医生团队提供一个方便的“落脚点”,打通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全市建成1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67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106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其中5个家医工作室获得江苏省星级家庭医生工作室称号。

    一、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强保障

    我市围绕“强顶层设计、抓体系建设、促能力提升”时代要求,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若干意见》,部门联动出台了《关于印发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调整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从加强规划引领、推进标准化建设、创新编制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职称评聘工作、完善绩效工资制度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技术水平,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等方面明确了政策举措。

    市政府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民生实事,各区政府高度重视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建设,区卫健委与街镇协同建立“社区健康”联动机制,充分发挥街镇党群服务中心工作网络,社委会熟悉社情民意的基层优势,问需于民,在街道办事处或社区等地腾出空间作为家庭医生工作室,有效支撑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下沉,提高居民对公益性服务获得感。协调各级财政保障建设经费,2019年,全市财政共投入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经费477.8万元。

    二、坚持统一标准,打造“六个一”工程

    我市制定印发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标准》等文件,搭建服务管理平台,规范服务流程,全市打造家庭医生“六个一”工程,统一服务标识、团队着装、诊疗设备、出巡诊随访一体机、信息管理平台、交通工具。按照分布,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服务人员、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须知、注意事项、工作制度、联系方式等在省基层卫生信息平台、健康南京APP、各区政府网站进行公示。

    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家庭医生工作室要求进行标准化或星级示范建设。工作室均配备家庭医生出巡诊服务包,家庭医生LOGO马甲、自动血压仪、血糖仪、电子体重秤、简易心电图机、尿液分析仪、骨密度检测仪、多功能一体机等多种诊疗设备,有的家庭医生工作室还配备了机器人。制作了“家庭医生联系卡”,每周工作1天及以上,采取门诊、上门、网上等服务方式,实行片对片、点对点、人对人的网格化管理。

    三、专家进驻团队,增强签约吸引力

    省市区联动,划片将南京地区二级及以上医院高年资主治医师、主管护士及以上的心脑血管、内分泌、呼吸道、消化道、妇儿科、康复等580名专家进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团队,并吸纳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等加入家庭医生团队。全市竞选出政治素养和诊疗水平精湛的933名党(团)员担任全科团队的团队长,并将省、市、区级基层卫生优秀骨干人才和社区的医务社工编入家庭医生团队。全市形成了二、三级医院协同,团队、中心协同,街镇、社委会协同的服务队伍。

    四、强化阵地前移,打通最后一公里

    家庭医生工作室的日常维护管理委托社区居委会负责。各区卫生健康委联合街道共同召开家庭医生民主协商座谈会;充分发挥社区内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老专家等“五老”志愿者同频共振的作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和需求,适时调整家庭医生工作室服务内容,引导群众家门口就医,使工作室不仅成为健康小屋,更为心灵驿站。发掘文化特色突显家庭医生工作室特点,玄武、秦淮、鼓楼等区的家庭医生工作室在社区“百草园”种植了紫苏、薄荷等药食同源的中草药,标识其功效,向社区群众宣传中医药知识;在“三味书屋”设立了健康书籍专栏,为居民传播日常健康知识;开设了健康学堂,根据二十四节气讲授相应的保健知识。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更多优质、实惠的健康服务,增强了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五、推进基层首诊,提升群众获得感

    制定了基层首诊式签约推进计划,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家庭、进社区(村)、进养老院、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活动。各区晒出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脑卒中、妇女儿童、康复等个性化服务包“点单式”签约清单,让居民直观选择服务内容自由组合签约,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签约需求,不断提升签约服务的吸引力。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挂号处对患者进行分诊,已签约患者直接进入机构内设家庭医生工作室就诊;未签约患者由首诊医生开展诊疗服务,并完成签约和健康管理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互联网+”相结合,通过家庭医生手机APP和智能监测设备的创新应用,提供在线签约、健康咨询、预约转诊,引导城乡居民与签约的家庭医生团队建立首诊服务关系,实现了首诊式签约全覆盖。全市累计签约近300万人,其中重点人群达209.81万人,12万余名城乡低保、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在其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做到应签尽签。向签约居民开放电子健康档案218万余份,开展自我管理健康档案,查询检验检查结果等,提高了医患互动的便捷性。

    六、探索绩效考核,调动家庭医生积极性

    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激励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政府购买服务提高离休干部医疗服务水平的通知》,明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可以按照合同约定获取报酬,不计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工资总量。落实“两个允许”政策,建立绩效工资总量水平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到事业单位基准线178%,有的区突破250%。连续三年市政府对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真抓实干成绩突出的雨花台、玄武、秦淮3个区各奖励100万元,鼓励各区积极作为,创新推动。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进修学习、在职培训、评奖推优等方面向家庭医生团队倾斜。全市基本形成签约服务项目化、签约流程便捷化、签约内容个性化、签约价格合理化、签约管理平台化、签约考核精细化。

    下一步,我委将根据国家和省里的部署,围绕健康南京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社区医院试点市建设为抓手,巩固工作成果,推进“互联网+”签约,做实特色服务、做精优质服务、做好特需服务,提高签约服务水平和覆盖面,切实做到“平时健康有人管,需要服务有人帮”,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