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0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43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扬子江大道与夹江间生态走廊建设的改进建议)
    发布时间:2020-07-13 09:51 来源:市规划资源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史安娜委员:

    您提出“关于扬子江大道与夹江间生态走廊建设的改进建议”的提案悉,综合鼓楼区政府、市水务局、市绿化园林局、市发改委等协办单位的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委员长期以来对城市规划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的关注,并对加强长江岸线生态空间管控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提案中所提建议与我市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工作思路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对我市下阶段长江岸线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也极具启发性。我局一直以来十分重视长江岸线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按照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加强我市沿江地区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特色塑造、现代治理的保护和发展策略,会同鼓楼区政府、市水务局、绿化园林局、发改委等部门开展了大量工作,着力将长江经济带南京段谋划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人文景观带和严管示范带。

    一、关于长江沿岸规划设计工作

    为加强滨江岸线规划整合,实现“新时代山水城市主轴”“世界级魅力人文江岸”的规划目标,我市开展了相关规划设计工作。

    1.开展一江两岸规划编制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要求,我局开展编制了《南京滨江核心地区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南京魅力滨江2035)》,将南京长江二桥至三桥之间约35公里范围作为我市滨江规划建设的核心地段,该规划充分参考学习了武汉、上海等地滨江规划建设成功案例,依据自身资源禀赋,从寻找南京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展示南京城市特色风貌出发,认真梳理滨江问题与特色并听取多方意见后,提出“两大定位、四大目标、八大片区”;同时明确提出近期应重点建设河西鱼嘴、欢乐滨江、绿博园、宝船遗址公园、下关滨江商务区、慕燕风貌区、江北新区定山、绿水湾等九大城市客厅,以点带面,加快提升南京滨江的空间品质。

    2.开展河西鱼背地区城市设计

    提案所涉及的河西滨江部分高层建筑,在规划设计之初,作为鱼嘴和鱼背地区的一部分,符合城市整体景观风貌。从空间形态上,鱼嘴和鱼背两者共同构成了河西南部个性鲜明的龙头标志区。通过高度分区,对住宅、文旅、办公、商业等高层塔楼和裙房沿街界面高度进行控制,并结合过街天桥和规划地铁站出入口退让的开敞空间的设置,构建了龙王大街至鱼背的中心绿轴,创造了极好的滨江景观和展示区。从界面类型上,临扬子江大道塑造了整齐、明确、连续的界面,沿林荫道及沿江绿地营造尺度宜人、集聚人气的商业休闲界面。鱼背项目建设单位在方案深化设计及建设过程中,也融入了绿色生态等因素的考虑。

    二、关于长江沿岸建设成效

    在规划引领下,我市不断完善长江沿岸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城市品质提升,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合理、功能完备、人气集聚的滨江城市空间。

    1.生态绿带建设

    扬子江大道位于长江与城市之间,其滨江侧绿地是长江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防护、观赏、游憩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绿地体系。依据《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20)》,结合城市发展实际,在扬子江大道临城一侧规划了10-30米宽的城市绿带,成为滨江生态空间与城市集中建设区之间的生态缓冲区。该项目已于青奥会前基本建设到位,近几年又进行了一些整治提升,成为我市市民百姓享受长江风光的主要去处。目前我市正在开展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同步将对扬子江大道附属绿地进行绿化建设,对现状保留的绿化加强养护管理,保持良好的绿化景观。

    2.人文景观建设

    充分挖掘南京独有的滨江岸线自然禀赋和人文资源,完善相应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市民休闲、游览观光需求。其中下关滨江段岸线在整个30公里岸线中与城市关系最为紧密,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实施江堤改造、园林景观、道路桥梁和码头整治等工程,将其打造成为彰显滨江历史文化的承载地、市民亲水生活的休闲地以及架构长江岸线的特色长廊。

    三、关于长江沿岸管控情况

    在建设的同时,我市不断加强对长江岸线的空间管控,尤其注重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建设项目监管等。

    1.防洪安全

    目前,长江岸线除长江大桥东段正在建设中,其余段落已基本贯通。我市有关部门严格落实规划要求,已建成段防洪设施均已实施加固和消险措施,保证长江大堤防洪安全。同时,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禁止在岸线保护区内投资建设除保障防洪安全、河势稳定、洪水安全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已建重要枢纽工程以外的项目,禁止在岸线保留区内投资建设除保障防洪安全、河势稳定、洪水安全、航道稳定以及保护生态环境以外的项目。

    2.水源保护

    为确保夹江水源地安全,我市水务部门按照“水量保证、水质达标、管理规范、运行可靠、监控到位、信息共享、应急保障”的达标要求,2012年起持续推进水源地达标建设工作,2015年夹江水源地达标建设工作通过省相关部门的验收。为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近几年来,市、区两级水务部门紧紧围绕夹江水源地安全保障,开展水源地管护工作。强化水源地日常管护,明确了夹江水源地管理部门、现场管护单位,落实了日常巡查制度。按“有界必设、有点必标”的要求,设置了交通警示牌、界标、宣传牌、取水口标识牌等各类标志牌,安装了一级保护区隔离护栏。按照水源地“一源一档”档案建设要求,建立了夹江水源地的档案资料。强化长效管护评估,每年开展夹江水源地长效管理与保护评估工作。

    3.建设项目监管

    根据国家水利工程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我市建立健全了长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制定了涉水项目方案审查、开工报建、过程监管、涉水验收等各项管理流程。严格控制长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堤防背水坡脚外15米)建设经营性房屋,坚决杜绝未批先建、批建不符、边批边建的违法行为,确保规范建设。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将继续会同全市有关部门,完善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工作策略,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做好长江南京段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市长江岸线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市规划资源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0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