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0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建议第0024号建议的答复
    (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牵头建设“南京都市圈”)
    发布时间:2020-07-29 11:18 来源:市发改委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林玮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牵头建设“南京都市圈”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南京都市圈是我国最早探索跨省共建的都市圈,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市深入贯彻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积极发挥省会城市、特大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谋划推进南京都市圈新一轮建设发展,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深入实施国家战略

    一是深化落实长三角规划纲要。对照国家规划纲要赋予我市的五大类32项重点任务,成立交通、科技等12个专项工作组,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规划纲要〉南京实施方案》,制定《南京三重清单行动计划表(2020—2022)》,细化落实为70项清单任务。二是制定都市圈发展规划。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围绕提升都市圈发展质量和现代化水平,牵头组织编制了《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三是共同推进跨界区域建设。以谋深谋实紫东地区规划为着力点推进宁镇扬一体化。成立宁滁、宁马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共建宁淮特别合作区,推动申报“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园区”。

    二、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宁淮铁路、巢马城际铁路、合新高铁、宣绩高铁开工建设,南沿江铁路启动建设,北沿江铁路、扬镇宁马城际开展前期工作,宁滁蚌、宁马、宁滁、宁扬等纳入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发展规划。南京城市轨道交通目前运营10线、174座车站、378公里,运营里程居国内第四,宁句城际全线车站已全面动工,宁滁城际(滁州段)启动建设,宁扬城际已开展前期研究工作。二是加密畅通都市圈公路网。以国家高速公路扩容和加强省际公路衔接为重点,加快完成宁合高速改扩建工程滁州段,续建溧阳至高淳高速公路及南京至合肥、南京至马鞍山国家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工程,新建高淳至宣城高速公路,加快推进仪征至禄口机场高速公路前期建设工作。三是共同提升枢纽能级。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东部机场集团整合稳步推进,完成T1航站楼改扩建工程一阶段项目(主楼和北指廊),苏皖两地已建成城市候机楼35个;规划建设南京北站枢纽;南京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宁镇扬港口“穿梭巴士”航线航班开通并加密,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地位得到提升。

    三、不断加强产业协同创新

    一是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以南京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名城”为引领,共同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推动溧水区与余杭区共同规划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宁淮南北共建园区实现签约产业科技合作项目147个。二是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组织召开长三角科创圈共建创新平台(南京)圆桌会议,发布《长三角科创圈共建创新平台倡议》;研究推进G42(沪蓉)创新改革试验走廊建设。三是推动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跨区域协同,邀请各成员城市参加软博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和2020年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共同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在宁高校与都市圈城市达成合作协议150余项,共建研创中心8家。

    四、共同实施长江大保护

    一是推动长江大保护走在前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同划定生态红线区域,加强饮用水源地、重要湿地和重点水域的保护建设和综合治理。完善“石臼湖共治联管水质改善工作机制”,建立滁河流域共同治理补偿机制。二是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与镇江、常州等市签署流域横向生态保护合作及跨界水环境区域补偿协议。三是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制度,加快推进沿江工业布局调整,建设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

    五、持续推进民生共建共享

    一是共享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在高淳区规划建设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园,搭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宁滁宁马分别签订教育一体化合作协议。南京都市圈统一挂号平台可向市民提供147个医院9844个专科的预约挂号服务,医学检验检查报告实现异地查询,建成远程医疗服务系统。放开养老户籍限制,都市圈老年人入住南京市社会力量运营的养老机构,可享受同等运营补贴。二是推动文化旅游合作发展。深化宁镇扬马区域旅游交流协作机制,推出“南京+都市圈城市”旅游线路,共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成立南京都市圈“博物馆联盟”、宁镇扬公共图书馆区域合作联盟,召开南京都市圈第二届文化人才专场招聘会,开展宁镇扬城市足球邀请赛等系列活动。三是共建公平包容的社会环境。加强信用建设区域合作;宁马两市共同推广苏皖“两省一街警务室”合作经验,宁滁两市签署《宁滁警务深度合作协议书》。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实施《南京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全力推动《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报批,不断提升都市圈发展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共同打造“创新都市圈”“畅达都市圈”“绿色都市圈”“开放都市圈”和“幸福都市圈”。

    一是强化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为牵引,推动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发展,夯实中小城市制造业基础,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共同打造“创新都市圈”。

    二是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统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对外联系通道,协同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共同打造“畅达都市圈”。

    三是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逐步统一相关标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水、大气、固废跨界协同治理,共同打造“绿色都市圈”。

    四是强化统一开放市场建设。树立国际化视野、用好市场化手段,营造规则统一、标准互认、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共同打造“开放都市圈”。

    五是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深化都市圈各城市在医疗、教育、养老、旅游、市场监管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优质公共服务一体化、连锁化供给,共同打造“幸福都市圈”。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