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0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建议第0011号建议的答复
    (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0-07-27 16:09 来源:市城市管理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周艳丽代表:

    您提出的“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支持,围绕您提出的“为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现结合平日所关注或掌握的信息,就进一步推动我市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我处办理情况答复如下,供您参考:

    一、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推广

    1、制作垃圾分类指导片4部(家庭、学校、商场、宾馆)、形象代言片2部、农村片1部。通过两微及传统媒介开展宣传120余次,全市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8400名,上门宣传指导居民3万余户。

    2、召开小区居民议事会、“垃圾分类大家谈”活动778场;制作《城管行》专题节目20期,召开新闻发布会30场,省市电视媒体报道81条,其中“南京新街口商圈成立垃圾分类自治联盟”被人民网、中江网等央媒密集报道。

    3、开展垃圾分类立法问卷调查,受访居民8202人、人大代表2654人;组织开展“跟着垃圾趣旅行”宣传活动25批次,每批40人,共约1000名市民参观垃圾分类小区、宣教馆、垃圾中转和处理设施;宣传推广垃圾分类“宁分类”积分兑换奖励,提高居民主动垃圾分类积极性,参与“宁分类”积分登记市民17883个,发放积分154235分。

    二、摸索建立科学垃圾分类收运体系

    1、今年4月中旬以来,为配合市人大审议《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确保关键制度措施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全市选取物管、自管、托管三类64个小区,机关、学校、医院、商务办公楼、物流电商企业、餐饮企业、宾馆酒店七类101个单位开展先行先试。小区主要试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单位主要试源头减量、建立垃圾分类责任制度,目前已有56个小区完成“撤桶并点”进行定点投放,99个单位实施分类减量措施。

    2、已在47个先行先试小区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94个,每个收集点至少配备1名垃圾分类指导员,配备分类收运车辆176辆。加快推进垃圾分类信息平台建设对接,已接入8座市属设施监控信息,5座市属设施地磅数据,37座分类中转设施视频数据(包括分栋中心、垃圾中转设施),录入808辆分类运输车基础信息。

    3、印发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设置导则,做到“一小区一方案”、“一单位一方案”。建立信息周报制度,实地检查全覆盖,印发专项通报2次,加大考核权重,增强工作调度和跟踪指导力度。

    三、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垃圾分类

    1、组织开展2万名垃圾分类志愿者招募与培训工作,志愿者成员均来源于社会各界热爱公益的市民。目前已招募和培训垃圾分类志愿者约8400名。

    2、在先行先试小区集中投放点配置垃圾分类指导员。垃圾分类指导员通常由垃圾分类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人员经过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后担任。通过在投放过程中提醒和指导小区居民,确保生活垃圾正确分类投放。

    3、依托垃圾分类宣教馆、垃圾分类体验馆等基础场所,设置垃圾分类成长树、垃圾分类游戏区、机器人互动区,通过垃圾分类志愿者持续不断的引导和帮助,让社区居民强化分类意识,学会分类技巧,主动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列。

    四、下一步工作

    1、加快处理设施建设调试。年内满负荷运行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一期二阶段餐厨线、厨余线,建成运行溧水水泥窑生活垃圾协同处置项目、溧水开发区厨余处理站,新增餐厨垃圾处理能力300吨/日、厨余垃圾处理能力216吨/日,生活垃圾处理能力500吨/日。年内开工建设江北焚烧厂二期、六合焚烧厂、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二期、栖霞餐厨垃圾处理厂,力争开工建设江南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一期,完成江南、江北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

    2、加强专业分类收运。在小区建立回收服务点,街道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站,区街回收中心(站)配套完善视频监控、称重计量、破拆分拣设备,新建板桥分类拆解分选设施,建立“点、站、中心”三级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实行“不同种类、不同车辆、不同去向”分类收运,所有收运车辆涂装垃圾分类标识,接入垃圾分类信息平台,增设大件垃圾预约回收、旧物交易平台,切实保障分类收运,避免混收混运。

    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开展《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普法宣传活动,向市民发放条例宣传册,组织条例知识竞赛,制作播放条例宣传短视频,通过微信等广泛传播,提高居民知晓率,促进广大市民知法、守法、用法。与江苏城市频道、人民网等媒体合作开设垃圾分类专题专栏。制作系列公益宣传片、专题海报,在全市户外大屏、分众视频、地铁公交等多平台投放展播。开展“是谁丢了10万只随身杯”、“城市记忆——垃圾分类”摄影展,举办垃圾分类模范和“寻找最美垃圾分类志愿者”评比活动,在全市掀起垃圾分类宣传热潮。

    4、完善配套政策制度。细化落实条例相关制度,组织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总量控制、包装物减量、绿色办公、服务行业源头减量、净菜上市的具体措施,加强生产、经营、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垃圾减量;研究制价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等。

    南京市城市管理局

    2020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