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0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仇学富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尽快制定中小学生携手机进校园管理办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现代电子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尚处于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阶段的中小学生,长时间、非理性地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会给中小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我市一直高度重视对学生使用电子产品行为进行合理引导,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同时,尽可能避免电子产品给学生带了不利因素,有效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
1.严格落实制度规定。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制定《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我市在转发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和意见的时候,对这一规定予以再次重申,要求各区、各校严格落实执行。
2.以信息化助力家校联系。我局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的创新应用,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管理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目前,我市共创建460多所智慧校园试点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覆盖学校的高速有线、无线教育网络及各种智能信息终端造就了各学校过硬信息化条件,这些硬件设施,既创造良好的互联网教学环境,也能有效满足学生和家长的沟通需求。
3.鼓励学校探索实践。面对手机管理难题,各学校也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有的学校规定,对于部分用于通话的非智能手机和儿童手表,经家长向学校申请并获得批准后,学生可以下午放学后开机使用,以方便学生与家长的联系。例如,南京市中华中学2017年成为“零手机”试点学校。为了方便学生和家长联系,校方为每个“零手机”班级配备了只有接打电话功能的“老人机”,并向家长和学生公布手机号码。同时,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和社会发展动态,学校在一楼大厅设置数字化阅读区,在食堂播放电视广播节目、更新社会动态,方便学生及时采集信息。南京市第一中学国际部以“是否应该携带手机”为主题,举办辩论会的形式,搭建学生和家长沟通、倾听的平台,引导家长和学生换位思考,对形成家庭契约,学校契约,促进孩子提高自我管理能具有很大的帮助。
4.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以《道德和法治》课堂为主渠道,开展网络安全、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教育。在七年级设置《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为我们护航》《法律保障生活》等课程,在八年级设置《合理利用网络》《网络改变世界》等课程,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正确认识并理性运用网络。通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18”法治广场、主题班会等形式,在中小学生中普及网络安全及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善于搜索和辨识信息、坚决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拒绝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网络文明素养。
5.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我市严格落实“阳光体育一小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鼓励“五小”发明和各类创意创新,在“弹性离校”课后服务中,引入体育、艺术等服务项目。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组织“读书节”“南京书展”、先锋阅读营,进行读书交流、专家讲座、教师沙龙等,在全市中小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各类丰富的实践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健康生活情趣的培养,并以此引导中小学生积极投身丰富多彩的学校和社会生活,避免形成网络依赖,沉迷虚拟的互联网世界。
6.高度重视综合防控青少年近视。我市建立学生近视防控工作专家团队,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例如:“营养+运动携手护视力”“5.20中国学生营养日活动”“保护学生视力宣传周”“全国爱眼日”等活动,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合理用眼、保护视力。此外,从今年起,我市将实施中小学校教室视觉环境达标工程,已出台《中小学幼儿园教室照明验收管理规范》(DB3201/T 1006-2020)和《南京市中小学课桌椅管理办法》,将安排13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教室照明改造。
7.做好学生的心理关怀工作。持续关注少年儿童沉迷手机等严重心理问题,注重通过校园心理危机积极干预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和应对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在疫情期间,中小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复学后,为了防止少年儿童沉迷于手机等电子产品,我局邀请多名心理老师录制30多期针对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视频,通过“金陵微校”向家长学生播放。学生分批返校后,为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学习生活,摆脱手机等电子产品依赖,我局及时召开各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会议,明确抓好学生心理支持“六件实事”(上好一堂心理课、跟踪一批重点对象、建立一批心理档案、写给家长一封信、开展一项家庭心理培训、实施一份关怀行动),加强家校联系,家校合力健全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助力学生身心健康。
引导中小学生合理、科学地使用手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下一步,我市将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更好地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1.进一步探索可行性解决方案。国家正在推进《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的制定工作。《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问题将做出规定。《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将明确教育惩戒的权限、范围和程序,保障和规范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我局也将根据上位法的规定,探索研究学校手机管理的可行性方案,指导学校对中小学生携带、使用智能手机、电子产品问题进行科学管理。
2.持续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多样特色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了解预防沉迷网络知识和方式,提高对网络黄赌毒信息、不良网络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指导学校加强对校园网内容管理,建设校园绿色网络。
3.多措并举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一是严格落实“阳光体育一小时”,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二是进一步推进学生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启动市近视防控试点学校和近视防控示范学校建设。加快推进中小学校教室视觉环境达标工程,今年,将安排13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教室照明改造,拟提升改造2087间教室,并计划用2-3年的时间将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率提升至100%,课桌椅分配符合率达90%以上。三是加强家校沟通,通过开展家访、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方式帮助家长掌握沉迷网络早期识别和干预的知识,推动家长履行监护职责。
南京市教育局
2020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