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0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建议第0145号建议的答复
    (加强江心洲出行设施建设)
    发布时间:2020-07-29 09:17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朱美华代表:

    您提出关于《加强江心洲出行设施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江心洲生态岛公共交通现状

    目前江心洲有552路、486路两条公交线路,地铁10号线以及轮渡棉花堤航线等公共交通方式。

    公交552路是解决岛内居民对外通行的过江线路,由江心洲总站至鼓楼公园往返运行,沿途经过省人民医院、脑科医院、胸科医院、鼓楼医院等多家医院,市内可与地铁10号线、2号线实现换乘。公交552路线路里程15.9公里,配车18台,服务时间江心洲5:20至21:40,鼓楼服务时间6:10至22:30,高峰间隔10-12分钟,平峰间隔约20分钟,疫情发生前日均客运量约7000人次。

    公交486路为贯穿江心洲南北的岛内线路,由民安路总站至公园道·檀园往返运行,线路里程10.5公里,配车6台,服务时间为早6时至晚8时30分,高峰时段间隔15分钟,平峰时段间隔20-35分钟,疫情发生前日均客运量2300人次。

    地铁10号线由雨山路至安德门,在江心洲设有“江心洲”站,2018年7月19日地铁公司对线路运力配置进行优化,全日各时段运能均有提升,目前地铁10号线最快5分12秒一班。

    棉花堤航线里程0.8公里,受疫情影响,目前每天运营18航次,其中:6:00一8:00(1小时/班),8:00一16:00(2小时/班),16:00一18:00(1小时/班),日均客运量650人。

    二、公交552路、486路历史沿革

    1.原552路由江心洲地铁站开往鼓楼公园。2018年7月因清凉山大桥附近道路围挡施工,552路调整为由江心洲总站开往古平岗总站(线路长度19公里,原地铁站临时公交场站土地另作他用,调整至古平岗站点为车辆充电),2019年1月,开辟了552路高峰区间(江心洲至鼓楼),后线路车型改变为燃油车辆,线路正式恢复至鼓楼公园。2019年8月,为满足江心洲中部市民与地铁无缝换乘的需求,552路再次进行调整,解决了洲岛家园周边小区居民的出行问题。

    2、486路于2014年9月1日开通,开通时线路全长1.5公里,配车1台;2017年1月7日,根据江心洲市民诉求,线路进行了延伸,由绿洲苑北至公园道檀园,线路全长4.2公里,配车3台;2018年9月中旬,因江心洲岛南二期安置房交付,江心洲生态岛管委办再次要求对486路进行优化,将线路延伸至岛南二期安置房附近。但该地段无公交场站,驾驶员无休息场所,车辆停放、转弯均存在安全隐患。后经我局与管委办多次沟通协调,利用路面停车,于2019年1月19日将486路南段由绿洲苑北延伸至民安路总站,解决了岛南二期安置房市民的出行困难。该线路延长后全长10.5公里,配车6台,车型由原来7米级车辆调换为10米级车辆,贯穿江心洲岛南北,满足了岛内市民换乘公交552路及地铁10号的出行需求

    三、关于公交线网优化

    江心洲生态岛是由江苏省委、省政府与新加坡贸工部共同推动的南京市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整体对外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区之后江苏与新加坡合作的又一个重大项目。

    2008年江心洲生态岛签署框架协议、开展项目规划,2012年举行奠基仪式,时至今日,江心洲生态岛部分交通基础设施规划项目仍未落实,导致公交线网无法正常布设、优化,目前洲岛内公交优化的最大瓶颈仍然是公交场站和道路问题,公交线路布设困难极大,现有线路运营也是勉为其难。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公交场站配套严重不足

    552路开通时,线路终点站使用江心洲地铁站旁临时用地,后土地另作他用,终点站迁移至现址。现场站利用岛中部红星街路北端断头路建设,为岛内仅有1处临时公交场站,面积约两千平米,土地性质为临时用地(见附件1)。

    由于土地性质为临时用地,该终点站无法长期稳定使用,现用临时场站无法建设安装充电设施,目前552路所使用车辆被迫恢复使用燃油车辆。受场地条件制约,该场站仅安装了9间活动板房作为车队和驾驶员办公休憩场区,无法满足车辆岛内维修的功能需要。

    486路开通时两端均无公交场站,因线路较短(线路当时长度为4.2公里),公交车辆、驾驶员绕道借用552路临时场站休整,该情况在我市绝无仅有。后486路因洲岛家园二期客流需求,线路南延,由洲岛办协调,临时借用环岛西路断头路与民安路交叉口路面修建一处公交临时停靠点,以解决驾驶员休息和车辆停放问题。现因工程车辆需要通过,该停车点缩减为半幅路面,仅有两个停车位;另一端终点站公园道.檀园直接在路边停靠,线路调度、驾驶员休整只能在路边解决(见附件2)。

    综上,江心洲现有两条线路始终在较为简陋的环境下运营,临时场站与相关公交场站标准差距较大,无法很好解决驾驶员休整及车辆保养等问题,无法解决公交车充电问题,公交企业勉为其难,但实不是长久之计。

    原规划的中部、南部、北部三处公交场站目前均未建设,且最可能先开工建设的中部场站建筑面积仅1500平米,较现有552路临时场站(约2000平米)面积小,仅能勉强容纳552路一条线路;南部公交场站及其配套集疏运道路的建设须与长江五桥同步建设、完成;北部公交场站更是遥遥无期。

    2.道路配套条件无法满足公交运营需要

    6月5日、6月8日我局赴江心洲现场勘察,目前岛内开发项目虽较多,但道路配套却未能有效衔接。

    一是江心洲内适合公交运行的道路还未贯通成网,断头路较多,如环岛东路、中新大道、红星街、梅子洲路、环岛西路等。486路运行至中新大道,因中新大道南段未交付,梅子洲路也为断头路,无法直接向南,被迫选择环岛东路(江堤)运行,影响到线路线型,江堤与周边道路存在落差,客流需求也不高。经现场勘察,目前486路在环岛东路段仍然存在路弯、坡急的情况,在旗杆渡口附近的岔路口有视觉盲区,存在安全隐患,以上均需要加以整治(见附件3)。

    二是江心洲原为涉农片区,因此道路配置基础较差,洲内道路许多仍为农村道路,路幅狭窄,不适合公交线路运营。如贯穿南北的林荫路、洲泰路等(见附件4)。

    三是多条道路车辆违停现象严重,以486路所经贤坤路、中新大道为例,道路违停车辆占据两侧各一股车道,486路最后路段环岛西路甚至有车辆违停在道路中间。公交车辆通行带来较大影响,也存在安全隐患(见附件5)。

    (二)线路优化调整考虑

    经多次调研,我局拟优化调整552路线路走向,拟将其岛内部分延伸至升龙公园道站,江南部分终点站同步调整至汉中门。调整后线路市区内运营缩减4.1公里、岛内运营增加2.2公里。此方案实施可使岛北部居民直接出岛,缺点是牺牲了线路线型和江南部分目的地的可达性(见附件6)。

    线路调整方案于6月6日—6月10日公开征集意见,期间共收到194条意见,经汇总分析,其中130条意见表示明确反对。故此调整方案不得不搁置。我局将根据意见再次考虑线路的其他优化方案。

    究其根本,没有场站、道路硬件支撑的线路调整优化,不会对江心洲公交线网的整体优化有本质改善,甚至可能还会影响到一部分乘客的出行利益,这也是该方案反对者众多的原因。

    (三)线网优化远期考虑

    随着岛内居民的日益增多,公交出行需求也将相应增多。近几年,江心洲公交线网优化被日益关注,居民诉求通过人大建议、政协提案、政府政务平台等多种渠道不断反馈至交通部门。无奈受上述场站和道路因素制约,线路优化捉襟见肘,在现有运营条件下,公交企业已做到极致,基层单位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牺牲。

    公交优先是全社会的共识,公交事业是民生事业,交通部门虽是行业主管部门,但离不开属地政府、财政、建设、公安等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仅靠交通一个部门很难把事情办成办好。鉴于此,我局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建议建邺区政府、江心洲管委办尽快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建设岛内中部、南部、北部三个场站,按标准化公交场站车辆停放标准,每个场站面积应不少于3000平米。只有在正式的公交场站中才有条件配套建设充电设施,有效提升线路运行效率和车辆使用效率。

    二是建议积极推进岛上道路建设,加快推进“两块六主十三次”的道路规划建设,为公交线路的开通提供必要的道路通行条件。

    随着五桥的开通、场站及配套设施的逐渐完善,我局将委托第三方机构,结合江心洲公交场站条件、道路条件、客流需求等,统筹考虑优化公交线路,制定线网优化方案,适时增加1-2条线路。有公交场站作为依托,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作为保障,公交线路可充分布设、优化,衔接轨道交通,增开社区微循环线路,增设公交站台、公共自行车站点,形成以地铁为骨干,地面公交为网络,其他方式为补充的多种公共交通方式互相衔接的城市客运服务模式,满足岛内群众出行需求。

    四、关于公共自行车规划

    (一)公共自行车发展现状

    公共自行车是为市民提供绿色出行,解决“首末一公里”交通的重要公共产品。2015年以来,我市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已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2715个,投放公共自行车90715辆,基本建成设施完备的公共自行车调度体系和功能齐全的公共自行车综合服务体系。受共享单车发展影响,我市自2018年起暂缓发展公共自行车,对现状站点查漏补缺,逐步完善公共自行车站点布局体系。

    (二)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程序

    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由基层社区、街道初步选址,各区政府梳理汇总,提出年度建设计划。建设计划要广泛征求民意,充分考虑区域人流、人口密度、交通集散、换乘衔接、出行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确定,向社会公示后由南京市城市公共交通委员会办公室确认。

    (三)江心洲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情况及下一步打算

    江心洲已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10个,分布在洲岛和园、洲岛家园、江心洲地铁口以及北部思泽路住宅等区域。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建邺区相关部门推进新增站点设置,根据建邺区提出的建设计划以及站点选址协调、建设经费落实等情况,督促市公共自行车公司加快站点建设,做好日常运营调度,为岛内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自行车服务。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

    2020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