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0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陈希亮代表:
您提出关于恢复“总统府门前大照壁”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总统府照壁概况
“总统府”是我国近现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近现代建筑群之一。总统府旧址大院内有两处近现代建筑遗存。其中,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为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建筑遗存为2013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统府”正门前照壁原为两江总督府门前照壁,为中式风格。1929年,国民政府建“总统府”西式大门时,对原有照壁进行了改建,将其加高加宽(总长61.07米,最高处达11.28米),增加了西方巴洛克风格建筑元素,成为总统府的建筑标志之一,是总统府建筑遗存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9月,在修建大行宫地下人防工程时,出于多方面考虑,决定先对照壁临时拆除,以后予以恢复。市人防办编制了《照壁拆除复建方案》,对照壁进行现状测绘,采用人工编号拆除方法,拆除后的照壁建筑构件由市人防负责保管,待地下工程完成后,按原样原尺寸恢复。
二、办理意见
1.我局和各协办单位均赞同您提出的建议,照壁是总统府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恢复总统府照壁有利于还原历史原真性,有利于总统府总体格局的保护,有利于扩大总统府门前展示空间。一是照壁拆除前,保留了大量的原始图纸、照片、历史资料,为照壁的恢复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根据《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年)》第四十三条“如缺损建筑对现存建筑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并且缺失建筑形象和文字资料充分,依据充足,能够准确复原,方可考虑重建”之原则,恢复照壁的各项条件成熟。二是照壁恢复后能够有效提高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发挥总统府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经前期调研,由于照壁拆除后,长江路进行了拓宽改造,目前总统府大门前的开敞空间十分局促,待照壁恢复后,可通过新的交通组织,有效改善总统府前展示空间。
2.2014年,市规划资源局开展《长江路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研究》时,就考虑过恢复“总统府”大照壁事宜,并结合长江路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形成了初步规划方案。该研究规划范围为长江路、汉府街全线,全长约2公里,涉及周边地块面积约75公顷。在全面梳理玄武区总体规划、南京老城控详、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总统府保护规划、梅园新村保护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了长江路和总统府历史沿革,提出四大规划目标:一是改善地面人车矛盾,打造历史文化街区,提升区域慢行品质;二是建立地铁站店周边商业街区地下空间联通,提升区域商业价值;三是解决旅游停车问题,改善总统府节点交通组织;四是对地面树木做到最大化保留及保护。在“总统府”节点,研究将该段长江路向南调整并适当压缩断面,在原址恢复大照壁,与“总统府”大门围合形成一片长160米、宽34米、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前导广场,并在道路南北两侧增设四处过街人行通道。其优点:一是原址复建最大限度展现了文物的原真性;二是提供了很好的展示空间;三是规范了总统府节点的停车问题;四是较好的解决了游客过街问题。缺点:一是该段长江路机动车交通顺畅性有所降低;二是工程造价较高(约6000多万元)。该研究2014年启动,2015年6月和2016年8月两次经专家评审通过,后因各种原因没有实施。
3.目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总统府门前照壁恢复工作,市领导已做出批示,要求玄武区会同市规划资源局、建委、人防办、文旅局、公安局等部门结合长江路文化旅游集聚区的打造,统筹考虑照壁的恢复事宜,编制恢复方案。照壁恢复的具体方案,应充分研究,组织专家论证,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交管部门可结合复建方案,对长江路总统府段开展交通影响分析工作。
4.照壁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建筑遗存、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相关方案须依法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照壁恢复方案完成后,按程序进行专家论证、社会公示和市名城委会议审议,报国家文物局审批。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