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0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林玮代表:
您提出关于《培育和提升科创型企业快速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培育和提升科创型企业快速发展的工作情况
(一)出政策,打造良好创新环境
我市连续三年出台市委一号文件助力创新名城建设,持续为科创型企业发展营造优质的政策环境。2018年市委一号文聚焦“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2019年市委一号文聚焦“打造科创企业森林”,持续培育面广量大的科创型企业,厚植“科创企业森林”,为打造产业地标,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2020年市委一号文同样聚焦创新名城建设,从加快提升主导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等方面,进行再创新、再深化、再突破,进一步在支持科创型企业发展方面不断聚焦聚力。
(二)育企业,不断壮大创新主体
实施“小升高”、“高升规”等分类培养计划,针对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的科创型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领军型科技企业、上市企业以及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的梯度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实施科创型企业成长帮促计划,全面提升对科创型企业的服务效能。2019年通过高企认定的企业数达到2113家,高企总数达到4680家,增幅超50.1%位列全省第一;2020年全市共有15家独角兽企业、312家瞪羚企业;2020年上半年,我市获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6876家;入选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科技型领军企业28家,科技型上市企业8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2家,我市科创型企业主体不断壮大。
(三)强孵化,提升科创载体孵育能力
强孵化,提升科创载体孵育能力”完善了相关数据,改为“我市坚持把高企高质量发展作为园区绩效管理的重要指标,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及规模以上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等情况纳入高新园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促进各高新园区关注并支持科创型企业发展。把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作为服务科技人才创业、推动创业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优化建设布局,提升服务水平、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使之成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孵化高科技企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截至2019年底,全市纳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含大学科技园)206家,在孵企业近9000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5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7家,数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四)抓新研,释放科教资源
我市持续加大“两落地一融合”工作力度,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促进新型研发机构源源不断孵化引进科创型企业。今年上半年,我市已完成新型研发机构管理服务办法修订完善,逐步建立起市、区两级培育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签约新型研发机构356家,孵化引进科技企业5105家,1名图灵奖、5名诺奖得主、98名中外院士等顶尖科学家参与我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上半年,全市共认定技术合同9208项,成交额达397.74亿元,成交额同比增长32%,全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跃升。
(五)引人才,聚集创新资源
我市积极推进企业专家工作室建设,2019年我市出台《南京市企业专家工作室、院士工作站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聚焦高层次专家和人才团队的引进与开发,鼓励企业引进外地的相关领域领军人才和高端团队,给予最高300万元资助。同时,企业专家工作室引进的专家个人和专家团队,纳入《南京市人才安居办法》扶持范围,享受相应类别人才安居政策。2019年,共49家引进专家(团队)的企业入选区(园区)级企业专家工作室,其中18家企业入选市级企业专家工作室。同时,持续落实“宁聚计划”。2018年实施“宁聚计划”以来,共扶持大学生创业13214人,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多人在国家和省级大赛中获得荣誉。今年上半年,我市又新出台相关就业创业政策,助力青年大学生实现从落户、安居、求职、培训、场地、贷款、补贴、投资等一揽子政策,吸引青年大学生来宁就业创业。
(六)汇金融,促进创新实体加快发展
我市围绕高企等创新主体培育目标,通过多元化科技金融手段畅通资金链、破解融资难,确保资金活水源源不断注入科创型企业。截至6月底,11家科技银行共发放“宁科贷”贷款4554笔、金额130亿元,科技贷款余额281.7亿元。新增中国银行作为我市“苏科贷”合作银行,启动开展苏科贷II业务,市本级苏科贷备案额1.298亿元。与南京银行和建设银行合作推出“鑫高企”“新研贷”等科技金融特色产品,服务高新技术企业1433家,贷款余额87.91亿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提升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
一是进一步强化科创型企业孵化培育。结合我市产业特点,做好对企业的进一步挖潜和培育工作,建立优质企业培育台账,开展跟踪辅导和服务,培育一批前景好、成长性强的优质企业。二是鼓励科创型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入库培育企业为重点,支持科创型企业组织开展产业前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支持科创型企业承担或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省前瞻性技术研究专项。三是加强对传统企业的科技赋能。坚持以创新转型为抓手,围绕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科技赋能,加快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融合,提升传统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二)加快提升科创载体孵育能力
一是提升高新园区产业集聚能力。充分发挥高新园区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发展的核心载体作用,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基地,落实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探索建立适应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的新机制。二是提升科创载体企业服务能力。完善科创载体质量管理、优胜劣汰的健康发展机制,以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为方向,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设专业孵化平台,引导载体提高服务质量,围绕产业链延伸、配套需求,孵化科创型企业。三是提升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能力。充分利用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研发能力和技术源头供给水平,围绕创新链、产业链中的欠缺部分,聚集创新资源,培育科创型企业。四是提升“硅巷”转型带动能力。发挥“硅巷”科创资源丰富、人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浓厚的优势,依托高校院所优势专业,以低效载体转型升级为抓手,串联融合各类创新要素,打造主城区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科创型企业的集聚地。
(三)提高创新要素支撑能力
一是引导科创型企业开展人才引进和培养。聚焦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加大人才政策向高新技术企业和入库培育企业倾斜力度,加快推进科创型企业汇聚“高精尖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二是推进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深入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百企示范、千企试点、万企行动”计划,建设企业研发机构绩效考评制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团队建设、研发产出、开放交流水平,促进企业研发机构能力提升。三是打造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推进金融资源向创新创业领域配置,完善财政资金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合作投向科技创新产业的联动机制。
(四)加快提升外部环境保障能力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由市科技局牵头、市相关部门及江北新区、各区(园区)协同推进科创型企业发展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形成部门各司其职、上下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落实财税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对中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保障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科创型企业对税收政策应享尽享。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及培育政策的宣传,扩大政策的到达率和知晓度。严格政策兑现的核实工作,对高企及其培育库的奖补到位情况进行督查检查,确保支持科创型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南京市科学技术局
2020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