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信息

    关于小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 我市发布全国首份白皮书
    发布时间:2025-11-19 09:01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南京的小学生究竟是如何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有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不是小学生就不想自己写作业了?11月18日,《南京市小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白皮书》正式发布,书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这也是全国首份专门针对小学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白皮书,对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纵深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是否会让儿童产生强烈依赖,导致认知停滞、大脑功能退化?小学生该不该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今年4月,我市教育部门启动对小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真实现状的调查。

    项目组对南京市17所学校3—6年级的8795名小学生开展线下问卷调查,并对其中8所学校的74名学生进行面对面深度访谈。最终,基于一手数据展开深度剖析,形成了《南京市小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白皮书》。

    该书全面描绘了我市小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偏好与素养现状,剖析了个体、家庭、学校等因素对素养的影响,揭示了工具化倾向、批判性不足、家庭支持差异引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分层”等现象。比如,提到学生应用偏好时,白皮书明确我市81.93%的小学生知道如DeepSeek、豆包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其中豆包成为最主流的工具,比例高达84.02%;绝大部分小学生会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学习,只有11.07%的学生未使用AI做过学习相关事情……

    白皮书还就小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发展提出了前瞻性战略预判与路径探索,包括“精准干预”“课程嵌入”“校社协同”等建议,为系统推进区域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作为南京市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先行先试”的又一成果,该白皮书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实践指导性,既是一份翔实的区域性人工智能教育诊断书,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教育行动宣言。

    全国知名教育信息化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祝智庭认为,这份研究成果将引发更广泛、更深入的讨论与实践,共同推动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向着更加科学、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方向迈进,为培养能够驾驭未来、创造未来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素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