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信息

    南京各区深耕文化品牌建设构筑精神家园——文化馨香满城芳
    发布时间:2025-11-17 09:06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历史在行走中触手可及,知识在分享中浸润心田,艺术在街头转角邂逅,非遗在赛事间隙焕新……当下,一股由各区精心培育、共同绘就的文化建设热潮,正悄然改变着南京的城市气质与市民生活,一系列各具特色、惠民有感的区域文化品牌,正如同繁星点点,共同照亮这座文化名城,让文化自信在创新实践中扎根生长,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深挖内涵,打造文化特色IP

    “‘南洋劝业会’为何不称作博览会?举办‘南洋劝业会’的初衷是什么?”在鼓楼区中央门街道,一群孩子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走进劝业路社区,追寻一段珍贵的体育记忆。1910年,中国最早的全国运动会在南京举行。当时,南京工业大学丁家桥校区一带是“南洋劝业会”跑马场所在地,中国首届足球比赛就在这里鸣笛开赛。在“行走的课堂”中,孩子们“聆听”百年前足球赛的哨声,沉浸式触摸历史“脉搏”。这正是鼓楼区“遇见鼓楼”文化行走项目串联历史与当下的鲜活缩影。

    2019年,鼓楼区推出“遇见鼓楼”文化行走项目,打破传统馆舍边界,以“实景行走+阅读分享+专家解读”模式激活文化传播。项目聚焦鼓楼特色,串联区域文化资源,推动阅读场景从室内转向户外。近日,该项目在第二届沿大运河八省(市)图书馆学会协作交流活动优秀业务案例评审中获评二类案例,彰显鼓楼区在文化创新上的卓越成效。

    “现在每周上这里抢票,成了我的固定动作。”市民陈玲滑动手机上的“建邺文化云”平台,沉浸式古风原声音乐盛宴、京剧拼贴沙龙等活动信息应接不暇。作为建邺区“文润365·精彩每一天”群众文化品牌的核心载体,“建邺文化云”集成场馆预约、活动直播、积分抢票等功能,通过动态更新资源库,推出“菜单式”点选服务。截至今年7月底,平台注册用户达80.65万,日均5万活跃用户在此预约、抢票、观看直播,智能推送系统变身“文化顾问”,累计推动65万人次线上共享艺术盛宴。4年来,建邺区构建起覆盖广泛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28个公共文化服务点、5座24小时智慧书房与63家社区分馆深入基层,与江苏大剧院、南京云锦博物馆等国家级场馆形成互补,让文化触手可及。

    “有言在仙·仙林大讲堂”作为栖霞区校地融合发展的文化名片,自2021年创设以来,已累计举办知识分享讲座和互动体验课程40余场,形成参与触达超过10万人次的知识网络。今年,该大讲堂继续秉持创新开放理念,涵盖前沿科技、历史文化乃至数字人文等跨界领域,深度融合全民阅读、智库建设等领域,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提供“栖霞方案”。

    此外,连续3年组织的“大学·城市”仙林高校文艺联展,吸引16所驻区院校参与,“山谷里”户外艺术展、“仙林集趣”创意市集等已成破圈文化品牌,辐射人群超10万人次,显示出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影响力。聚焦高校特色和优势,栖霞区持续策划推出的校地艺术共创高校主题月活动,不仅促进了高校资源与地域特色的深度融合,还激发了文化创意与商业活力的相互碰撞,探索以文艺力量赋能文商旅产业的新路径。

    惠民有感,“家门口”平添热闹

    10月15日晚,龙福花园小区居民三三两两赶往社区小广场,一场“遇见”街头音乐汇如期举行。专业音乐团体与群众文艺骨干的精彩歌舞,让凉风习习的夜晚平添热闹。雨花台区文旅局工作人员周健介绍,这样的“街唱”活动本月将举办18场,遍布虹悦城大拇指广场、莲花湖畔的航模机场、南京南站乐乐街等地。

    “遇见”街头音乐汇是雨花台区重点打造的民生实事项目和文化特色品牌,致力于构建音乐欣赏、才艺展示等四大平台,先后荣获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十佳案例”等奖项。5年来,该活动共计举办500余场,辐射全区8个街道园区的72个点位,线上线下服务群众60余万人次。

    “现在家门口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下楼遛个弯就能看场表演还能参与演出,让我退休后的业余生活因为‘江宁之春’变得更丰富了。”家住麒麟街道20多年的张阿姨喜笑颜开。

    张阿姨口中的“江宁之春”是江宁区已连续举办25届的文化建设重要品牌。与传统活动不同,其全年陆续在江宁各街道、社区、景区、商圈、高校等地举办家门口喜闻乐见的活动,参与者多为本地居民,成为群众展示自我的文化舞台。据悉,今年的“江宁之春”自4月启动,全年计划开展各类活动1000余场,涵盖文艺演出、非遗展示等形式,预计线上线下参与观众可达千万人次。

    “铿铿锵、铿铿锵……”旌旗招展、龙狮翻腾,激昂的锣鼓声中,“走北”队伍身着传统服饰,重现500年前江北风采。国庆中秋假期,省级非遗“方巷走北”民俗展演首次登陆浦口火车站街区。“以前只是有所耳闻,如今在家门口不仅能近距离观赏,还能带着小孩参与祈福、习武环节,非常难忘。”家住大华锦绣华城小区的李先生感慨。

    融合赋能,“文化+”激活区域发展

    首届“溧BA”正如火如荼地举行。10月11日晚,永阳街道体育公园篮球场对决激烈。开赛前,“茉莉花开·艺润溧水”文化惠民演出率先登场。鼓乐、舞蹈、歌曲等节目接连上演,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居民王咏芝高兴地说:“在家门口不仅有球赛看,还有文艺演出,幸福感满满。”场外的文旅体验市集上,剪纸、虎头鞋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吸引居民体验,场内场外文化氛围浓厚。

    作为“茉莉花开·艺润溧水”文化品牌的重要实践载体,溧水区依托首届“溧BA”创新打造“赛事+文化惠民”融合模式,将赛事热度转化为文化温度。今年以来,溧水区紧扣“文化惠民、艺术润心”宗旨,相继举办第五届骆山大龙文化节、第三届龙舟竞渡大赛等,通过资源整合、阵地延伸与形式创新,真正将文化暖流输送到百姓身边。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连日来,金牛湖旅游度假区时常响起《茉莉花》的旋律。作为其采风地,度假区持续唱响新时代“茉莉花”,国庆焰火嘉年华“吸粉”超3万人次。活动中,以茉莉花为造型的低空烟花与无人机配合,呈现巨型立体茉莉花和飞舞蝴蝶,画面优美灵动。

    六合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六合以“茉莉花”为媒,整合全区文旅资源,举办系列旅游活动,有机串联金牛湖景区、池杉湖湿地公园、平山森林公园等优质资源,今年已相继举办南京六合“茉莉花”文化旅游活动开幕式暨“六合有面”美食嘉年华活动、金牛湖茉莉花音乐节等,让“茉莉花”文化四季飘香。

    10月7日,高淳老街古戏台前座无虚席,戏曲表演精彩纷呈。“每到双休或节假日,我就喜欢坐S9号线来高淳老街,最主要就是能听到传统戏曲。”老戏迷钱建国沉浸在婉转唱腔中。这场演出正是高淳“淳文·四季”百项群文活动之一。

    高淳以四季为时间轴,开展“淳文·四季”百项群文活动,打造季季有主题、月月有亮点、周周有热度的文化活动品牌。该品牌由“高图·淳少年”“淳文课堂”“唱响古戏台”“高博·精品展”等多个子品牌组成,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并设计了专属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