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信息

    南京产改工作现场会晒出“人才培育”成绩单
    培育300名工匠,建成35家工匠学院
    发布时间:2025-10-23 09:17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1022日,南京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现场会在南京开放大学召开。从2人入选全国首批“大国工匠”,到建成598个创新工作室,再到培育300名市级工匠储备人才、建成35家工匠学院,南京正以务实举措推动产改走深走实,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技能人才根基。

    近年来,南京不断提升产改工作精准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成效逐步凸显。

    在工匠培育方面,全市通过基层申报、个人自荐、行业推荐及竞赛选拔等方式,确定300名南京工匠培育对象,培育期满考核合格者将正式获评“南京工匠”。在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我国首批200名“大国工匠”揭晓,江苏11人入选,其中南京占2席——上汽集团南京依维柯机电维修工雍宁、南京造币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马立项。

    政策支撑层面,今年市总工会等23家单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南京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百名左右省级工匠、千名左右市级工匠,为支撑“两地三中心”城市功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提供人才保障。

    工匠学院建设是南京深化产改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市已建成28家市级、7家区级工匠学院,2家入选省总工会重点支持建设名单,形成层级互补、功能协同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学院平台,南京先后开展工匠学院春季第一课、“争做技术能手 争当大国工匠”高级研修班、产业工人科技创新大讲堂等活动,精准助力产业工人素质提升。

    南京开放大学是全市首批南京工匠学院之一。市总工会与该校合作打造的“家门口的工匠小课堂”,依托区街工会及开放大学资源,构建便捷化职工技能提升平台。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在全市11个直属工会开展77期课程,吸引2000余名职工参与,以“下楼能学、下班能听”的便捷服务,让职工碎片化时间得到高效利用,切实打通技能提升“最后一公里”。

    创新平台建设同样成果丰硕。当前全市已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276个、职工创新工作室322个,其中包含全国示范性工作室3个、长三角地区示范性工作室3个、江苏省示范性工作室21个、南京市示范性工作室53个。按照规划,到2026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总数将突破1000家,形成以高层次工作室为引领、基层创新载体为基础的全域创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