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信息

    二〇二五“活力中国调研行”探寻南京高水平对外开放实践
    数实融合,掀起创新协同“巨浪”
    发布时间:2025-09-22 09:12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9月19日至20日,由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组织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南京。

    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南京如何稳外贸、稳外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企业又如何强信心、寻出路、于变局中孕育新机,活动深入一线探寻高质量发展的“南京答案”。

    以技术之“门”,叩开全球市场

    9月20日,走进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尼机电”)的智能制造工厂,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而有序的生产景象:机械臂精准挥舞,数控设备高效运转,平均仅需4—5分钟就可以完成一套门机构的总装下线。

    这里所制造的“门”,是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的车辆门系统和站台安全门系统。自2000年成立以来,康尼机电在该领域持续突破:发明变导程自适应螺旋传动和锁闭装置,实现车门无“锁”而“闭”;首创微动塞拉门,解决大客流时塞拉门“关门难”问题;掌握多种通信接口技术,实现门系统与车载网络智能化通信。

    康尼机电总裁助理、轨道交通事业总部总经理刘落明介绍,公司已实现所有核心部件与关键部件的完全自主化,连续十余年核心产品在国内市场保持高占有率。

    如今,这道“门”已经走向全球。康尼机电的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门系统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36%。

    继去年出口业务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50.90%,今年上半年,公司新签订单金额已达9.36亿元,增速高达83.89%,海外市场正成为推动业绩快速增长的核心引擎。

    不仅致力于“走出去”,康尼机电更坚持“走进去”。2012年,在法国成立首家海外子公司;2018年全面启动国际化战略,相继在美国、泰国、巴西、智利设立子公司;2024年,在法国巴黎设立欧洲创新发展中心,初步形成“欧洲创新发展中心+五个海外子公司”的立体布局。

    康尼机电轨道交通事业总部副总经理黄佳表示,公司在海外频繁落子布局,有利于公司更贴近客户、精准把握需求,并开展前瞻性研发。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大海外市场的资源投入与开拓力度,积极拓展海外站台门市场、维保后市场和内装市场,不断提升全球竞争力。

    乘“数字”之舟,打通商贸链路

    9月20日下午,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热闹非凡。在产品展销区入口,主播正热情推介来自中亚五国的特色美食,一旁的中亚嘉宾也不时讲述家乡的风土人情;展厅内,织毯流光、铜器生辉、花蜜馥郁,浓郁的丝路风情引得众多消费者驻足购买;江苏—中亚青年联谊会也拉开帷幕,数十位中亚留学生身着汉服体验古风香囊制作,并与本地高校学生热烈交流……

    今年6月,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揭牌成立,为苏豪控股集团与南京市玄武区政府共建的江苏中亚中心升级建设而来,标志着其从区域贸易枢纽跃升为国家战略载体。

    苏豪亚欧互联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顾南燕介绍,平台目前已吸引哈萨克斯坦贸易政策发展中心等国家级贸易代表处及十几家相关企业入驻。平台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开展了农产品、矿产品以及二手车等进出口贸易,当前在手的意向订单达到数亿美元。同时,近500家国内企业通过“丝路电商”数字贸易服务平台进入中亚市场,哈萨克斯坦国家馆也已上线京东平台。

    记者获悉,目前,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的相关建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凝结着苏豪控股集团与乌兹别克斯坦技术合作结晶的蚕茧基地于塔什干加速建设。这些项目与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遥相呼应,助力中亚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也推动江苏优势产能走向中亚。

    对此,哈萨克斯坦贸易政策发展中心驻南京办事处负责人阿斯卡尔·达伊罗夫感慨:“5年前,我们带着50公斤样品参展;今天,江苏企业带着技术、资本和标准与我们共建产业园。”

    玄武区商务局局长吕梦旦向记者介绍,该区拥有近500家规模以上外贸进出口企业,并汇聚了众多如“瞭望塔”般的总部机构,“如何将这些企业有效链接?关键在于服务业——因为每一家制造业企业背后,都离不开服务平台的支撑。玄武区服务业占比高达98%,这正是我们的核心优势。”

    即便没有大海、码头,也一样可以建“港”,推动优势资源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2023年12月,玄武区在全省率先打造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江苏国际数据港,助力江苏企业实现数据合规、高效、便捷地“出海”。江苏跨境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祥舟表示:“我们将数据看作‘货物’,重点布局三大业务板块:港口码头(数据流通基础设施)、仓储交易(数据流通交易体系)和临港产业(数据产业生态)。”

    在这里,企业数据被存入“可信数据空间”,如同进入数字保税区,既能合规流通又可增值开发。其中,数万块江苏电池携带“数字护照”出口,包括足迹、材料来源、回收记录在内的全生命周期数据一目了然。

    集协同之力,拓开放“新大陆”

    可以杀菌消毒的洗衣机、为蔬果持久锁鲜的冰箱、能够自清洁的抽油烟机……作为南京首家、江苏首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进入中国30多年,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实现从“生产制造”到“全球智造”的跨越,也成为外资企业深度本土化发展的生动缩影。

    今年初,南京不少外贸人士曾表示:“我们不担心没有订单,而是敢不敢接单,能不能完成订单。”随着南京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接续发力,持续提升开放水平能级,企业也迎难而上锤炼韧性、增强实力、积累动能,绘就城市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图景。

    国际市场拓展有力。南京出台全市稳外资、稳就业若干措施,实施新一轮货物贸易促进计划,今年1—7月,南京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1.6%。深化与东盟经贸合作,在中国—东盟博览会设立南京人工智能展区、举办南京开放合作推介会,1—7月对东盟进出口增长16.2%。加快发展数字服务、中医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语言服务等,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74.2亿美元,同比增长14.8%。

    双向投资合作活跃。今年以来,南京赴欧洲、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开展推介招商,举办“德国企业南京行”“韩国创新企业中国行”“欧洲高级别企业家访华团南京行”等系列活动。全市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功能性机构从2021年的43家增至2025年的50余家,外资研发中心数量从2021年的9家增至2025年的48家。

    制度型开放持续深化。加快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在全国率先实现CAR-T药品跨境供药,10种物品列入第三批生物医药研发用品进口“白名单”。首个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对接78所高校,累计遴选成果1423项、落地项目45个,落地全国首单“成果转化贷”。

    开放通道效能提升。新开至仁川、墨西哥城等国际货运航线,加密南京至卢森堡国际全货机航线,1—8月,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完成国际货邮吞吐量6.06万吨,同比增长21%。促进中欧班列提质增效,主动对接外贸协会和重点外贸企业,1—8月,累计开行中欧班列242列,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6%。

    浪千叠,帆千重。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河床”上,南京正掀起创新协同的“巨浪”,更深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驶向更加广阔的发展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