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信息

    欧洲成为南京第三大投资来源地,百余家经贸组织再聚南京
    不虚此“行”,宁欧再启新程
    发布时间:2025-09-18 09:00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秋意初显的南京,正迎来一场跨越山海的经贸盛会。

    9月17日上午,第五届Innovation Fair欧洲企业南京行暨跨境产业合作对接会拉开帷幕。来自德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等14个国家的百余家经贸组织齐聚南京,围绕跨境贸易投资、智能制造、软件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健康等重点领域,开展精准对接与深度对话,探索中欧产业合作新路径。

    记者从现场获悉,欧洲已成为南京第三大投资来源地,欧洲企业累计在宁投资项目1224个,众多知名企业在此深耕布局。时值中欧建交5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众多欧洲企业再度带着技术、资金与诚意而来,主动融入中国市场的澎湃浪潮,而南京也将以更崭新的姿态、更开放的理念向欧洲伙伴敞开怀抱,共同书写互利共赢、合作创新的崭新篇章。

    多元需求折射强大引力

    “此次参会的荷兰代表团来自全球创新的前沿,希望在此将荷兰高科技生态系统的独特优势与中国机遇链接起来,激发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并探索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在开幕致辞中,荷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孔思哲的这番话,道出不少欧洲企业的心声。

    从寻求市场、技术合作,到对接资本、布局供应链,欧洲企业此行目的多元、方向清晰,折射出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日益提升的战略地位与强大引力。

    荷兰Neways新为电子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电子制造服务提供商,在半导体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我们这次来到南京,正是希望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重点寻求在工业、医疗及半导体领域的深度合作。”公司负责人孙鹏程特别提到,“通过面对面交流,能真切感受到中国合作伙伴的年轻活力与创新动能,这让我们对未来的合作充满信心。”

    来自匈牙利的智骨医学科技是一家专注于肌肉骨骼放射学报告自动化的创新企业,正在开发的医疗诊断人工智能产品预计将于2026年上市。虽然产品上市有待时日,但企业已来到中国,积极寻找潜在的分销渠道与早期B2B客户,为未来市场进入奠定基础。

    一位经常跑展会的南京外贸从业者感慨道:“几十年前,中国品牌渴望走出国门;如今,越来越多外国企业主动来到中国,希望融入本地市场、共享开放机遇。”在本次跨境产业合作对接会上,他观察到许多全新业态与合作意向。

    奥博索宁有限公司是西班牙领先的二手物品交易平台,它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构建了“实体店+线上+金融”的三维业务生态。见到记者时,公司负责人难掩兴奋:“刚刚到南京,我们就见到了不少合适的供货商,对接会非常有效果。”

    希腊在线订餐系统e-restaurants的业务模式类似“欧洲版美团”,公司研发的在线订餐互联网信息系统,连接了众多餐厅与消费者,提供便捷的外卖和预订服务。此次他们前来南京,只为寻找有意向合资的中国企业,共同开拓数字餐饮新市场。

    同样来自希腊的阿斯克勒庇亚数字医疗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我们非常关注能够融合中医药与现代康养服务的合作机遇”,背后正是企业借此扩大在中国及东方市场业务布局的深远考量。

    相知相融共赴产业“蓝海”

    当今世界的经贸合作,早已超越简单的产品出口,日益演变为双向的能力互补与深度的产业融合。

    在熙熙攘攘的展区间,记者见到了正穿梭于几家企业展台前的查向云。她不时停下脚步,与企业代表交流,手中资料袋已装得满满当当。

    查向云所在的企业专注新能源与物流领域的基础材料研发与生产,尽管公司产品已通过第三方平台间接进入欧洲市场,但她坦言:“受限于沟通链条长、信任建立缓慢,从双方接触到达成合作,周期往往长达一至两年。”通过线下对接会,能与欧洲企业建立直接联系,合作进程大大加快,也能找到公司产品在更多行业的应用可能性。

    曾在德国工作十余年的自动化行业专家张毅指出,对中国企业而言,订单价值高、需求稳定的欧洲市场仍是一片“蓝海”,但中企“出海”不仅需要技术硬实力,更要提升跨文化合作的软实力。“中欧企业之间经常面临商业模式与文化思维的差异,比如中方往往强调价格优势,而德方更关注技术水准与利润空间。”他说。

    在此背景下,海外服务型企业成为连接中欧市场的“桥梁”。以奥地利路易丝·利尔公司为例,公司专业服务于拓展欧洲市场的中国医疗企业,为中国医院、生物科技公司等提供从人才招聘、合规准入到市场战略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帮助中国企业成功扎根欧洲医疗市场。

    在德国从事海外仓储及配套服务已近10年的易安达,也期待与中国跨境电商卖家和物流企业合作,为其提供仓储物流整体解决方案。“我们具备完善的快递及卡车运输渠道,同时在快递收、送货时效上也优于一般客户,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更高效的物流服务。”公司称。

    友城互联续写精彩篇章

    中欧建交五十载,交往对话日益紧密,利益融合不断加深,合作规模和水平大幅提升,既成就彼此,也惠及世界。

    中国欧盟商会副会长代开乐表示:“作为在华经营的欧洲企业代言人,我们始终坚信,中国仍是一个充满活力、具有高价值的创新与合作中心。”在他看来,中国拥有三大无与伦比的优势:庞大且快速发展的市场以及将研发转化为实际产品的惊人速度;深度融入全球战略,如今四分之三的欧洲公司利用其在中国的研发来支持当地和全球市场,中国正从“世界工厂”转变为“全球创新源”;丰富的合作生态,71%的欧企与中国高校、科研机构或初创企业开展具有变革性的合作。

    他强调,欧洲企业正视中国为长期战略市场,中国持续稳定的增长仍使其成为企业追求创新回报的“黄金市场”,“欧洲公司不仅仅是‘留在’中国,他们在这里‘成长’,将中国的优势转化为自己的全球竞争优势。”

    事实上,南京与欧洲的情谊源远流长,始终是携手前行、共同成长的好伙伴。近年来,随着经贸互促的力度不断加大,欧洲已成为南京第三大投资来源地,欧洲企业累计在宁投资项目1224个,巴斯夫、博西、法雷奥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在此深耕布局。

    与此同时,友城互联的深度不断拓展,南京已与欧洲22个国家的43座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在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多个领域合作成果显著。本次“欧洲企业南京行”活动已是第五届,正是宁欧交往密切的生动例证。

    在本次活动现场,南京也向欧洲企业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大家把南京作为投资布局、拓展市场的重要目的地,通过优势互补、务实合作,实现更深层次的互利共赢。”

    面向未来,南京将充分发挥产业基础扎实、创新资源集聚、发展环境优越的优势,成为欧洲企业布局中国、链接全球的重要支点,让世界看见南京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