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信息

    田埂上来了“博士团”,实验室里开了“专家门诊”
    我市24个专家服务基层项目获资助
    发布时间:2025-09-08 09:10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近期的高温天气,让高淳区陈福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们揪紧了心——水稻正值穗分化关键期,高温干旱若应对不当,收成就要受影响。就在这时,省农科院资环所孙恩惠研究员团队顶着烈日来到田间,蹲在秧苗旁仔细查看生长情况,手把手给农户们讲解种植要点:“水稻穗分化时期要浅灌勤灌,补肥得用氮磷钾复合肥,叶面喷肥要选在傍晚时段。”看着专家们汗湿的衣背,合作社负责人陈福明感慨:“有专家上门支招,我们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这生动的一幕,正是南京持续推动专家服务基层、推动创新创业、提升基层发展能力的缩影。近日,2025年南京市专家服务基层项目评选结果出炉,经过单位申报、区(园区)推荐、市级评议等程序,24个专家服务基层项目将获得资助,覆盖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环保化工、现代农业、生命健康等多个专业领域。项目将通过政府资助,引导各类专家人才下沉基层一线,采取技术指导、项目合作、对口咨询、专题授课等多种形式,把新技术、新方法送到群众和企业最需要的地方,为基层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陈福明农业专业合作社,孙恩惠团队还开展了“秸秆基质块水稻轻简化集中育秧及丰产栽培技术集成推广”项目研究,围绕新品种引进示范、秸秆基质块轻简化育秧、秸秆基全生物降解地膜智能化覆膜、轻简高效丰产栽培技术与装备集成推广等方面,进行新品种—智慧农艺—智能装备三位一体的稳产高产新模式攻关。项目实施以来,通过举办专题培训会、定期现场指导、日常电话咨询等方式,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操作的乡土人才。

    在数字经济领域,中电鸿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多主题、多层级的智慧社会时空数据感知和融合技术研究”项目,同样离不开专家的鼎力支持。面对智慧社会建设中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技术难题,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的专家教授们主动上门,通过联合课题攻关、人才引进培养、技术交流与标准制定等服务形式,实现了多个关键技术突破。

    “专家们不仅带来了前沿技术,更教会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授人以渔的帮助,比单纯的技术输出更珍贵。”中电鸿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分管研发的副总经理王亚东说。

    生命健康领域同样传来喜讯。南京征祥医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肿瘤及感染领域小分子新药研发的企业,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专家团队合作推进的“新一代抗流感药物玛硒洛沙韦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是此次获资助项目之一。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专家统筹指导包含设计审核临床方案、领导实施临床试验等,并最终获得试验总结报告。近日,该产品首个适应证成人单纯性流感已经获批上市,有潜力替代进口药成为临床一线选择。

    南京市自2013年启动专家服务基层活动以来,始终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持续推动人才资源和技术服务向一线集聚,已累计遴选资助专家服务基层项目141个,资助总额达465万元。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联合财政部门,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保障,持续打造专家服务基层品牌项目,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南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