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信息

    全市首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专属”信用贷款产品“金陵兴村贷”出炉 撬动金融资本 开辟共同富裕“绿色通道”
    发布时间:2023-01-03 09:39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不敢想不敢想!以前我们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从没敢想过还能借钱用!现在我们准备要做社区学府工业园门面房环境提升项目,银行第一笔就先借给我们500万元资金。”江宁区秣陵街道湖滨社区党委副书记、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会成员段金凤说道。

    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上月15日,由市农业农村局与紫金农商银行联合推出的“金陵兴村贷”产品正式发布,主要向南京市范围内村集体成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及其控股公司提供流动资金及项目贷款,是全市首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专属”贷款产品。

    目前产品已为全市463个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批量授信,授信额度从50万元到1000万元。这解决了长久以来村集体经济组织难贷款的难题,开辟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的“绿色通道”,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资金不足难贷款,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遇瓶颈

    长期以来,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账目不分、混账使用”,是不少农村地区共同的问题。收支采用同一本账,账目混淆不清,合作社用收益过度“贴补”村委会的情况也经常发生。

    前年我市655个村社区全部完成村社分账,去年市政府办公厅发文《关于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严禁集体经济组织举债兴办公益事业,严禁集体经济组织将债务转嫁给地方政府。那么,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资金从哪儿来?一直以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于缺少有效抵质押物,融资难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瓶颈问题。

    “我们股份经济合作社从来没有借过钱,有多少就用多少,所以平台发展受到限制。”段金凤介绍,村集体主要经济来源为工业园房屋租赁,现在园区内主要经营餐饮、小吃、住宿、娱乐等,村集体收入翻番,可达800多万元。

    但随着周边营商环境的提档升级,消费者更愿意前往环境好的商铺消费,对园区经营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租金收入在周边范围内属于低位,村集体经济发展受限。“要想改造,就得投入1500万元。”段金凤摇了摇头。苦于没有资金来源,园区改造升级就迟迟定不下来。

    放开手脚加油干,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催化剂

    而去年,段金凤及同事得知南京即将发布“金陵兴村贷”产品后,湖滨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迎来了转机。

    银行工作人员介绍,产品利息不高,流程快、手续简单。“我们积极争取,目前已经获得了授信,银行说第一笔资金先到位500万元,后面再根据我们项目的实际运行需要发放贷款。”段金凤算了一下,项目建成后预计园区年租金收入能增长70万—80万元。

    去年11月份,全市首笔“金陵兴村贷”资金在浦口区汤泉街道泉西社区发放。“我们就在等这笔资金买种苗,50万元的资金一到我们开始用了。利息比市场上的普通产品要低,省了近2万元,而且信用贷款效率高,免掉了很多烦琐流程。”泉西社区副主任、南京映泉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理事会成员丁昊说。

    他介绍,村集体产业以种植苗木为主,近年来随着树种同质化、种植方式传统化等原因,苗农经济效益逐年下降。今年社区积极争取占地60亩的草花设施园艺项目,计划打造“数字花卉工厂”,引导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有了资金注入,合作社干劲更足了。目前已销售草花10万盆、培育各类草花种苗36万株,已带动附近20户低收入人群及农户增加收入。后续草花基地将扩大规模,实现“订单式”运营,预计可为集体带来100万元的年增收,为社区82115人的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实现“不返贫”“兜底式”的保障。

    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批量授信,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当下,犹如一针促进全市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有了新贷款渠道,就能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前‘没钱就不干’和‘等有财政资金支持才干’等问题,让村集体经济组织放开手脚,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总经济师湛中林说。

    经营主体全覆盖,撬动100亿元社会资本注入乡村

    从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扩展到集体经营,我市政金合作产品实现了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四类主体全覆盖,免抵押、免担保的政策性惠农贷款产品已覆盖所有农业经营主体。

    去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根据“共学攻坚6040”一部门一课题相关要求,全面深化金融支农惠农改革,实现了农业经营主体综合融资成本降低至2.5%,远低于全省其他城市。

    “这转变了农业发展主要依靠财政资金扶持的单一局面,创新和完善了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在带动资金投入分配方面的引导作用,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向纵深发展,将有限的财政扶持资金投入到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引导、放大、撬动作用。”湛中林说。

    数据显示,自2015年我市相继推出“金陵惠农贷”“农担快贷”“金陵惠农小额贷”等惠农政金产品后,已累计放贷超142亿元,每年直接带动银行放贷超43亿元,间接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超100亿元。每年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节省利息支出超过3000万元,累计兑现贷款贴息8100多万元,受益主体超过5000个,初步解决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