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市招考院发布南京市2025年中考招生政策。今年中考文化考试安排在6月21日、22日,为双休日,中考总分依然是700分。按照规定,市招考院今年仍不统一打印发放分数条,考生可通过手机短信或者网站查询获知自己的中考成绩。
避免交通拥堵,6月21日、22日双休日中考
今年南京市中考各学科满分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口语考试)各120分,物理100分,化学8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各60分,体育40分,总分为700分。综合素质评价、艺术素质测评、物理化学实验操作和生物、地理考查以等级或等第呈现。
道德与法治、历史学科合场、合卷,实行开卷考试;其他学科实行闭卷考试;英语听力口语考试、艺术素质测评和生物、地理考查采用在线机考方式;体育考试采用选项方式,使用电子设备测量成绩;物理化学实验操作采用操作考查方式。
今年中考文化考试安排在6月21日、22日,为双休日。市招考院表示,这样安排便于家长照顾和接送考生,避免交通拥堵,考生可顺利赴考点参加考试。
今年市招考院仍不统一打印发放《考生成绩通知单》(分数条)。7月5日下午,在模拟填报升学志愿期间根据提示已登记手机号码的考生和家长,可收到考生本人的中考成绩和总分位次短信。考生和家长也可访问南京市教育局网站,查询考生本人的中考文化成绩和总分位次。
继续网上填报升学志愿,时间截止后任何人不得更改
今年,考生将于7月8日7时起至22时止、9日7时起至17时止,在监护人的指导下,通过网络填报升学志愿。我市继续采用动态口令卡加密方式填报升学志愿。动态口令卡印有考生姓名、建档号、报名点和口令。每张动态口令卡上都印有唯一的序列号,与考生对应绑定,使用前覆盖有可刮开的涂层。在网上模拟和正式填报志愿期间,考生和监护人每次登录系统时,在屏幕上除了输入自己设置的密码,还必须输入动态口令,验证通过后方可登录;填报或修改志愿后,也必须输入动态口令,验证通过方可保存志愿信息。
考生和监护人可在家庭或学校任一连接互联网的电脑上填报志愿。在填报志愿期间,考生志愿处于加密状态,初中校和招生部门只能监控志愿填报进度,看不到志愿具体内容。考生填报志愿截止时间到,修改权限关闭,最后生成的信息即为确定志愿,任何人不得更改。初中校和招生部门不再打印出志愿表,组织考生和监护人签字确认。
每人最多可填11个志愿,投档时成绩优先遵循志愿
今年中招录取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中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前零志愿录取,招生学校为经市教育局批准招收科技、学科、数理人才贯通培养实验项目特长生的普通高中学校和南京外国语学校(招收校外生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国际课程班除外)。第二阶段在填报志愿后现场集中审批录取,包括提前批次、第一批次、第二批次和第三批次共4个批次。
考生每人最多可以填报11个志愿。其中,提前批次可填报学校志愿两个,第一批次可填报平行学校志愿A、B、C三个,第二批次可填报平行学校志愿A、B、C、D四个,第三批次可填报平行学校志愿A、B两个。
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是“成绩优先,遵循志愿”:将投档控制线上的考生按照总分进行排序,依据排序顺序逐个对每位考生所填报的学校志愿从A到D依次逐一检索。只要按顺序被检索的志愿中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学校,就向该学校投档;如该考生填报的志愿经检索后均不符合投档条件,则该考生无法被投出。此时,该考生已经完成本批次平行学校志愿的检索和投档,无论档案是否投出,均视为该考生已享受本批次平行志愿投档机会,系统将进行下一位考生的志愿检索和投档。
市招考院提醒,如果考生档案投到某学校后,因不服从专业调剂或身体条件不符合录取要求等原因被退档,将不再补投到该批次平行学校志愿其他学校。
征求志愿后仍招不满,原则上在10分内降分投档
按照规定,第一批次投档控制线上生源不足的普通高中(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国际课程班),在征求志愿投出后仍未完成计划的,由招生学校书面申请,经南京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原则上在10分内降分投档。对降低投档控制线的招生学校,也根据“成绩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投档。降分投档时,已经被录取的考生不再重新投档。
另据了解,市招考院将在微信公众号“南京市招考院”和南京市教育局官网“招生信息”栏目平台发布相关中考录取信息,向中考考生、家长全程提供服务。从7月12日20时起,考生可访问南京市教育局网站,输入本人的建档号和考试证号,在相关时段查到是否已被录取有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