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新闻发布会 > 通报我市住宅电梯安全评估治理民生实事开展情况 > 媒体报道

    全市连续6年未发生电梯安全责任事故 电梯困人救援人员平均10分钟到场
    发布时间:2024-05-22 09:40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521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老旧住宅电梯安全评估及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并发布《2023年南京市电梯质量安全报告》白皮书。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3年底,全市电梯总量超14万台,全市连续6年未发生电梯安全责任事故,电梯安全状况稳中向好。

    发布会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黄明春用白皮书里的一组数据介绍了全市电梯的基本情况——

    截至2023年底,全市电梯总量达142085台,其中江宁区、江北新区、栖霞区电梯数量位列前三,合计占全市电梯总量的43.40%。全市使用15年以上老旧住宅电梯0.86万台,预计“十四五”末达到1.5万台,数量将位居全省第一,长三角城市第三。

    全市电梯维护保养企业261家,其中三星级以上企业80家。2023年,全市电梯月均困人故障率为0.61%,自2014年以来累计下降55%;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缩短至10分钟,远低于国家规定的30分钟。全市连续6年未发生电梯安全责任事故。

    2023年,南京成为全省老旧住宅电梯安全评估民生实事项目试点城市。全年共完成老旧住宅电梯安全评估1045台,截至目前,955台电梯已完成隐患整改,其中91台电梯实施了更新改造,电梯评估数量和整治完成率均为全省最优。

    电梯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情况也是市民关注的热点。发布会上,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副局长陈乃栋介绍,2023年,全市共1812个项目申请使用维修资金用于电梯维修或更新、改造,拨付资金8787.14万元,其中通过应急程序申请1158个,拨付资金3142.14万元。尤其针对老旧住宅电梯,各区房产(住建)部门积极协助申请人快速通过应急程序申请使用维修资金,确保维修资金及时到位,保障老旧住宅电梯运行使用安全。

    黄明春介绍,我市探索多路径整改模式,疏通电梯整治堵点难点。按照“群众出一点,政府贴一点,物业挤一点”思路,引导各区因地制宜建立业主自筹、政府补贴、公共收益反哺等隐患整治经费筹措机制,推动秦淮区张公桥小区业主自筹资金更新电梯、栖霞区南湾营片区街道牵头开展保障房电梯集中大修、雨花台区新河社区运用公共收益实施电梯换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老旧住宅电梯评估整治的“标杆”和“样板”。同时,试点保险服务模式,鼓励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全面参与电梯安全管理、日常维保等工作,运用技术手段实现“事前+事中”风险减量,全包承担老旧住宅电梯后续维修费用,目前已在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建邺区莲花社区试点。

    秦淮区住宅小区、老旧电梯集中,秦淮区政府副区长金超介绍,近年来,全区累计评估整治老旧住宅安全隐患电梯288台,推动投入资金约2271万元,惠及居民1.14万户,今年拟完成200台老旧住宅电梯的安全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