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
    发布

  • 手机

    网站手机版 轻松扫一扫
  • 站群
    导航

  • 网站支持IPv6
  • 繁体
  • |
  • EN
  • |
  • 无障碍阅读
  • |
  • 进入长者版
  • 用户中心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在线服务
    • 互动回应
    • 数据发布
    • 南京概览
    •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互动回应 > 新闻发布会 > 通报南京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相关情况
      • 通报南京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相关情况
      • 时间: 2025年3月13日(周四)上午10:00
        地点: 南京市新闻发布厅(南京新媒体大厦31楼)
      • 发布人: 市委金融办副主任刘云松、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处长李军、江北新区管委会财政局副局长林正俊、南京银行副行长周文凯、中国人保南京市分公司副总经理赵碧川
      • 主持人:

        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刘晓

    • 图片报道
      • 发布会现场
      • 市委金融办副主任...
      • 中国人民银行江苏...
        媒体报道
      • · 180多项专项制度和200余款专...
    • 文字直播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江苏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的重大要求,“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金融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南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扎实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不断深化科技金融供给侧改革,持续推出有效对路的金融产品,努力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全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动能不断增强,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功能更加彰显,“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格局和科创金融服务南京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态逐步形成。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市委金融办副主任刘云松、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处长李军、江北新区管委会财政局副局长林正俊、南京银行副行长周文凯、中国人保南京市分公司副总经理赵碧川,共同为大家介绍南京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市委金融办副主任刘云松介绍南京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有关情况。

        刘云松: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十分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南京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关心和支持。科技金融置于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建设,也是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题中应有之义。过去一年,市委金融办等部门和全市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体制机制改革,有效推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度和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工具更加丰富。去年以来,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出台了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实施了一系列金融产品和制度的创新,包括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推广运用科技企业“创新积分贷”、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等,市政府也出台了《关于推动科创金融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十二条”,“股贷债保担”为各类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在政策工具推动下,更多金融活水不断涌入科技创新领域。在股权投资上,总规模超2000亿元的“4+N”产业基金集群正在有序组建中,南京获批成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城市,2024年全市共有332家次企业获得股权融资,居全国城市第6位;在信贷投放上,“宁创融”政银产品专项额度达150亿元,推动科技型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2024年末,“宁科贷”贷款余额超过840亿元,同比增长54.8%;在债券融资上,全市企业累计发行科创票据超310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和创新创业公司债超84亿元;在保险保障上,人保财险南京市分公司等保险机构积极为科技创新活动以及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科技保险,已累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1万亿元;在风险分担上,通过“宁创担”政府、银行、担保、再担保机构四方风险分担机制,累计为7000余户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超410亿元。

        二是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持续提升。我们会同相关部门构建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的效果评估机制,推动商业银行建立科创金融专项制度180余项,推出科创金融专属产品200余款。会同科技、人行等部门赋能18家科创金融服务驿站建设,进一步提升科创金融驿站服务效能,截至2024年末,已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5000家,撮合融资超50亿元。依托“南京金服+南京征信”平台,构建“信息—数据—信用—信贷”的转化链条,累计帮助包含科创企业在内的1.7万户小微企业获得融资超1300亿元。

        三是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模式不断涌现。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设立面向紫金山实验室成果转化的“拨投结合”资金池,组建5亿元的南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天使基金。推广“贷款+外部直投”模式,投贷联动累计带动商业银行贷款余额超100亿元。创设“认股权登记+贷款”模式,落地全省首批“认股权登记+贷款”业务。推动创新积分贷在金融场景的应用,7家合作银行累计提供“创新积分贷”近80亿元。创新直接融资工具运用,落地全国首单AA主体纯信用混合型科创票据、长三角地区首单民营创投机构科技创新公司债、全省首单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创票据等一批全国全省首批、首单科创金融融资工具运用案例。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024年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近160亿元,同比增长超150%。

        四是科创金融改革的生态进一步优化。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支持下,南京先后获批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和“科汇通”试点。依托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江苏股交中心打造了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平台,助力提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流动性。上交所—南京“宁企航”企业上市数字化服务平台、深交所科交中心南京专区正式上线运营,服务科技企业上市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更便捷。南京都市圈十城市联动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达成推进南京都市圈建设金融领域合作框架协议。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以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两大需求为牵引,强化科技金融制度型改革供给,持续提升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要素丰裕度和融资可得性。

        一是在科创金融服务上提档。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科创金融专营组织地方标准,推动科创金融组织专业专营。修订完善科创金融服务驿站建设规则,将服务场景向科创载体和高校院所延伸。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对接专项行动”,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贷比。深入推进深交所科交中心南京专区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二是在科创金融供给上提量。深入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出台推动创业投资发展政策,引导更多的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加强科创票据和科技创新公司债等直接融资工具项目储备,积极运用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和推动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通过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融资。

        三是在科创金融改革上提能。我们将把握企业并购贷款比例适度放宽的试点契机,为科技企业实施并购重组引入更多的金融资源。制定推动“投贷联动”发展专项举措,鼓励和引导银行与投资机构同向发力,实现“投贷联动”的增量扩面。协同区域性股权市场探索“认股权+”综合业务创新,提升科技企业的“含金量”“含科量”。

        主持人:下面请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李军处长介绍货币信贷支持南京科技企业融资情况。

        李军: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对金融支持南京市科技创新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在省委省政府和人民银行总行的关心指导下会同省市有关部门,紧扣南京市科技创新发展,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全力提升南京市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质效。截至2024年末,南京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582.67亿元,占全部制造业贷款的比重为79.6%,余额增速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550.55亿元,占全省比重41.8%,余额增速达35.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531.72亿元,占全省比重21.03%,余额增速达36.4%。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政策体系

        牵头提请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和优化科创金融供给 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意见》《南京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联合相关部门出台《金融支持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

        (二)强化科技金融激励约束机制

        实施南京市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效果评估,设置定量、定性共25个指标;其中,定量评估占比80%,定性评估占比20%。定量指标包括与科技相关的企业类和产业类贷款指标;定性指标包括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的工作机制、组织机制建设等情况。评估结果共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勉励四档,对评估等次为勉励的金融机构进行约谈,督导其进行整改,切实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

        (三)持续创新科技金融政银产品

        持续创新政银产品,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激励引导作用,提高金融支持的精准性和有效性。2024年,我分行发放“苏创融”再贷款482.5亿元,支持科技企业9778户;发放“宁创融”再贷款150亿元,支持科技企业3405户。联合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创设“苏创积分贷”,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发展能力进行量化评价,提升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精准画像”能力。

        (四)拓宽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全力畅通银行间市场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全国首批混合型科创票据、全省首单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债券、全省首批“认股权+贷款”投贷联动业务落地南京,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以来,南京市共发行科创票据57只、金额288.5亿元。

        二、2025年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分行将按照人民银行总行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通过加强部门合力、完善体制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强化正向激励、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举措,持续推进金融赋能科技创新,助力南京市科技创新快速发展。

        (一)增强部门合力,提高投贷联动的质量和效率

        大力推动五家国有大行旗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南京试点开展更多股权投资业务,特别是工银投资总部设在南京江北新区,抓住这一机会,推动成立合作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重点投向未来产业领域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同时,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立子基金,扩大合作基金的撬动作用,提高合作基金投资效率。

        (二)构建全链条支持机制,支持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贯彻落实好《金融支持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南京核心承载区为依托,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合作,构建“概念验证+拨投结合+基金支持+信贷服务”的科技创新全链条支持机制,推动银行机构在信贷服务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项目授信的风险准入和贷后的尽职免责环节完善制度安排,支持培育孵化更多优质种子项目。

        (三)聚焦重点难点,强化科技金融产品创新

        支持在宁银行机构开展股权类金融产品创新。南京市是全国第二批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我分行将推动在宁银行机构开展“股权激励贷”“认股权贷”等股权业务的探索和实践,加大对南京市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苏创积分贷”在南京增量扩面。完善积分评价制度,优化评价指标和体系,对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经营能力实现“精准画像”。推动银行机构通过积分评价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进行筛选,识别和挖掘出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支持南京市科技创新发展。推动“苏创融”“宁创融”在南京增量扩面。

        (四)持续开展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效果评估

        持续开展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效果评估,发挥好评估“指挥棒”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在组织建设、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授信审批、风险准入和尽职免责等方面进行倾斜,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将评估结果与金融市场业务开展、政银产品合作银行遴选挂钩,对金融机构形成了较好的激励约束机制。

        (五)多措并举推动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

        加大政策宣传和专题培训,助力科技金融人才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科研机构综合实力提升。举办科技金融深度银企对接活动和案例评选活动,加大科技金融方面先进经验和创新产品的复制、推广,以先行先试经验带动全市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发行银行间市场科技创新债券产品。

        主持人: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开始举手提问。

        新华日报记者付岩岩:我是新华日报的记者。我们关注到,江北新区正在积极打造引领性科创金融创新发展示范区,并于去年成立了江北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请问该中心是如何发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作用的?下一步还有哪些工作打算?

        林正俊:谢谢您的提问。南京江北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一直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的策源地。近期,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南京江北新区高质量建设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实施方案》都明确提出,支持打造江苏扬子江产业金融集聚区以及扬子江产业科技创新试验区,充分体现了省、市对江北新区提升金融功能、服务科技创新寄予厚望。2024年12月30日,江北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正式运营,旨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方式,为科创型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线上服务方面,目前线上平台已实现与市金服平台的数据共享,上架省、市、江北新区政策性金融产品13个、市场化特色产品68个以及优秀基金12支,为科创型企业提供更加灵活、多元、便捷的融资选择。

        线下服务方面,我们打造了集展示惠企政策、撮合产融对接、组织项目路演、匹配金融顾问等功能于一体的实体服务中心。目前已吸引10余家科创专营机构入驻,深化“股贷债保”联动服务机制,为科创型企业提供定制化融资解决方案。联合江北新区六个产业园区与七个街道,共同打造“1+6+7”线下金融服务体系,为千途供应链、联成科技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科创型企业提供融资对接服务,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难题。此外,我们还与省股交、南京征信以及中国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多家机构开展合作,推动金融创新产品在江北新区先行先试。

        下一步,为进一步做深做实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我们将着重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优化线上服务平台功能,针对运营过程中沉淀的数据资源,充分发掘数据价值,研发基于企业征信的创新金融产品,推动金融服务智能化、应用场景精准化。同时,积极争取与省金服平台的数据联通,推动省、市、江北新区三级政策联动、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二是完善“1+6+7”线下服务体系和机制,发挥牵头部门管理职能,提要求、定标准、立规范,落实常态化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各产业园区与街道受理属地企业融资需求,与服务中心协同,形成线上线下服务闭环。

        三是推动科创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引导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设立的科创中心、科创金融事业部、科创支行等科创金融专营机构入驻,针对科创型企业特点,研发定制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南京日报记者曹丽珍:我是南京日报的记者。南京银行作为南京市本土法人银行,在支持南京科技创新方面的特色做法和举措有哪些?

        周文凯:非常感谢媒体朋友们对南京银行科技金融的关注和支持。南京银行的科技金融从2011年起步到现在,十多年积累了不少经验。尤其是近几年,我们紧紧围绕科技金融首篇大文章,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五融一体”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融资、融智、融商、融生活、融无限”这五个维度,把“做科企贴身管家”的服务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全方位陪伴科技企业成长。

        首先是“融资”,科技企业普遍存在轻资产、高成长的特点,传统信贷模式往往“水土不服”。为此我们下了很大功夫创新产品体系,形成了“线上+线下、标准+定制”的组合拳。线上我们有拳头产品“鑫e科企”,企业只需要扫码、授权两步操作,便能实现额度速批。线下更讲究“量身定制”,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资金需求,通过知识产权质押、供应链金融、“小股权+大债权”投贷联动、无本转贷等系列产品及产品组合,形成综合化授信服务方案。

        解决“融资”问题之后,南京银行又探索给予企业发展全方位的支持,比如企业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创业者蜕变成企业家,银行能够提供哪些服务呢?这就是南京银行提出“五融一体”的初衷——银行不能只当“放贷员”,更要当好“资源整合者”,建好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

        在“融智”方面,南京银行依托战略渠道,比如省产研院、区域成果转化中心及部分高校,协助企业完成技术转化或成果落地;如果企业想搭建股权架构筹备上市,南京银行就协调券商、律所、咨询机构等上门“会诊”,设计最优方案。

        再看“融商”,当企业面临产品要迭代、技术要突破、产品市场化要导入某个产业链等难题,南京银行就打开生态圈,找寻有资源有能力的专业机构,如某行业培育多家上市企业的投资机构,帮助企业导入该行业产业链。

        说到“融生活”,服务好企业家个人往往能更好支持企业发展,南京银行便针对企业家子女教育、跨境服务、高端医养等需求提供服务,让企业家安心投身研发、投入企业发展,这种服务比单纯给贷款要更暖心。

        最终,通过“生态圈”服务,将资源整合升华为生态融合,为科技企业提供无边界、全方位的服务支持,这就是南京银行“融无限”的愿景。

        在服务形式上,南京银行也围绕“五融”做了一系列创新,首创建设“南京银行科技金融生态圈党建联盟”,持续举办“鑫未来”创享沙龙活动、“鑫伙伴”科创企业家高级研修班活动,牵线在宁高校、龙头企业、服务机构等与各创新主体紧密融合。

        作为省会城市、科教名城,南京正聚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南京银行作为扎根地方的金融机构,将继续扩大“朋友圈”,深化“五融”服务体系,把更多的创新要素“串珠成链”,为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服务科技创新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我们愿做科技企业成长路上的“终身合伙人”,不仅提供资金活水,更要成为资源链接的桥梁、创新生态的沃土。期待与各方携手,共同谱写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

        南京电视台记者李涵:我是南京电视台的记者。作为深耕南京的央企财险公司,南京人保财险如何通过自身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助力科创企业突破研发周期长、成果转化难等瓶颈,为南京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金融动能?

        赵碧川: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南京人保财险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聚焦助力科技创新和服务新质生产力,通过“三维赋能体系”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第一个维度是创新保险产品体系,实现企业风险全覆盖。

        我们针对科技企业“研发—转化—产业化”全链条痛点,打造“科技保险”产品矩阵。产品研发阶段:推出研发费用损失保险、高新技术企业关键研发设备保险、药物临床试验责任保险、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等20余款新产品;成果转化阶段:推出中试综合保险、科技研发转化综合保险、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险、重大科技攻关综合保险等,为3个“卡脖子”技术项目提供1.2亿元专项保障;产业化应用阶段:推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首批次新材料综合保险等,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方案。截至目前,公司已推出216款科技保险产品,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服务覆盖率超20%。

        第二个维度是构建科技保险生态,不断提升保险服务效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关于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的工作方向,我们在机制上进行了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整合内外部资源,构建科技保险服务新生态。一是联合高校、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搭建科技保险全生命周期保险,逐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完善全流程服务链;二是联合银行、基金、创投公司等金融机构,以科创金融服务驿站为载体,为科技企业实现一站式金融咨询与服务;三是首创“保险+服务”新模式,公司内部建立科技企业风险减量实验室和科技保险专营机构,为2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专利导航、供应链风险评估等增值服务。

        第三个维度是布局科创前沿领域,推进金融实体强融合。

        自南京市获批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以来,我们在多个科创前沿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承保全省首单EVTOL飞行器保险,签发国内首单CCS和CCUS项目碳资产损失保险,开发了生物医药CAR-T疗法药品临床试验保险,为21个重大临床试验项目提供保险保障。我们将持续关注产业前沿、持续开展保险创新,争取做到“企业发展到哪里、保险服务到哪里”。

        2024年,南京人保财险累计为3023家科技企业提供超8000亿元的风险保障,支付赔款3.62亿元。作为驻宁央企,南京人保财险将持续深化“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模式,服务好南京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助力南京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上发挥新的更大贡献。

        主持人:刚才各位发布人全方位介绍了南京如何通过金融的培土浇灌、有效助力,精准为科技创新的种子成长壮大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果现场没有其他的问题,我们的发布和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果有其他关心的事项可以在会后与发布单位联系。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站群导航

    主办单位: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承办单位: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 苏ICP备05004952号-7

    网站群总访问量: 主站总访问量:显示网站总访问量 网站标识码:3201000001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