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刘晓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商业航天产业是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南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发展商业航天产业决策部署,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主动作为,积极布局。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南京市培育发展商业航天产业行动计划》,力争通过共同努力,着力构建以卫星通导遥应用为牵引、产业能级提升为导向、生态体系构建为核心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航天产业创新中心和发展高地,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市工信局一级调研员温拥军,雨花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建设,江宁开发区党工委委员、一级调研员高正峰,江北新区管委会经发局局长张乐,为大家通报解读《南京市培育发展商业航天产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并回答大家关心关注的问题。
首先,请市工信局一级调研员温拥军介绍《行动计划》的有关情况。
温拥军:各位媒体记者,大家好!首先,感谢媒体朋友们对市工信局工作的大力支持。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南京市培育发展商业航天产业行动计划》,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行动计划》的有关情况:
一、关于《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南京市商业航天具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围绕卫星平台、有效载荷、地面设备、卫星服务等全产业链,培育了一批代表性企业。为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应用场景高效挖掘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进全市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立足全市产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了培育发展商业航天产业行动计划,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正式印发。
二、制定《行动计划》的总体考虑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落实上级的部署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抢抓商业航天发展重要机遇,研究提出培育发展商业航天产业行动计划,目的就是以务实、有效的政策体系,落实上级有关部署要求,推动南京商业航天产业集聚发展。
二是明确发展的思路方向。着眼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全市产业发展需要,着力构建以卫星通导遥应用为牵引、产业能级提升为导向、生态体系构建为核心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建成系列科创平台,打造若干优质场景,使南京成为全国商业航天重要策源地。
三是体现政策的精准支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一线走访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主要诉求,广泛征求业内专家、管理部门、高校院所的意见建议,聚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制定政策体系,目的就是精准施策、服务企业、推动发展。
三、关于《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围绕积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航天产业创新中心和发展高地,《行动计划》明确了4个方面16项具体任务:
第一方面,构建商业航天产业链条。主要有6项任务:一是推进卫星研发制造,支持开展频谱监测载荷、激光通信载荷、星座系统的研制生产,招引卫星平台头部企业落地整星超级工厂。二是推动商业火箭研发制造,支持火箭总装和航天发动机、液体火箭推进剂贮箱等关键部段研发制造,积极推进电动伺服系统、高可靠高密度功率模组技术在火箭制造领域产业化应用。三是拓展地面设备制造,吸引信关站、控制站等地面设备和终端系统研发制造企业集聚发展,培育和吸引手机直连卫星等终端设备上下游企业,推动“空天地一体化”融合发展。四是支持卫星星座组网建设,推动星座建设和设备研发制造,开展星座地面应用研究推广。五是建设星座运营总部,谋划构建通导遥一体的商业卫星星座运营总部。支持建设天地网络一体化运控中心,推进商业化卫星互联网组建与多星座协同发展。六是促进卫星数据流通,支持遥感相关计算和数据处理平台建设,提升卫星数据接收、存储、处理、分发和应用等公共服务能力。鼓励卫星数据产品上架交易,激活卫星数据应用价值。
第二方面,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主要有3项任务:一是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卫星互联网底层技术攻关,加快突破通导遥商业应用共性技术。鼓励开展可回收火箭等重点领域技术研发。二是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共建遥感测绘、星地链接等商业航天应用领域重点实验室,提升重大创新载体对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三是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推动高校院所与重点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发挥产业平台引领优势,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互动发展,聚力打造自主创新的产业生态体系。
第三方面,培育商业航天应用场景。主要有3项任务:一是拓展卫星通信应用,支持开展卫星通信、卫星宽带、手机直连、车路协同等应用场景开发,构建全时空、基于手机直连的公众通信网络。积极推动卫星互联网向电信增值服务、物联网链接、特殊场景通信等垂直行业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应急通信、海洋应用、环境监测和卫星电视应用示范。二是深化北斗导航应用,发挥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基地等平台的综合效能,全面深化北斗系统在智慧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地理测绘、土地规划、农林生产、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场景应用,全面提升北斗定位、导航、授时规模化应用水平。三是推动卫星遥感应用,推进卫星遥感和频谱监测技术融入南京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为防灾减灾、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现代农业等领域提供服务和决策支撑。
第四方面,推动产业高效集聚发展。主要有4项任务: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江宁区重点打造卫星互联网先进技术策源地,发展商业运载火箭和卫星互联网产业;江北新区重点发展遥感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一体化应用示范和商业航天地面装备;雨花台区聚焦卫星数据处理及应用,促进商业航天科技产业集聚;南京市其他板块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培育和壮大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能级。二是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延链补链强链为导向,市区联动招引火箭研制、卫星制造、卫星服务、卫星地面设备制造等目标企业;深化与头部企业在商业航天领域战略合作,积极争取和推动企业在宁加大布局、扩大投资;发挥高校院所产业招商聚合作用,加大星箭关键核心领域招商力度。三是融入央企供应链体系,支持本地优质企业加强与央企协同联动,推动更多本地企业加入央企供应链体系,带动提升我市商业航天产业创新能力和整体效能,构建央地协同、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生态。四是推进整体协同发展,推动长三角区域性星箭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卫星物联网、卫星通导遥场景应用在南京都市圈协同联动。
下一步,南京市将围绕重点任务,抢抓当前发展机遇,全面推进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希望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共同宣扬发展典型、同向发力,营造良好氛围,助力南京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的发布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开始举手提问。
扬子晚报记者金雨希:我是扬子晚报的记者。刚才温拥军局长在发布中提到,雨花台区在卫星数据处理及应用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产业优势。雨花台区在利用这些资源禀赋加快培育发展商业航天新质生产力方面,将重点开展哪些具体工作?
张建设: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近年来,雨花台区在巩固软件主导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围绕做“实”做“硬”数字经济强链补链延链,推动软件产业向航天航空、智能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延链赋能,大力发展新兴都市工业,着力构建“软硬结合、数实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下一步,雨花台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南京市培育发展商业航天产业行动计划》,积极发挥软件和信息服务主导产业优势,加快培育发展商业航天新质生产力。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软硬结合”,发展航天产业。聚焦区内“新滨江”“数字城”两大板块产业特点,科学规划布局,进一步优化商业航天产业布局和发展生态。“新滨江”突出都市工业这一重点方向,利用地域环境和工业基础优势,发展商业航天相关设备研发、生产、组装、试验等制造产业。“数字城”积极拓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赛道,发挥通信、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优势,发展商业航天相关数据处理及应用产业。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做强产业实力。加强商业航天关键技术融合交叉,推动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在商业航天产业中的融合创新。鼓励区内企业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支持区内重点企业加快突破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遥感大数据综合应用服务平台、卫星软硬件解耦操作系统平台等关键技术。加强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合作,推进政产学研协同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以产助学、以研促产”。
三是坚持“协同发展”,抓实企业培育。积极主动对接行业龙头央企,围绕先进遥感、导航定位、空天信息服务等领域,摸清产业链上下游,锁定一批产业链相关目标企业名单,通过整合产业生态圈,在招引和培育两端发力,大力发展卫星通信系统、卫星应用终端及卫星遥感应用。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搭建互动联络机制,推进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与中小企业的合作,构建多链互动、融通发展的格局,助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打造雨花台区特色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雨花台区发展的关心关注,谢谢!
南京日报记者胡静:我是南京日报的记者。我们了解到,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已经获得国际资质认可,从而使它的使用可以扩展到全球商用航天领域。江北新区作为南京北斗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北斗产业与商业航天融合发展方面上有哪些举措?
张乐: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江北新区一直高度重视北斗产业的发展,经过近年发展,江北新区北斗产业基地已集聚产业链相关企业100余家,构建起集芯片、模块、板卡、终端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北斗产业链,先后获得4项国家级荣誉和7项省级荣誉。江北新区将充分利用产业链优势,重点推动北斗产业与商业航天地面装备融合发展,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一是着力壮大以北斗产业为核心的商业航天产业链条。依托国家发改委重点支持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南京)产业基地,推动北斗产业在江北新区发展壮大,重点发展遥感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一体化应用示范和商业航天地面装备,建设卫星物联网产业基地。同时,深化商业航天发展内涵,在一批行业领先项目已落地达产的基础上,持续加强产业链招商,推动北斗与信创、智慧交通、大健康等领域的深入融合和广泛应用。
二是着力推动北斗产业前沿技术创新。依托市内北斗重点平台,深化北斗产业化应用方面的前瞻研究,建强以位置服务、地基增强、检测认证三大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的北斗互联平台。积极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加强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等北斗导航权威机构的深度合作,共同开展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位置服务技术应用和发展方面的技术交流、项目攻关和产业化应用。
三是着力构建适宜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生态体系。聚焦产业链共性需求,支持北斗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打造北斗大厦等一批集孵化、培育、产业化为一体的专业载体,从规划布局、政策引导、服务提升等方面全面谋划,打造“北斗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围绕北斗、商业航天等产业发展需求,强化专业人才培育和引进,同时,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大力发展卫星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强化资金和金融支持。
我们相信,随着《南京市培育发展商业航天产业行动计划》的发布,江北新区将全力推动北斗产业与商业航天地面装备的融合发展,为全市商业航天事业发展贡献更多新区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江北新区发展的关心关注,谢谢!
南京发布记者刘蓓:我是南京发布的记者。江宁区作为全市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核心板块之一,在航空航天、信息通讯等相关领域汇聚了丰富的产业人才和高校院所。江宁区开发区在布局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特别是在招商引资与科技创新方面将有哪些举措?
高正峰: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江宁开发区发展商业航天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生态和创新环境,江宁开发区将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发展商业航天产业:
一是深化科技创新。加大商业航天领域宽带卫星通信载荷与终端核心器件、手机直连卫星、卫星网络内生安全与弹性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商业航天贯通式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九龙湖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信息通信分中心,实现从创新链的新技术到产业链的新应用。
二是优化产业链条。持续完善紫金山科技城“1+3+X”未来产业体系,以发展商业航天产业为重点,构建商业航天、航空产业、低空经济“三箭齐发”产业生态。加大在卫星整星制造、载荷制造、星座组网、卫星数据应用及服务等上中下游环节的项目招引,培育引进商业航天“专精特新”企业,逐步构建商业航天产业链式发展格局。
三是完善要素保障。用好江宁开发区“企业发展陪伴计划”等系列配套政策,创新“产业基金+资本招商”模式,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集聚发展。积极招引商业航天领域高精尖紧缺人才,建成一批人才联合培养实验室与实习实践基地,协同培育商业航天产业卓越人才,充分彰显高端人才“第一资源”优势。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江宁开发区发展的关心关注,谢谢!
主持人: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按照议程安排,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关心的问题可以会后与发布单位联系。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