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刘晓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街巷是重要的市民生活空间和城市文化载体。近年来,南京市按照“一街一景观、一街一特色”要求,高标准推进街巷整治工作,用“绣花功夫”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颜值,2023年街巷更新纳入全市民生实事项目。今天,我们邀请到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王竞宇就相关工作进行发布,玄武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赵军、雨花台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文健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大家观看南京市精品街巷系列宣传片。
播放宣传片(略)
主持人:今年以来,我市更新了一批有代表性又充满了地域特色的精品街巷,下面请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王竞宇就今年我市街巷更新民生实事工作进展情况、具体举措、特色亮点作相关介绍。
王竞宇: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小街巷,大民生。今年以来,市城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工作要求,紧扣民生热点难点,着眼城市环境和人居品质提升,突出“洁、净、平、亮、序”五个方面,持续推进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着力营造“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顺畅、管理有序、安全文明”的背街小巷。
一、明确重点、科学设计。制定了《2023年南京市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从整治的目标、原则、范围、标准、内容和方法步骤进行了明确,重点围绕“深化门前三包、拆除违规户外广告、美化沿街围墙围挡、规范店招标牌、清洁建筑立面、优化景观亮化、整治占道经营、有序停车管理、做好环卫保洁、严控违法建设”十个方面开展整治提升工作。我们始终把设计作为街巷整治的重要举措,注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坚持“一巷一策”,针对不同街巷特点,设计制定街巷整治提升方案;同时,还坚持“一户一案”,根据不同建筑风格、不同经营业态,对店招标牌进行个性化设计。针对不同街巷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形成初步整治提升方案,通过上门听取意见、召开方案研讨会、居民议事会等途径,广泛征求居民和商户的意见建议,群策群力,共商共治,进一步优化整治方案,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二、统筹推进、打造精品。背街小巷涵盖了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景观绿化、街巷秩序等方方面面,既有硬件的改造更新,也有软件的管理创新。一是坚持建管结合。主动加强与城市建设部门的协调沟通,在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下,有重点地将背街小巷纳入城建计划一体推进,并在整治过程中深度融入管理要素,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机制、手段的创新运用,提升背街小巷精细化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整体品质的提升。二是有序分类实施。南京市背街小巷众多,我们通过区分精品街巷和普通管理类街巷,区分更新改造项目和管理类提升,灵活采取微改造、微更新、微景观和管理模式手段创新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类推进,通过“小规模、渐进式”微更新,在全市开展200条背街小巷的精细化整治提升,目前已完成180条。三是注重打造精品。坚持以精品街巷为重点,通过特色化、精品化设计,重点打造了玄武区香林寺路、秦淮区蓝旗街、建邺区凤栖路、鼓楼区金银街、栖霞区栖霞老街、雨花台区民智路(乐乐街)等26条精品特色街巷。同时注重放大精品街巷的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由点及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创建了江北新区牛牛街至芯味广场街区、鼓楼区水木秦淮街区、雨花台区乐乐街街区、江宁区“硅巷”街区、溧水区通济街街区5个美丽街区。
三是常态长效、融合管理。更加注重常态长效的融合式管理,按照通行类、生活类、商业类、景区窗口类四个不同功能,对全市2611条街巷进行划分定位,制定精细化管理标准,创新健全背街小巷管理的制度机制。一方面,按照新颁布的《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分类签订市容环卫(门前三包)责任书、建立街巷管理自治联盟、实施“绿黄红”分级管理,引导商户居民发挥主人翁意识,进行自治式管理。另一方面,落实定人定岗,加强片区巡查,采取街道(镇)自查、区普查、市城管局抽查三级联动的方式,加大常态化巡查力度,建立问题菜单派发、问题整改反馈和跟踪销账机制,切实通过常态化、闭环式的巡查整改,多位一体、共同营造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的街巷环境。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更是普通百姓生活的空间场所,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活的宜居性、舒适性、便捷性,关系到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城市更新工作,持续推进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一是提炼特色,打造精品。深挖街巷的历史文化传承,坚持“一街一策”,因地制宜,采取精雕细琢的措施,优化沿街设施改造,打造更多精品特色街巷。二是整合资源,创建美丽街区。注重整合片区资源,统筹设计一个片区内街巷整治方案,由线及面,优化空间形态、完善便民功能、提升环境品质,创建更多美丽街区,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积极贡献力量。
主持人:下面请玄武区城管局副局长赵军介绍玄武区相关工作情况。
赵军: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介绍玄武区背街小巷整治的基本情况。玄武区作为南京的主城区和老城区,有着人口密集、街巷众多、设施老旧等问题,如何通过街巷整治,方便居民通行、提升生活品质、改善城市风貌,一直是玄武区城管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玄武区在市城管局的指导下,逐步推进全区背街小巷整治工作,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采取区街结合、片区联动、群众参与的方式,全面加大整治力度,扮靓城市“面子”、做实民生“里子”,积极打造有温度的“街巷民生画卷”。截至目前,我区共有背街小巷185条,达到精品街巷标准的有12条。今年计划整治背街小巷10条,其中3条按精品街巷标准进行整治。
下面我就玄武区街巷整治思路的演进,跟大家做个分享。以往我们对街巷整治的理解,多为大投入的工程类建设;随着工作的深入,在市城管局的引导下,玄武区提出了“微整治、微更新”的工作思路,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以解决群众诉求为导向,实施街巷整治;今年以来,玄武区结合市城管局街巷功能分类试点任务,提出了“标准先行、分类整治”的工作思路,立足街巷实际功能,将全区街巷分为四个大类,即通行类、生活类、商业类、景区及窗口类,针对不同功能定位制定相应整治标准和实施方案,以求整合资源、提高效能、便民利民。今年香林寺路的整治,就是这一思路的具体体现。
香林寺路,因道路内的“香林古寺”而得名。它东起北安门街、北至农场巷,全长840米;道路东侧的香林寺沟,起于紫金山脚下燕雀湖,流入内秦淮河。原香林寺沟两侧曾是梅园新村街道最大的棚户区,房屋大多建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基本没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居民生活垃圾及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此外香林寺路道路狭窄、违建林立、人员复杂、环境脏乱差。
为解决这一历史现状,市、区两级政府决定对香林寺沟片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是河道沿线控源截污、居民搬迁、环境改造、景观提升,整体改善河道沿线环境品质。自香林寺沟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进场施工后,在区建设局、区房产局、区城建集团等单位通力协作下,目前已进入项目收尾阶段。
我局借此契机,结合走访调研,发掘道路历史脉络,将香林寺路归纳为窗口类背街小巷进行整治,结合街巷历史渊源和实际现状,总结提炼出“香”字这一核心点,由此拓展出“三个香”的街巷整治思路,一是环境“香”:通过设置多样化绿岛,结合亭、廊、桥等微景观建设,营造鲜花常在、四季常青的街巷风貌,让整条路“香”起来;二是河道“香”:以河道治理为重点,结合河长制落实,切实提升水体品质,让香林寺沟由“臭”变“香”;三是生活“香”:精心打造的香林广场是一个集休闲健身、文化娱乐、双拥共建等多元一体的公共活动场所,它让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香”起来。在整治过程中,我们从河道整治、道路整治、环境整治三方面入手,从整合停车供给、配套公共设施、传承文化资源、拓展功能空间、精细长效管理五个角度发力,达到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与生态街巷建设、历史文化传承、释放城市活力、服务群众生活有机融合的根本目标。
接下来,玄武区将继续结合街巷分类工作,深入探索多元化的背街小巷整治路径,通过精细化、规范化的改造提升,改善全区街巷通行质量,凸显玄武历史底蕴,推动城市形象旧貌换新颜。最后,也欢迎媒体朋友通过实地采访,为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好的意见和建议,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雨花台区城管局副局长文健介绍雨花台区相关工作情况。
文健:各位记者,大家上午好。根据《南京市2023年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意见》《2023年南京市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等工作要求,2023年,雨花台区城管局深挖街巷人文脉络,紧盯群众期盼,按照“一街一景观”“一街一特色”要求,力争树立标杆、引领示范,在开展全区162条背街小巷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完成10条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其中包含精品街巷3条。为放大精品街巷的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由点及面、连线成片,打造雨花台区美丽街区乐乐街。
乐乐街位于雨花台区南京南站商业中心区,地处南京南站民智路、博爱街、创新街附近,面积约3万平方米,周边居民4500户,商铺约110家。在改造之前,该片区存在环境卫生脏乱,市容秩序混乱,停车管理无序等问题,从而导致该街区人气较弱,周边居民不想来逛,商户生意冷清。为此,在充分听取了街区商户、周边居民、属地社区、公众委员的意见建议后,我们达成了一致的整治目标,即打造具有“特色、活力、烟火”特征的美丽街区乐乐街。
一是打造特色。乐乐街以“快乐”和“火车”元素为主题,对门头店招、户外标牌、亮化设施、城市家具更新升级,在整个街区融入黄色笑脸形象,营造快乐向上的街巷氛围;通过设置火车车厢、火车轨道、站台标牌等小品,营造置身于火车站的场景,与南京南站地域特色相得益彰,让该街区成为南京南站片区的新地标和打卡点。此次打造共铺装人行道砖1500平方米,铺设亮化工程线路3000米,新增亮化灯具2000组,喷涂地面彩绘400平方米,新增外卖快递小哥“暖蜂”车位5处,新建网红打卡点8处。
二是激发活力。在街区打造的过程中,我们听取采纳了很多周边商户和居民的宝贵建议,改造方案也多次进行了调整,为在街区打造和管理过程中更加务实、接地气,我局牵头公众委员、街道、社区、物业、商户和居民代表共同组建“乐乐街共助会”,定期召开议事会,了解各方面需求,充分沟通交流,增强周边居民、商户的凝聚力,积极主动参与整个街区的治理,提升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活力。
三是留住烟火。根据今年5月1日修订实施的《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街区商户在履行相关手续后,在规定的时间段(中午11:00至13:00、晚上18:00至22:00),在不影响居民正常出行并明确市容环卫责任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外摆。外摆的样式、范围、时段、业态均要按照要求规范化进行。对于市容环卫责任履行较好的商户,我们会定期颁发乐乐街优质商户标识,并在街区显眼位置悬挂该商户的手绘门头店招。同时在每周五、六、日三天,有序组织市集和各类音乐会等活动,守护住乐乐街的烟火气。
为达到长效治理目标,我们下一步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明确责任。通过部门指导、社区主导、物业和商户参与共同治理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和相关单位的主体责任,做到处处有人管、事事责任明。二是部门联动。联合商务、文旅、市场等相关部门,对街区的活动运营、市集准入、特色挖掘、安全监管等各个方面进行联合治理,确保乐乐街特色进一步彰显、烟火进一步持续、活力进一步绽放。
主持人: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开始举手提问。
南京晨报记者聂龙妃:您好,我是南京晨报的记者。据了解,现在来乐乐街打卡的人很多,请问乐乐街在后期的管理运营中,如何继续维持“特色、烟火、活力”的目标?
文健:好的,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既是一项任务,同样也是我们作为城管人的职责所在。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是城市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和周边商户和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整治得好、管理得精细,周边商户和居民受益,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乐乐街开街这段时间,我们乐见很多年轻人前来打卡,周边的居民前来闲逛,越是吸引人气,我们越觉得责任重大,因为我们要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特色、烟火、活力”。
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当前的运营要有序。市集规范化运营,要明确设置标准、有进出机制,既能邀请商户进来,也能请不规范经营的商户出去;外摆标准化管理,明确店外经营的形式、范围、时间,以及要符合街区整体风貌;景观小品等设施指定单位维护,环卫保洁、停车管理等实行一体化管理;明确安全生产和市容环卫管理等各相关部门责任。
二是后续的管理要精细。对物业和商户要有奖惩机制。城管部门对物业及商户的市容环卫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街道和社区对物业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利用共助会,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街道、社区、物业和商户的议事会,制定商户公约和各类工作机制,共同协商处理街区大小事务。
三是未来的改造要持续。城管局背街小巷整治、景观小品打造、管理升级、市集和外摆政策的扶持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抛砖引玉,后续需要相关部门联合统一继续深挖打造,才能实现既定目标。比如整合现有资源,引进一批有特色高质量的商业项目;比如联合文旅,定期举办音乐会等各类活动。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新华日报记者周敏:您好,我是新华日报的记者。请问玄武区城管局在街巷整治后做了哪些工作来维持这些整治成果和效果?
赵军: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街巷在整治完成后,通常会移交给属地街道,此时工作重心就由整治项目转变为街巷的长效管理。这是一个长期课题,需要各部门和属地街道的通力配合。这里我来介绍下玄武区城管系统在街巷整治后所做的工作:
一是根据街巷分类落实日常管理。前面介绍过,目前我区街巷分为四个大类,针对不同类别,我们不仅制定了整治标准和整治方案,还结合精细化管理相关要求,制定了日常管理标准。
以通行类道路为例,针对市容管理,我们要求管理人员按照网格化巡查机制和“门前三包”分色管理机制落实日常巡查,每日巡查不少于两次;做到街巷沿线商家(单位)“门前三包”知晓率、签约率、悬挂率达100%,履责率达95%以上;广告、店招设置规范;外墙面无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等。针对道路保洁,作业单位每天早上七点前要完成大面积清扫。做到路面整洁,无污迹、积尘、“牛皮癣”、漂浮垃圾和烟头,路边无明显泥沙、浮土。推行水洗作业,提高清洗频次,实现路见本色,落实保洁员巡回捡拾制度,路面出现抛洒滴漏垃圾,做到及时清扫。针对停车管理,我们要求合理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停车设施符合规范、清晰醒目、齐全有效。停车管理人员统一着装,持证上岗,收费规范,文明服务。当然,城管相关的管理内容远不止这些,我就不再一一赘述。
二是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今年5月1日《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条例明确市容环卫责任人应当在确定的责任区内履行市容环卫责任。在街巷管理工作中,我们积极贯彻落实该制度,针对不同的责任人签订不同类别的市容环卫责任书,一方面告知其应尽的市容环卫责任,另一方面督促其依法履行市容环卫义务,以此来推动建立共治共管、全员参与的街巷治理格局,打造共建共享、长效精细的街巷市容风貌。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按照时间安排,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关心的问题可以会后与发布单位联系。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