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
    发布

  • 手机

    网站手机版 轻松扫一扫
  • 站群
    导航

  • 网站支持IPv6
  • 繁体
  • |
  • EN
  • |
  • 无障碍阅读
  • |
  • 进入长者版
  • 用户中心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在线服务
    • 互动回应
    • 数据发布
    • 南京概览
    •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互动回应 > 新闻发布会 > 介绍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系列蓝皮书2023—2024相关情况
      • 介绍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系列蓝皮书2023-2024相关情况
      • 时间: 2024年1月11日(周四)上午10:00
        地点: 南京市新闻发布厅(南京新媒体大厦31楼)
      • 发布人: 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市社科院院长曹劲松,市社科院文化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谭志云,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任克强
      • 主持人:

        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刘晓

    • 图片报道
      • 发布会现场
      • 市社科联党组书记...
      • 市社科院文化发展...
        媒体报道
      • · 全面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
    • 文字直播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江苏和南京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南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四个走在前”和“四个新”重大任务,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更加充沛。为全景式呈现2023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概括和展望2024年南京发展新趋势、新特征,我市编撰发布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系列蓝皮书2023-2024。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市社科院院长曹劲松,市社科院文化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谭志云,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任克强,为大家介绍和解读蓝皮书的主要内容,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曹劲松院长作情况介绍。

        曹劲松: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我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系列蓝皮书2023-2024的相关内容。

        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系列蓝皮书是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多年来重点打造的社科品牌,经过18年的持续出版,已经成为分析预测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重要研究成果,在南京全面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系列蓝皮书的编撰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社会科学理论,立足南京市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资料,依托专家学者严谨细致的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既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大事件进行解读,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也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力求不断凸显决策参考、政策先声、高端智库、舆论引导、数据资料库等功能,不断提升权威性与务实性,从而为科学决策、政策有效执行及公众咨询参考等提供理论支撑。

        本次发布的系列蓝皮书,在《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南京市创新发展蓝皮书》和《南京市文化发展蓝皮书》的基础上,首次新增编写出版了《南京市社会治理与发展蓝皮书》,形成综合领衔、专题配套的“1+3”蓝皮书系列,旨在对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以及城市创新力、社会治理与发展、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系统研判和科学预测。

        《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2023-2024》作为系列蓝皮书的综合卷,分析总结南京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法治、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和问题,预测展望2024年南京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光明前景,提出了推动南京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全书分综合篇和专题篇两个部分。综合篇以新形势下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汇集了对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构想和发展思路:既对南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现实基础和未来展望进行了综合研判,也从科技创新发展、文旅商融合、绿色低碳发展、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专题篇分设经济、社会与法治、文化教育、乡村振兴4个专题,力争全面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的新样貌,其具体内容主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围绕新发展格局下的南京经济发展,从总体经济形势、夜经济、开放型经济、国有资产管理、民营经济、居民消费、产业发展转型等方面进行了研判。二是从社会与法治角度对卫生健康事业、社区治理、法治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三是关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效,对文化数字化战略、教育事业以及旅游景区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四是聚焦乡村振兴,对都市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农业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南京市创新发展蓝皮书2023-2024》分析和总结了南京创新发展经验,预测和展望南京创新发展趋势和前景,提出助力南京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全书分为创新战略篇、科教人才篇、产业创新篇、场景创新篇和协同创新篇五个部分。创新战略篇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方向,加快推进特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的策略及路径;科教人才篇以人才新政为抓手,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着重对知识产权赋能南京高质量发展、校企联动与科创引领进行剖析,并给出对策建议;产业创新篇围绕新能源产业、工业机器人产业和数字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对南京未来产业的发展新模式进行研究;场景创新篇遴选了2023年南京在社区科普大学、“双智”城市建设、养老服务等方面的几个代表性应用场景创新案例,优化了南京社区工作减负的路径;协同创新篇着力于对南京都市圈、南京对口支援与协作帮扶的跨区域协同治理创新探索进行总结与展望。

        《南京市文化发展蓝皮书2023-2024》遴选19篇论文或研究报告,分为总报告和5个专题。总报告《增强文化软实力影响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体现担当》总结了南京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建设成效,分析了当前我市文化建设的短板与不足,明确了“走在前、做示范”的发展思路与目标,提出了推动南京文化建设的主要对策。专题篇从学者视角分析南京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长江文化建设、文化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现状,提出对策建议,为南京文化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首次出版的《南京市社会治理与发展蓝皮书2023-2024》力求从社会治理与发展的不同维度全景式呈现南京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展望。全书分为总报告和专题篇,总报告对南京在党建引领、市域社会治理、人口发展、共同富裕、公共服务、应急管理、平安建设、矛盾化解、基层治理、“一网通管”十个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当前社会治理在治理效能、参与主体、服务品质、矛盾调解、数字壁垒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从夯实党建工作、激发多元活力、高质高效办事、统筹矛盾化解、提升数字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及时预防和化解风险、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新提升提供参考。专题篇注重发挥示范引领、释放改革效应、解决发展难题,呈现区街层面的创新实践和南京同类城市的先进经验,对南京市社会治理与发展进行系统分析与阐释。

        蓝皮书的组织、编撰、出版和发行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监委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凝结了南京市社科院全体人员的智慧与心血。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化之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南京市社科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科强市建设为引领,持续深化科研创新和智库建设,不断提升系列蓝皮书品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建设南京的智力支撑和决策支持,用实际行动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作出贡献。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开始举手提问。

        澎湃新闻记者邱海鸿:我是澎湃新闻的记者。请问本次发布的《南京市创新发展蓝皮书2023-2024》与去年相比,更侧重反映哪些方面的创新?谢谢。

        曹劲松: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创新蓝皮书主题由7个方面精简为5个方面,对创新的关注更加聚焦。近年来,南京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创新之能、乘开放之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协同推进理念、制度、文化、政策等全面创新,全面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南京市创新发展蓝皮书2023-2024》相应地强化了创新战略的研究,立足数字化和智能化等时代性发展背景,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的策略及路径。此外,人才、产业和场景创新等方面也加大了文章遴选数量。例如在科教人才部分,突出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遴选了知识产权、教育“双减”、专利确权、校企联动等方面的文章;产业创新部分也结合未来产业的展望,遴选了新能源、新金融、元宇宙、数字康养、工业机器人等相关领域文章。希望今年的这本创新蓝皮书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创新助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现实力量,助力改革创新,为推动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作出积极贡献。谢谢!

        现代快报记者杜雪迎:我是现代快报的记者。《南京市社会治理与发展蓝皮书2023-2024》今年是首次出版,能否为我们介绍下相关背景及意义?

        任克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南京市社会治理与发展蓝皮书2023-2024》作为南京市“一部门一课题”项目,是对年度蓝皮书系列的扩容,首次出版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需要。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治理与发展,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指出,“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出版《南京市社会治理与发展蓝皮书2023-2024》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时代需要。

        二是呼应南京市社会治理与发展领域决策咨询的需要。近年来,南京大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与社会治理效能。一方面,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更有温度和归属感的城市;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着力提升特大城市治理水平。南京获评“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等称号。仙林街道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并在全国“枫桥经验”纪念大会上作交流发言。如何系统总结分析南京在社会治理与发展领域的创新经验、面临的挑战、未来的展望,为领导及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需要出版蓝皮书弥补社会治理与发展领域缺乏专题蓝皮书的缺失。

        三是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要。社会治理与发展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密切相关,基层治理、矛盾化解、民法典贯彻实施、医药卫生、社会救助、共同富裕、生活垃圾分类、物业管理、数字治理……每一项议题都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与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息息相关。在这些方面,南京做得如何?《南京市社会治理与发展蓝皮书2023-2024》从创新引领篇、改革深化篇、发展推进篇、基层样板篇和他山之石篇进行了系统回答,提升人民群众对社会治理与发展的知晓率,从而更好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回答完毕,谢谢。

        南京广电记者原玲:我是南京广电的记者。2023年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请问《南京市文化发展蓝皮书2023-2024》编撰中是如何贯彻落实并与南京实践相结合的?

        谭志云:感谢您的提问。此次发布的《南京市文化发展蓝皮书2023-2024》编撰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回应新定位新要求。遵循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对江苏提出的“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重大要求,南京市社科院对南京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建设进行了充分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总报告《增强文化软实力影响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体现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建设实现新跃升,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报告立足于南京的文化建设实践,分析了文化强市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从“加强主流思想舆论建设,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等八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为南京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建设提供了路径支撑与理论参考。

        二是突出新担当新作为。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编撰过程中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放到了此次文化发展蓝皮书的突出位置。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有省级以上文保单位169处、市级498处。文化蓝皮书立足于南京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从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建设和文化执法等方面,系统展示了南京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及为相关城市提供可借鉴经验。

        三是探索新经验新路径。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专门设置了“长江文化”栏目。这一专栏结合了2023年11月在南京召开的2023长江文化发展研讨会相关研究成果,系统展示了南京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上先行探索的思路与举措。其中,既有南京如何抢抓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依托长江文化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南京篇章的总体构想,又有南京河西滨江风光带和江宁新济洲在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保护长江湿地文化的具体实践案例。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按照议程安排,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关心的问题可以会后与发布单位联系。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站群导航

    主办单位: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承办单位: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 苏ICP备05004952号-7

    网站群总访问量: 主站总访问量:显示网站总访问量 网站标识码:3201000001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