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沈力
主持人: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为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和市委第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实施招商引资突破行动,近日,我市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抓招商、抓项目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市投促局局长汪冬宁、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波以及市投资促进中心主任王威,请他们来解读这一《措施》,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首先,请汪冬宁局长作情况介绍。
汪冬宁: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南京招商引资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为贯彻省委工作会议和市委第十五届四次全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决策部署,近期我市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抓招商、抓项目的若干措施》。下面,我就《措施》的出台背景、总体原则、主要内容作简要解读。
一、出台背景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源头活水,其本质是争取资源,谋求发展。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工作。全市投资促进系统通过健全统筹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强化服务保障,引导各区、各园区持续发力,招大引强,全市的招商引资呈现稳健向好态势。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国疫情多点散发,“三重压力”交织叠加,超预期因素层出不穷,招商工作不断涌现新变化、新要求。同时,省委提出全省要“勇挑大梁”,南京等经济大市更要“挑重担、扛重责”,市委、市政府也将招商引资工作列入拼经济、促回补、快回升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实上,国内同类城市已经纷纷出台新政,加大对优质项目的招引力度。为此,建立全面务实、全程高效、全域协同的招商工作体系,研究制定思路领先、责任明确、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政策措施,既是我们贯彻落实上级要求的内生需求,更是确保完成全年招商目标任务,进而促进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举。
二、总体原则
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将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难点堵点作为《措施》研究制订的突破口,强调对共性问题“批处理”和个性问题“一事一议”,真正实现靶向破题,精准施策。二是坚持全程护航,紧紧围绕项目招引落地的全周期,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保障,确保各类重点项目在南京“招得来、落得下、留得住、发展好”,不断增强企业投资信心。三是坚持对标找差,吸收借鉴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立足南京实际,着力集成创新,打出一套符合产业和项目发展规律,也具有本地特色的招商措施组合拳,争取业内领先。四是坚持有序衔接,本轮措施既可看作贯彻国家、省关于扩投资、稳经济最新要求的相关细则,又可视为我市原有招商相关政策的升级延伸,做到了上下贯通、前后串联。
三、主要内容解读
《措施》以“抓招商、抓项目”为导向,从健全机制、压实责任、创新方式、强化保障、考核激励等方面细化制定了10条具体措施,总体概括为“锚定一个目标,编好两张大网,强化三个导向,落实四项机制”。
(一)锚定一个目标。坚持“招商为要、项目为王”目标不动摇。《措施》提出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区域总部、“专精特新”企业,聚焦“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和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招商,每年招引一批优质项目。同时还明确了今后三年全市招商引资主要指标的增幅和重大项目招引目标。
(二)编织两张大网。“抓招商首先要抓信息,抓住了信息就抓住了主动”,《措施》中用了较大篇幅围绕如何获取优质项目信息这一核心目标想办法、出实招。编织的第一张网就是“信息网”,根据《措施》,全市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布局全球招商网络,实施招商合作伙伴计划,合作伙伴涵盖了从国家部委有关机构、行业协会、全球知名律所、审计事务所到私募基金管理机构以及金陵招商大使等,全力搭建境内外重点招商网络;争取国家级产业展会落户我市,同时持续举办各类招商推介活动和嵌入式招商,强化重点品牌展会的招商组织,发挥招商功能;强化全市各部门“双管”原则,集聚驻外机构、国企平台、商协会等各方力量,充分发挥资本招商、大数据招商作用,全方位打开项目信息来源。此外,《措施》中还有其他能够放大或者提升收集项目信息成效的措施,比如探索应用场景开发开放与招商联动,增强招商吸引力;板块园区加大外出招商频次,开展小分队精准招商和短期驻点招商,多渠道对接重点城市和目标企业,收集优质项目信息。织好“信息网”,招商引资就成功一半。项目签了约,能否发展好、运营好,更要编织好第二张网——“服务网”,针对投资人非常关心的招商项目要素保障问题,《措施》明确提出要从市级层面统筹土地、能耗等关键性要素指标,优先保障重点招商项目。在实操层面上,将进一步发挥重点招商项目市政府调度会办机制作用,按照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难的程度不同,实行“牵头板块主办—市投促办会商—市政府调度”三级协调会办机制。市级层面已召开部门协调会19次,召开市长专题调度会4次,预协调项目144个,约八成(119个)项目解决问题或明确了解决路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落实这项机制,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加速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优化全市营商环境。
(三)强化三个导向。一是领导带头,《措施》第一条就明确板块、园区党政主要领导是招商引资的第一责任人,市主要领导带头外出招商,各板块、园区主要领导每月要外出招商,压实一把手招商责任;二是担当作为,《措施》对各板块提出50亿元到100亿元重大项目的招引任务,提出全市省级以上经开区和高新园区要进一步发挥招商主阵地作用,挑起大梁,扛起担当,同时落实好容错纠错机制,激发招商队伍的活力和干劲;三是赛马争先,对招商引资考核实行“1+2”,“1”是年度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根据各板块完成情况评选先进单位并按政策给予激励;“2”是办好擂台赛和发布“招大引强”项目赛马榜,全面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
(四)落实四项机制。一是“一事一议”,高质量高能级的大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压舱石,对特别优质项目落实好“一事一议”招引机制,也是为优质项目加快落地提供压舱石;二是产融联动,充实并用好市区两级各类产业基金,加强基金与招商的紧密联动,同时加强招商项目金融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对招商项目提供实实在在的金融支持;三是优才强基,进一步整合招商机构和人才资源,加强建立市、区两级专业化招商力量,鼓励板块、园区设立市场化招商平台,提升招商能力和水平;四是工作保障,《措施》要求对外出招商的交通、洽谈、举办招商活动等费用予以重点保障,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更加合规有力开展。
各位媒体朋友,距离年终只剩100天左右的时间,我们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出“抓招商、抓项目”的若干措施,就是要吹响百日攻坚的“冲锋号”,鼓足迎难而上的“精气神”,推动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竣工投产,扛起省会城市勇挑大梁的首位担当,答好招商卷,献礼党的二十大,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汪冬宁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现场提问环节,记者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电视台记者陈晨:各位领导好,我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请问市发改委在服务重大项目招引和落地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谢谢!
王波:我们立足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从三个环节做好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招引落地和服务保障工作:
一是在项目招引环节,出台了系列招商引资政策。比如今年,我们发布了《南京市总部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出总部落户、研发总部、经营贡献、提档升级、人才激励、办公用房等多种奖励政策和建设用地、融资服务、通关便利、优先推荐等各项服务举措。其中,对于新引进的综合型总部企业,落户奖励最高可达1亿元;总部企业首次入选“世界500强”的,可享受3000万元一次性奖励。此外,对南京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企业,还可以通过“一事一议”,为企业和项目制定精准扶持的政策和措施。
二是在项目落地环节,建立了完备的服务推进机制。制定出台了《南京市重大项目推进十项举措(试行)》和《南京市重大项目攻坚专班方案》,通过由市重大项目办统筹牵头构建的“1+8”的工作组织架构,大力推进项目和企业在用地、用能、环境容量等要素保障以及差别化工地管理、渣土处置、文勘等审批服务。今年以来,我们通过专题协调会办、现场协调推进、线上问题交办等多种形式,为企业和项目建设主体解决涉及征地拆迁、环评审批、土方运输、用地手续办理等项目建设方面的问题事项达220余个,近期,还为我市16个重点项目申报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计划。
三是在企业经营环节,积极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聚力打造政务服务“宁满意”品牌,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全面系统化建设以“市场主体向往、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的营商环境。“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家服务日”等举措被国务院点赞并推广。重点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实施“拿地即开工”,打造工程建设“并联审批”平台,这些创新的举措和方法被国家相关部门作为经验向全国推广。坚持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搭建“宁企通”惠企服务平台,为响应企业需求建立实施了“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先解决问题再说”等工作机制,使企业的急难愁盼事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未来,市发改委还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认真扎实做好从信息线索获取到企业开办经营的全流程服务,推动南京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为来宁投资、经营和发展的企业保驾护航。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凤凰网记者冯玲玲:我是凤凰网的记者。《措施》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请问《措施》中对投资方最具吸引力的内容有哪些?
汪冬宁: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感谢凤凰网记者的提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次政策出台的主要考虑方向有两个:一是为投资方服务,二是进一步优化招商的整个工作流程。
从项目投资方的角度来看,《措施》有很多内容对投资方来说具有重大利好。重点对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个介绍:一是针对投资方非常关心的招商项目要素保障问题,明确提出要从市级层面统筹土地、能耗等关键性项目要素,优先保障重点招商项目。在实操层面上,将按照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难的等级,可实行“牵头板块主办—市投促办会商—市政府调度”三级协调会办机制。
二是我们将通过产融合作助力项目落地,一方面强化产业基金与招商紧密联动,发挥好市区各类产业基金平台的“领投”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招商项目。另一方面,将建立完善“产、融、保、再保”联动机制,发布系列金融服务套餐,首批已公布10款,后续还将陆续推出更多金融服务产品,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招商领域,提升项目对接资本市场能力,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
三是在市级层面文件中提出对特别优质的项目可实施“一事一议”,从营商环境、支持政策、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和个性化的支持,支持企业在南京发展壮大、做大做强。从前期调度会办机制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成效显著,市级层面已召开部门协调会19次,召开市长专题调度会4次,协调招商项目144个。已协调解决了京沪高铁国际轨道交通信息科技园等一批项目要素保障问题,促成日立汽车核心部件制造基地、LG新能源圆柱型汽车动力电池四期等项目开工建设进程;共有约八成(119个)协调项目通过这个机制解决问题或明确了解决路径。江北新区塞拉尼斯(南京)化工有限公司还因此为我局送来锦旗。我们的目标就是决不能让优质产业项目的投资方因政策支持不到位、融资难、要素保障慢或行政审批复杂等问题错过投资风口。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中国网记者林巧芬:我是中国网的记者。市商务局作为全市招商核心部门之一,《措施》出台后,将从哪些方面推进落实?
王威:作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招商引资工作最重要的文件之一,《措施》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市商务局作为全市招商核心部门之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措施》落实:
一是持续优化商务招商工作机制,发挥更加高效的招商合力。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引领商务工作发展的“重点工程”,统筹推进外资、外贸、外经、服贸、流通等多业务条线协同联动招商,构建统一、高效、务实、共享的商务招商体系,积极开展信息收集、宣传推介、项目招引等活动,不断扩大商务招商“朋友圈”,有效服务全市招商引资大局。
二是持续筹办好招商引资推介活动,营造浓厚的商务营商环境。坚持把举办招商推介活动作为做好商务招商工作的重要抓手,明晰商务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持续办好金洽会等市级重点活动,以及商务领域主题招商等系列活动,支持重点板块举办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宣传推介全市高质量发展投资环境,着力推动在手在谈项目加快落地,捕获更多、更优、更符合南京产业发展需求与方向的有效项目信息,为多领域经贸交流合作搭建桥梁。
三是持续加强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推动重点外资项目落地发展。重点聚焦“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与先进制造业领域,依托三个“重点企业清单”圈定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服务对象,梳理汇总问题清单,加大重点外资项目的服务推进力度。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市、区两级外资企业专班工作机制,确保重点制造业外资企业供应链产业链问题和困难得到妥善解决,持续发挥存量外商投资企业“以商引商”作用,吸引和带动更多优质外资企业来宁发展。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各位记者如有其它问题,会后可与相关部门联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