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
    发布

  • 手机

    网站手机版 轻松扫一扫
  • 站群
    导航

  • 网站支持IPv6
  • 繁体
  • |
  • EN
  • |
  • 无障碍阅读
  • |
  • 进入长者版
  • 用户中心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在线服务
    • 互动回应
    • 数据发布
    • 南京概览
    •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互动回应 > 新闻发布会 > 发布《二〇二三年南京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介绍我市知识产权创新发展和保护成效等相关情况
      • 发布《二〇二三年南京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介绍我市知识产权创新发展和保护成效等相关情况
      • 时间: 2024年4月25日(周四)上午10:00
        地点: 南京市新闻发布厅(南京新媒体大厦31楼)
      • 发布人: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市知识产权局专职副局长何华英,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姚志坚,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姜红舸,南京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市仲裁办党组成员、副主任茹洋,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政委朱军
      • 主持人:

        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刘晓

    • 图片报道
      • 发布会现场
      •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市中级人民法院党...
        媒体报道
      • · 2023年知识产权“成绩单”发...
    • 文字直播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强市建设,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南京市知识产权工作奋力展现出“走在前、做示范”的新气象新成效。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市知识产权局专职副局长何华英,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姚志坚,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姜红舸,南京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市仲裁办党组成员、副主任茹洋,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政委朱军为大家发布《二〇二三年南京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介绍我市知识产权创新发展和保护成效等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市知识产权局专职副局长何华英发布《二〇二三年南京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

        何华英: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南京市知识产权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全市坚持以党的二十大部署为指引,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近日,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编印了《二〇二三年南京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这是我市连续第21年编印知识产权白皮书。下面我就知识产权白皮书相关内容作介绍。

        2023年,我市出台了《南京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发展成效

        2023年,南京市有效发明专利量达13.9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6.80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0.86件,数字经济产业有效发明专利量占同区域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比重达59.98%,均保持全省第一。在第24届中国专利奖中,南京市获金奖1项、银奖2项、优秀奖23项。截至2023年底,全市知识产权贯标合格企业2351家,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110家,高价值专利组合32项,专利导航实验区18个;地理标志商标累计达25件。2023年,全市共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99.17亿元,质押项目803件,专利转让许可1.59万件次,知识产权运营交易登记合同3827项,交易金额121.02亿元。累计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5家、试点县2家,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1家、试点园区2家。全市完成著作权登记2.7万件,获得植物新品种权的品种超过40个。南京市连续六年作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效明显地区被列入江苏省政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激励。

        二、保护成效

        2023年,南京市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地区),连续四年在国家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中位居江苏第一、全国前十。

        在行政保护方面,全面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加强协同保护、“两法衔接”“诉调对接”,强化专利纠纷行政裁决,组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健全社会共治模式,多元化解知识产权纠纷。加强区域协同保护,召开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会议,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2023年,市市场监管局办结知识产权案件228件,罚没款570.06万元,集中销毁侵权假冒伪劣商品12大类、10万余件、120余吨。市版权局走访巡查网络企业、电商平台、影院,巡查网络影视企业3000余家次,查处盗录侵权案件7起。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新开通节能环保预审领域,全年接收专利申请预审案件5323件,预审合格4023件,平均预审周期3.81天。

        在司法保护方面,加大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力度,强化知识产权检察监督,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全市法院共新接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387件,审结6109件。市公安局立案侦办各类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5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74人,捣毁仓库窝点116个,总涉案金额超2亿元。

        在仲裁保护方面,2023年,南京仲裁委员会共办结知识产权仲裁案件150件,涉及争议金额1.73亿元。

        三、机制和能力建设

        市知识产权局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健全产业、园区、企业专利导航立体发展模式,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成并运行南京市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站布局,打响“一站办”特色服务品牌。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发展,开展实施知识产权保险业务,实现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首单落地。南京市“专利导航助力产业创新协同联动新模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两项成果被国务院作为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市科技局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建设,积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市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中位列第4位,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中位列全球第11位、中国第4位。

        市工信局打造产业重大创新平台,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市司法局积极探索公证参与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广使用商业秘密在线保护公证。金陵海关、新生圩海关、禄口机场海关多措并举推动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市法院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健全完善知识产权刑事犯罪案件执法协作机制、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盟协作机制。全市检察机关注重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行刑合力创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市公安局探索建立“公安+行政+检法”一体执法司法机制。

        四、文化建设

        大力倡导知识产权文化和创新文化,深入做好知识产权普法、政策措施和发展成就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高标准举办第五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搭建知识产权交流与沟通的高层次平台,讲好中国知识产权故事,服务推动南京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市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姚志坚介绍南京法院以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工作情况。

        姚志坚: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2023年,南京法院以护航创新为己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公正高效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109件。南京知识产权法庭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表彰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集体”。

        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

        (一)落实最严格保护政策,服务激励科技创新

        一是持续优化审判职能。出台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保全工作指引,进一步减轻权利人举证负担。深化繁简分流改革,运用小额诉讼、简易程序审理简单知识产权的民事案件,有效规制商业维权案件。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惩罚力度,判决赔偿10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上案件分别为37件、14件、4件。二是持续拓展司法服务。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工作举措》,发布传统文化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助力文化强市建设,被省法院在全省推广,被《人民法院报》头版报道。三是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多件案件分别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人民法院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知识产权保护十佳案例等;1篇文书获评全国法院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垄断案件优秀裁判文书一等奖,1篇文书获评第六届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

        (二)加强战略前沿领域重点保护,助推新经济新动能

        一是打造都市圈保护共同体。牵头推动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盟实体化运行,出台《南京都市圈法院关于知识产权案件委托调查、保全事项办理协作办法》等机制,实现保护联盟各成员单位共享技术调查资源,深化南京都市圈法院间的司法协作。二是激发科技创新创造活力。发挥技术类案件审理对科技创新的带动效应,审理涉发明专利、技术秘密等技术类案件1074件,助力企业攻坚“卡脖子”难题。发布南京中院第二批植物新品种保护典型案例,服务保障种业振兴,《南京法院植物新品种司法保护状况(2012~2021)》被社科院法治蓝皮书收录。三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审结的“Bolar例外专利行政裁决案”入选全省法院服务保障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行政诉讼典型案例。以市域治理为目标,撰写的关于南京市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治理的报告,被《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收录。

        (三)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构建大保护格局

        一是深入推进“三合一”审判工作。深化知识产权刑事犯罪案件执法协作机制,审结知识产权刑事案件56件,有力打击知识产权领域刑事犯罪。依法审结知识产权行政处罚、行政裁决案件4件,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二是持续放大技术事实查明“南京模式”的品牌效应。持续健全以聘用制专职技术调查官为主体、技术咨询专家为支撑,专家证人、专家陪审、司法鉴定为辅助的“五位一体”技术事实查明体系,提高技术类案件裁判的效率和准确度。两篇技术调查业务成果分获“全国技术调查官制度研讨会”一等奖、三等奖。三是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多元解纷机制。与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江苏版权调解中心、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单位加强合作,委托化解一批商业维权案件,凸显诉源治理成效。

        二、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张军院长对我院审理的“乌苏”与“鸟苏”啤酒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作出批示。各位媒体朋友可能也关注到了,目前该案已被央视新闻、光明日报、人民法院报等近百家媒体、平台宣传报道,这对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具有典型意义。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我院审理的“香菇多糖”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案获评2023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王者荣耀“游戏代练”不正当竞争案获评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也跟各位媒体朋友通报下,我院拟定于明天下午联合玄武区法院举办“知产‘宁’身边,新质‘玄’未来”主题宣传活动,并发布2023年度南京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欢迎大家届时参加。

        三、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一)充分发挥技术类案件审理“南知优势”。紧紧围绕完善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这个全市“一号改革工程”,加大对通信、生物医药、高端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司法保护,让“真创新”受到“真保护”,“高质量”受到“严保护”。

        (二)持续打造知产争端解决“南京优选地”。持续加强驰名商标、知名字号、传统品牌的司法保护,维护公平诚信的市场竞争秩序,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妥善处理国际平行诉讼,推动形成更多中国标准、南京判例。

        (三)积极集聚知识产权保护“南京力量”。发挥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盟平台作用,推动构建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一体化司法保护新格局。用好全省首个种业振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促进农业生物技术等重大创新创造。推动知识产权案件诉源治理,抓前端、治未病,实现双赢共赢。

        南京法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这一嘱托,以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一切生产要素竞相迸发、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为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贡献司法力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请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姜红舸介绍市检察机关加强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服务保障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相关工作情况。

        姜红舸: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南京市检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南京市检察机关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全方位综合性司法保护,并取得明显成效。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这一工作主线,做到重质效、稳规模、强监督、促公正。3家单位和4人被国家版权局表彰为2021年度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和个人;市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被最高检确定为全国知识产权检察办案联系点;1人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知识产权局表彰为2022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先进个人;1个侵犯著作权案件成功入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

        一、专业化办案,强化知识产权综合履职保护

        专门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积极探索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检合一”的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新模式,构建“批捕、起诉、监督、预防、服务”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体系。打造专业化办案力量,检察机关跨部门组建办案团队,聘请市知识产权局、市版权局等行政机关专业人士兼任检察官助理,与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机构共用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教授以技术调查官身份参与案件办理,为商业秘密等新型、疑难、复杂案件提供专业支持。

        二、一体化联动,做实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履职主业

        加强与公安、法院、市场监管局、版权局、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部门协同保护,主动融入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与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订了《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合作协议》,与文化和旅游局、烟草专卖局等分别签订了侵犯文化类知识产权和烟草类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协作办理的实施意见。南京铁检院先后与13家区检察院签署《关于加强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协作的意见》,为跨行政区划检察工作提供了知识产权检察样板。今年4月16日,我们正式构建的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检察联盟,将进一步促进地区知识产权检察工作融合升级。

        三、多元化服务,锚定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履职方向

        全市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积极搭建产权保护共治平台。利用“宁商法治学堂”、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派驻高新园区知识产权检察室等,与工商联、高新技术企业等开展合作交流。突出区域行业特色,在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立了检察保护站,成为《南京江北新区(自贸区南京片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合作备忘录》新成员,与阿里巴巴集团开展“互联网+检察”的检企共建等。

        四、树特色品牌,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检察贡献度

        全市检察机关每年举办“4·26知识产权检察开放日”活动,通过组织赴南京软件谷芯片研发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参观、举行知识产权新闻发布会、发布典型案例等形式,通报南京市检察机关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保障创新名城建设的有关情况。全力打造“检为宁知”南京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特色品牌,加强对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的研究、打击力度,试点开展知识产权疑难案件提级办理、协调发力,增强司法保护效果。

        各位媒体朋友,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司法保护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检察机关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职能部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南京检察机关将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与大家共同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南京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市仲裁办党组成员、副主任茹洋介绍南京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仲裁保护工作情况。

        茹洋: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南京仲裁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南京仲裁委员会近年来在知识产权仲裁保护领域中的实践与探索向大家作介绍。

        一、依法履职,实现高质量知识产权仲裁保护

        2021年以来,南京仲裁委员会共处理知识产权类案件552件,标的金额达6.9亿元。案件呈现如下特点:

        (一)知识产权仲裁案件数量和标的稳步增长。知识产权案件类型覆盖专利、商标、著作权、特许经营、技术合同、商业秘密等领域,初步形成了基本全覆盖的格局。其中,特许经营合同案件呈现批量化特点,为此,我委研究制定相应的裁判要点,形成裁判共识,提升案件处理效率。

        (二)知识产权仲裁案件主体地域分布广泛。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是南京以外地区的案件超70%,涉外涉港澳台知识产权仲裁案件19件,我委始终坚持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的理念,准确适用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和国内立法,确保中外当事人合法权利,推动营造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三)知识产权仲裁案件质效指标持续向好。知识产权仲裁保护,有力破解了知识产权权利人维权周期长、成本高的难题,更好地维护了其合法权益。调解撤案率持续提升,案件调解和撤案率达50%以上,案件平均审理期限不超过65天,案件裁决自动履行率高。

        二、完善机制,构建高水平知识产权仲裁保护格局

        (一)主动融入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格局,护航经济发展。南京仲裁委员会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纠纷首批仲裁调解试点机构,积极探索仲裁与调解衔接机制,与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联合成立全省首家江苏(南京)知识产权仲裁调解中心,并制定了相应的调解规则,2023年度共计受理咨询111件,接收法院委托纠纷调解345起,标的金额约1000万元。

        (二)积极探索多元解纷新模式,加强仲裁与调解、诉讼的衔接。2018年10月,在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内挂牌设立了南京知识产权仲裁院服务站,在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与行政、司法、调解形成协同保护机制。为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了诉讼仲裁工作协调机制,促进诉讼与仲裁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和相互衔接。

        (三)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仲裁院,有效化解纠纷。2015年10月,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南京仲裁委员会会同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版权局共同设立知识产权仲裁院,作为专门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仲裁工作平台。2018年4月,知识产权仲裁院在江北新区挂牌,与江北新区仲裁院合署办公,立足江北新区,辐射周边,提供综合性仲裁法律服务。

        (四)延伸仲裁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触角,提升仲裁的知名度。加强知识产权仲裁联系点建设,依托联系点和六大办事处,重点服务保障全市科创园区及创新主体,为企业提供“驻点式”法律咨询,覆盖相关企业1000余家。定期发布《知识产权仲裁典型案例》,讲好仲裁故事。发布《服务业扩大开放与知识产权保护倡议书》,共同构建知识产权司法审判、行政保护、商事仲裁、多元调解、行业自律、法律服务、社会监督的“七位一体”大保护格局。

        三、强化能力,锻造高素质知识产权仲裁队伍

        (一)持续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南京仲裁委员会目前共有997名仲裁员,其中200名是来自境内外熟悉法律并具有丰富知识产权领域专业知识、道德品行良好的知识产权仲裁员,为公正高效地处理知识产权仲裁案件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重点培育专业仲裁秘书队伍。南京仲裁委员会目前共有20名办案秘书,平均年龄35岁左右,研究生学历占办案人员的90%,为保证高质量办理好知识产权仲裁案件提供了人才保障。

        四、深化合作,打造高品质的国际仲裁机构

        (一)创新涉外仲裁规则。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的仲裁制度,研究起草专章的涉外仲裁规则,从涉外程序的管理、仲裁庭的组成、仲裁期限、法律适用规则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与世界知识产权仲裁规则接轨,为知识产权仲裁保护提供更加明确的规则指引。

        (二)扩充涉外知识产权案件仲裁队伍。南京仲裁委员会聘用外籍及港澳台仲裁员40名,系全省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可以保障发挥知识产权仲裁在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优化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三)积极开展涉外知识产权仲裁法律合作。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的对外合作交流,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WIPO)、新加坡律师公会等机构开展了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南京仲裁委员会的国际影响力。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南京仲裁委员会将进一步努力形成知识产权仲裁宣传的社会合力,完善知识产权纠纷仲裁公正高效保障体系,推动建立“诉讼+调解+仲裁”多元解纷模式,为优化我市创新驱动法治环境贡献力量。

        主持人: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开始举手提问。

        现代快报记者徐梦云:我是现代快报的记者。请问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南京市公安部门有哪些具体工作举措或者做法?

        朱军:谢谢你的提问。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一是持续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力度。建立了以“专业+机制+大数据”为承载的工作模式,实现以专业打职业,以团队打团伙;全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切实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全力推进“公安+行政”联动共治。构建与知识产权、文旅、版权、海关等部门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机制落地落实。

        三是全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公检法协作。针对涉及南京企业的知识产权案件,拟建立南京公安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心,及时会同检法部门进行沟通,保障重大疑难案件的高效侦办,开辟维护知产权益的“绿色通道”。

        四是全力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企业走访服务机制,坚持“送法进企业、送教进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让知名企业“留得住”,让合法经营企业“长得大”,让本土企业“走得远”。谢谢!

        南京晨报记者刘畅:我是南京晨报的记者。请问南京市检察机关在知识产权综合履职,护航民企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姜红舸:在知识产权综合履职方面,护航民企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上,检察机关主要有以下举措:

        一是全力以赴激活创新发展新引擎。今年,南京市检察院出台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实施意见》,全市检察机关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要求,紧扣“专业化、高水平、特色化”标准,聚力打造知识产权专业化、高水平特色院和特色亮点工作,更好发挥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对于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作用。

        二是积极主动做好跨部门协作配合。依托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跨区域合作,助力加快建设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检察联盟,促进地区知识产权检察工作融合升级。加强检察机关与法院、公安机关及行政执法机关的衔接配合,推进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办理100%提前介入等。

        三是能动履职书写服务经济新答卷。进一步融合服务保障民企发展和涉案企业合规工作的相关要求,打造“检为宁知”南京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特色品牌,为企业产品创新“护法”,为企业核心技术“赋能”,为企业合规经营“输氧”。推动知识产权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促进刑事、民事程序同步推进,提升保护质效,精准开展知识产权领域民事检察监督,积极开展行刑衔接、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等工作,形成刑事、行政共管合力等。谢谢!

        南京日报记者黄琳燕:我是南京日报的记者。请问仲裁在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中有哪些优势,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茹洋:好的,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仲裁作为一种纠纷解决的法律制度,具有“保密性强、一裁终局、专家断案、执行范围广”的优势。

        一、保密性强。仲裁审理案件不公开,可有效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技术信息,还可降低知识产权纠纷对企业商誉、品牌形象的影响。

        二、一裁终局。知识产权纠纷对处理时效要求较高,仲裁实行一裁终局,且程序比较灵活,审理周期较短,简易程序案件在二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案件在四个月内审结,大大降低当事人的时间成本,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当事人后续商业计划的安排有重大意义。

        三、专家断案。知识产权纠纷有很强的专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员由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担任,除了法律专家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仲裁员是经贸专家和技术专家,这为审理知识产权案件提供了丰富的专业人才储备,而且经过专家处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也更容易得到当事人的认可与执行。

        四、执行范围广。中国是《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即纽约公约的缔约国,该公约目前有170多个缔约国,根据公约规定,公约的缔约国均承认和执行彼此的仲裁裁决。因此,订立国际知识产权合同时,考虑到送达时间和承认裁判结果等问题,选择仲裁作为争议解决方式也是一种重要途径。

        总之,仲裁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机制,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中具有显著优势,值得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进一步推广。当然,选择诉讼还是仲裁,建议大家要确定清晰的目标,明确通过争议解决想要达到怎样的目的。诉讼和仲裁没有孰优孰劣,选择仲裁还是诉讼更多看重当事人的需求点在哪里。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按照议程安排,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关心的问题可以会后与发布单位联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站群导航

    主办单位: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承办单位: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 苏ICP备05004952号-7

    网站群总访问量: 主站总访问量:显示网站总访问量 网站标识码:3201000001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