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区创新生态修复模式 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近年来,浦口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开展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和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落实生态损害赔偿新成效。坚持“环境有价、损害担责”原则,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目前已累计完成生态环境损害线索筛查61件,启动索赔磋商程序9件,推动7家企业落实生态修复责任,有效筑牢生态环境法治防线。
二是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样板。联合浦口区检察院打造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体验地”替代修复项目,依托老山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生态科普宣教区800平方米、植物观测体验样地1600平方米、调查体验样线4.5公里和猛禽科普打卡点7处,形成“一区、一地、一线、多点”的整体布局,通过“生态修复+科普体验”融合模式,实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公众生态意识提升“双赢”,推动生态修复从“单点治理”向“系统赋能”转变。
三是构建生态监测新高地。依托老山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布设的14台4G红外相机、3台鸟类声纹记录仪等监测设备,已精准捕获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獐、貉等活动影像资料1200余份,以及画眉、红角鸮等鸟类声纹数据580条,为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提供数据支撑。同步设置昆虫旅馆、物种打卡牌等互动设施20处,开展生态研学活动12场,建成以来,老山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累计接待参观学习者5000余人次,实现“修复一片、教育一片、带动一片”的综合效益。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