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是一项涉及企业众多、数据繁杂的基础性工作,传统人工审核模式耗时费力,一度成为新污染物治理的难点。如今,在南京,这一难题正被科技创新“化简”。记者获悉,由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牵头,联合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市生态环境信息服务中心共同研发的化学物质智能核验工具已投入使用,将以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耗时数月才能完成的数据核对工作,压缩至“秒级”完成,为新污染物治理注入了高效新动能。
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是精准实施新污染物治理的重要前提。近三年来,南京市已累计完成2000余家企业调查,涉及化学物质超过3600种。过去,审核人员现场审核一家企业至少需要半小时,面对海量数据和不断调整的政策要求,即便是经验丰富的“熟手”也难免出错,反复的数据纠错过程让审核方与填报企业均倍感压力。
“面对环保工作的现实需求,我们向科技要方法、要效率。”研发团队技术人员介绍,他们借助AI大模型,将多年积累的审核经验转化为程序代码,使电脑能够自动完成超过75%的基础数据核验工作,实现了从“人力驱动”到“智能驱动”的关键跨越。
这款智能工具秉持“高效、精准、便捷、直观”的设计理念,集成四大核心功能。其中,数据核验模块可在用户导入表格后,通过数据清洗与三重校验技术,瞬间完成上万项数据的自动审查,并运用红、橙、黄、蓝四色标记问题数据,让错误点位与原因一目了然。统计分析模块则以图表形式直观展示化学物质统计结果,高效筛选和汇总数据,重点聚焦优先评估物质和优先控制化学品的生产使用情况,为加强高环境风险化学物质管理提供依据。智慧地图模块创新地将化学物质信息进行空间化展示,清晰呈现其在本市的区域分布,未来通过叠加环境监测点位数据,有望为精准溯源提供关键支撑。此外,工具内嵌的政策文件模块,汇集了各级新污染物治理相关文件资料,便捷的查询功能有效打通了政策传达的“最后一公里”。
这是南京以科技创新“化简”复杂工作,赋能生态环境保护的一次生动实践。“目前,工具已能高效完成基础数据核验。”市生态环境信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利用AI大模型对更复杂的企业工艺流程描述进行深度分析,推动工具从‘智能’向‘智慧’进阶。”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