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是机场二通道高架,桥那边是医院,远处的房子,是咱们的家。”18日下午,在雨花城市公园内,市民周阿姨带着4岁的小孙女漫步在山坡绿道上,让她认识“家门口”的城市地标。记者了解到,这处昔日的土坡荒地经过3年更新,已成为雨花“两桥”片区生态廊道。近日,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第三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雨花城市公园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点亮雨花新中心”成功入选,这也是南京第三个入选案例。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去年,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意见》,提出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雨花城市公园位于雨花台区“两桥”(铁心桥—西善桥)片区中心,北至绕城公路,南至龙西路,西至雨航大道(机场二通道)。时值午后,阳光明媚,公园多功能草坪区,一群年轻人正在露营;附近的老年居民,在粉黛乱子草和各类花草烘托的绿道上慢行;撒欢乐园里有不少嬉戏的儿童。靠近数字大道附近,一条空中廊桥从机场二通道高架下方向西延伸,这就是数据线公园的人行桥部分。
“现在地铁有了,道路通了,‘家门口’的土堆变成大公园,我们成了雨花新中心。”生活在春江新城的居民林阿姨笑着说。
蝶变离不开规划的引领。记者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雨花台分局了解到,在最新批复的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两桥”地区级中心定位得以延续。同时,该局把城市更新需求纳入“两桥”控规编制,在规划层面确立以城市公园提升城市品质、以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助力雨花新中心蝶变升级、实现区域绿色发展的总体格局。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雨花台分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局在规划中与软件谷规建部形成合力,高标准把关,同时积极探索城市公园空间复合利用,包括打造约1.3公里的数据线公园,有机串联起周边商业体、居住区、城市公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等城市空间,让“生态链”转化成“发展链”。
记者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了解到,近年来,该局建立健全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技术、政策体系,推动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除雨花台区外,“溧水区探索附带生态保护条件土地出让机制”“浦口区围绕滨江生态空间的蝶变”先后入选全省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