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动态

    南京市成功举办市级教学竞赛 三个“首次”展现数字化教学新探索
    发布时间:2025-11-05 09:02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近日,由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南京市教育信息化中心)主办的“2025年南京市数字化教学优质课竞赛”落下帷幕。参赛选手在模拟课堂、实时点评、跨学科融合等创新环节中,展现了数字化教学的新探索。经过激烈角逐,14位参赛选手获得特等奖,44位参赛选手获得一等奖。据统计,本届赛事的第一轮,由各区和直属学校推荐,超过300名教师参加,参赛规模创历年之最。赛场内,教师们对AI学伴、虚拟实验室、在线协作平台、智能评价系统等数字化工具的使用愈发成熟。

    首设“实时点评”环节,促进教师反思与交流。“实时点评”环节中,每位选手在完成自身12分钟模拟课堂展示后,需立即转换角色,作为“观察者”与“评论员”,对下一位选手的展示进行限时2分钟的精准点评。此次将点评质量计入个人总分的创新赛制,将比赛的维度从单一的教学执行,拓展至深度观察、即时分析、批判性思维与共建共享能力的综合较量。

    首探跨学科融合,艺术课展现“音美通感”。本届竞赛首次在小学和初中艺术组别尝试音乐与美术的跨学科融合,参赛教师需要设计涵盖两个学科内容的综合课程,这一创新要求为艺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探索。赛场上,有美术教师搭建交互系统,让音乐节奏可视化,将美术设计与音乐感知深度绑定,搭配游戏化场景,让学生在“玩中学、创中学”;有教师设计出“我为名画配乐”的项目式学习,利用数字作曲软件和绘画软件,让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视听交响曲”。

    首用智能研修系统,AI为课堂教学“画像”。进入第二轮现场教学评比的选手们,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评委”——智能研修系统。这套系统通过在比赛现场部署的多角度摄像头、拾音设备,全方位、无感知地采集师生互动、课堂发言、行为轨迹、注意力集中度等多维数据。教师提问的开放度如何?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如何?系统都能生成量化的分析报告和可视化图表,为课堂观察提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