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版 > 要闻动态 > 南京信息
南京信息
贡献全市50%左右经济总量、50%以上税收、90%以上科技创新、9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
南京民营经济,演绎“5599”贡献格局
发布时间:2025-11-20 09:01 来源:南京日报

“在过去的一年,面对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与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双重挑战,南京民营经济砥砺前行、迎难而上,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创新活力,总体呈现持续恢复、回升向好的态势。”11月19日下午,在《2025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上,市工商联主席、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立表示。

《报告》显示,2024年,南京民营经济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演绎“5599”贡献格局:贡献全市50%左右的经济总量、5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科技创新、9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在稳增长、促创新、强治理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新成就。

发展攀“高”,底盘更稳结构更优

2024年,南京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85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增至47.5%,较2023年提升1.4个百分点,实现“质”“量”双升。

主体壮大,民营经济底盘更稳、发展活力更足。截至2024年底,全市民营企业总数突破65万家,个体工商户超115万户。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近五成的税收和超过九成的城镇新增就业,成为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力量。

结构跃迁,“双核驱动”格局巩固,制造业盈利激增。南京上规模民营企业的发展重心主要集中于第二、第三产业。其中,2024年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占比从50.5%提升至53.42%,营收占比从65.72%提升至70.19%。同时,第二产业仍然是民营企业分布的重要领域,尤其制造业在2024年的盈利水平大幅提升,利润总额从2023年的62.08亿元迅速增长至89.83亿元,税后净利润也从53.79亿元增长至76.56亿元。总体而言,南京上规模民营企业呈现出以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为双核心的显著特征,反映出传统优势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结构。

创新奔涌,新兴产业渐成规模,转型步伐加快。2024年,我市21867家企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民企占比超90%;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4家,其中65%以上为民营企业。

创新力量正加速向新兴产业汇聚。调研显示,在453家受调研企业中,近四成涉足战略性新兴产业,超过半数的企业新兴产业营收占比高达80%以上,新兴产业正成为南京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从细分领域分布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30.22%的占比居首位,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占比分别达到25.18%、23.02%。

百强育“尖”,头部企业引领突破

在南京民营经济的奋进浪潮中,百强企业如一群“潮头鱼”,折射出南京全力壮大创新型民营经济的“时”与“势”。

《报告》显示,2024年,南京上规模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前十企业总体规模达到4.14万亿元,江苏满运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以695.65亿元跃居首位,弘阳集团有限公司和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二、三,营业收入分别为680.05亿元和600.59亿元。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金鹰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盈泰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新华海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紧随其后。

龙头企业的强劲动能,直接转化为在全国榜单上的突破性表现。今年,前述8家民营企业悉数入围“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同比新增3家。此外,3家企业入围“2025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同比新增1家,分别是: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金箔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

探究这些企业的上榜“密码”,也在揭示创新型民营经济的发展路径和深刻内涵。作为今年新晋“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24年江苏盈泰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达到28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6.84%。公司总经理任坤透露,公司自创立之初,便将“赋能实体,创造价值”作为核心使命与担当,“中小企业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融资难融资贵的压力,公司构建起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化身‘随取随用的原料仓’和‘平滑波动的蓄水池’,以优质、低廉、便捷的原材料供应,助力客户稳定成本预期,保障生产顺利。”这一模式赢得上下游伙伴的深度认可,同时形成规模化的协同效应,成为公司飞速发展的核心动力。

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则入选“2025江苏民营企业研发投入100家”。面对“产品被场景取代、行业被生态覆盖”的新时代,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以研发驱动找到了第二增长曲线。公司董事长周红卫介绍,近年来公司立足生产性服务业,在2024年全面推进“All in AI”战略,系统构建AI核心竞争力,成功打造出一批领先的AI产品并实现广泛落地。

赋能见“精”,政策“字典”主动送策

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活水”的持续滋养。

在金融支持方面,中国农业银行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透露,南京农行民营企业贷款已达800亿元,今年以来累计发放民营企业贷款413亿元,其中科技型企业贷款132亿元、制造型企业贷款182亿元,贷款年增速超10%。该行通过专属团队、活动、体系、产品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针对民营科技型企业“重研发、轻资产”的特点,改变“重报表、重押品”的传统信贷思维,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专属信贷服务体系。

在会场,由市工商联编撰的《惠企政策汇编》也让企业家眼前一亮。市工商联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惠企政策,不少民营企业感觉政策“看得见却抓不住”,而《惠企政策汇编》推动政策服务实现三大转变:从“政府视角”转向“企业需要”,从“政府语言”转向“企业语言”,从“多头查找”转向“一站办结”。该汇编以“字典式”查询、“卡片式”呈现为核心,帮助企业快速定位适用政策,真正让“文件”转化为“工具”。

在任坤看来,从中央到地方,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让民营企业吃下了“定心丸”。他动情地说:“南京这片沃土,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成长环境。盈泰集团的根在南京,心在南京。我们既深爱这里的山水城林,也敬佩这里的开放包容,更坚信这里的发展前景。”

信心满格,动能澎湃。站在新起点的南京民营经济,正以砥砺奋进之姿,全力奔赴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南京市人民政府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站群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