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0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市工商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通过积分制管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关心支持。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在3000多个小区配置分类容器和宣传栏,其中550个小区采取积分奖励引导居民分类投放;8000多个单位、600多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今年4月起,在64个小区、101个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建立垃圾分类责任制度的先行先试工作。
推进建立“不同种类、不同车辆、不同去向”分类收运体系,配置分类收运车辆,规范涂装车身垃圾分类标识,建立大件垃圾预约回收平台,加强信息化监管手段,避免混收混运。通过多种方式设置垃圾分类回收中心(站)120多处,提高可回收物、大件垃圾等的回收、拆解、分类和转运能力。
建成投运江南、江北、高淳三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运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一期餐厨垃圾处理项目,调试运行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建成投运六合、溧水、高淳区餐厨垃圾处理厂,设置140多处小型餐厨垃圾处理站。垃圾分类处理能力显著提升。
出台《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南京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南京市生活垃圾大型中转和处置设施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南京市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暂行办法》。编制了《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专项规划(2017-2020)》以及环卫专项规划、餐厨废弃物处理规划、收运处置设施规划等多项规划。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1.强化工作执行落实。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考核办法,细化工作实效考核标准。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各区对应行业条口单位垃圾分类工作的检查考核,进一步增强工作合力。综合采取暗查暗访、第三方检查、专项检查、联合检查、交叉检查等方式,深入基层一线,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同时,发挥舆论和群众监督作用,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垃圾分类小区、垃圾处理设施等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依托垃圾分类信息平台,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精准管控垃圾分类全流程。
2.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按照《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要求,会同发改、市场监管、文旅等相关部门加快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制度,细化生活垃圾总量控制、包装物减量、绿色办公、服务行业源头减量、净菜上市的具体措施;开展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收运处置成本测算,研究制定生活垃圾计量收费、分类计价的收费办法;会同市规划资源局研究制定新建小区配套规划建设垃圾分类收集点的具体细则;会同市房产局研究制定物业企业参与垃圾分类的鼓励措施,通过奖励、购买服务、将垃圾分类纳入物业合同示范文本的措施提高物业企业积极性。
3.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一是统筹利用中央、省、市媒体资源,借助政务新媒体、自媒体、门户网站和新闻APP,开展全方位宣传,突出对公众的宣传普及教育作用,着力培养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和良好习惯,让垃圾分类家喻户晓、人人参与,使全体市民从“要我分”转为“我要分”,从被动分转为主动分。二是制作垃圾分类系列培训材料,组织各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垃圾分类管理人员、督导员、志愿者进行培训,使垃圾分类工作人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并能正确指导、引导居民开展垃圾分类。
4. 创新体制机制。实行生活垃圾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明确各类型区域管理责任人及其职责,制定相关考评激励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化服务公司。加快垃圾分类信息平台推广应用,通过“互联网+”等模式提升垃圾分类回收整体水平。逐步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主体纳入环境信用体系,推动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导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创新战略联盟及技术研发基地,提升分类回收和处理水平。通过建立居民“宁分类”账户、各第三方垃圾分类企业实施的积分兑换等方式,对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居民给予可兑换积分奖励。
5. 建立有害垃圾处理渠道。推进全市有害垃圾回收处置渠道建设,加快有害垃圾集中暂存点建设,做好有害垃圾回收集中暂存工作,推进全市危险废物处理能力建设,保障有害垃圾规范处置。
南京市城市管理局
2020年7月27日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