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征集调查 > 网上调查 > 调查报告
7月11日正式入伏,意味着迎来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7月12日上午9点56分,南京市气象台发出了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标志着37℃以上高温来袭。面对“高温烤验”,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多措并举,积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切实保障大家身体健康和劳动安全。对此,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在全市范围内就“南京市夏季高温安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结果
1、您的性别:
A、男(42.3%)
B、女(57.7%)
2、您的年龄:
A、18-22岁(3.8%)
B、23-35岁(44.9%)
C、36-59岁(46.2%)
D、60岁及以上(5.1%)
3、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及以下(3.8%)
B、中专、初中(7.7%)
C、大专、高中(30.8%)
D、本科及以上(57.7%)
4、您的职业情况:
A、在校大学生(3.8%)
B、企业(38.5%)
C、学校、研究机构(7.7%)
D、政府及事业单位(20.5%)
E、自主创业(19.2%)
F、自由职业(10.3%)
5、天气炎热时,您对天气预报等信息的关注是否有所增加?
A、显著增加(33.3%)
B、略有增加(50.0%)
C、没有增加(15.4%)
D、比平时更少(1.3%)
6、天气炎热时,您是否会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预警?
A、非常关注(19.2%)
B、比较关注(51.3%)
C、不太关注(26.9%)
D、不关注(2.6%)
7、在您看来,高温带来的主要危害有哪些(多选):
A、高温中暑、热射病等(76.9%)
B、高温引起的脑出血、心肌梗死等(71.8%)
C、出行不便(69.2%)
D、工作效率低(65.4%)
E、水电供应紧张(56.4%)
F、引发火灾等自然灾害(48.7%)
8、您的工作是在户外还是室内?
A、户外(11.5%)
B、室内(64.1%)
C、户外室内都有(24.4%)
9、在您看来,高温天气对您的工作、生活有影响吗?
A、影响很大(10.3%)
B、影响比较大(25.6%)
C、有点影响(59.0%)
D、完全没有影响(5.1%)
10、您在高温天气下曾遇到过哪些健康问题(多选):
A、中暑、热射病(47.4%)
B、脱水、体液不足(62.8%)
C、皮肤晒伤、晒黑(87.2%)
D、鼻子过敏、呼吸不畅(29.5%)
11、您了解一些基本的防暑常识吗?
A、非常了解(9.0%)
B、比较了解(41.0%)
C、基本了解(33.3%)
D、不太了解(16.7%)
E、不了解(0%)
12、您一般通过什么渠道了解防暑常识(多选):
A、互联网(69.2%)
B、广播电视(62.8%)
C、报刊杂志(52.6%)
D、学校、单位宣传(28.2%)
E、社区宣传(51.3%)
F、亲戚朋友同事(35.9%)
G、不了解(0%)
13、您在夏季高温天气下会采取哪些防护措施(多选):
A、减少户外活动时间(70.5%)
B、多喝水,补充体液(82.1%)
C、尽量避免或少到高温地方(79.5%)
D、室内开启空调或使用风扇(67.9%)
E、使用遮阳伞、遮阳帽等防护物品(64.1%)
F、常备消暑药物(42.3%)
14、您知道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可以免费提供饮水、休息等服务吗?
A、知道(75.6%)
B、不知道(24.4%)
15、您去过这些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吗?
A、去过(24.4%)
B、没去过(75.6%)
16、在您看来,下列哪些举措在高温天气有助于进一步保障市民的安全(多选):
A、加强高温天气预警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高温天气的认识和应对能力(66.7%)
B、发放饮用水、藿香正气水等物资,确保高温天气下一线职工的身心健康(67.9%)
C、对高温天气中的重点人群进行走访或电话关怀,帮助他们抵御高温(83.3%)
D、建设更多临时避暑场所和清凉设施,以供人们临时避暑(75.6%)
E、加大对公共场所空调及风扇的维护力度,确保公共场所制冷效果良好(60.3%)
F、强化城市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在高温天气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救助和处理(75.6%)
G、加强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防范安全事故发生(53.8%)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参与人数234人,其中男性99人(42.3%),女性135人(57.7%)。接受教育情况:135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调查总数的57.7%,其余99人为大专、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调查总数的42.3%。年龄情况:18-22岁9人(3.8%),23-35岁105人(44.9%),36-59岁108人(46.2%),60岁及以上12人(5.1%)。职业情况:在校大学生9人(3.8%),企业90人(38.5%),学校及研究机构18人(7.7%),政府及事业单位48人(20.5%),自主创业45人(19.2%),自由职业24人(10.3%)。
调查显示,天气炎热时,83.3%的参与调查者对天气预报等信息的关注有所增加,70.5%的参与调查者会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预警。在参与调查者看来,高温带来的主要危害包括:高温中暑、热射病等(76.9%);高温引起的脑出血、心肌梗死等(71.8%);出行不便(69.2%);工作效率低(65.4%);水电供应紧张(56.4%)等。
参与调查的234人中,大多数(64.1%)人的工作是在室内。从调查结果来看,35.9%的参与调查者认为高温天气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影响很大”或是“影响比较大”,59.0%的参与调查者认为高温天气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点影响”。就参与调查者个人而言,他们在高温天气下曾遇到过的健康问题主要有:皮肤晒伤、晒黑(87.2%);脱水、体液不足(62.8%)和中暑、热射病(47.4%)。
从调查结果来看,83.3%的参与调查者对基本的防暑常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了解防暑常识的渠道主要是互联网(69.2%)、广播电视(62.8%)、报刊杂志(52.6%)、社区宣传(51.3%)、亲戚朋友同事(35.9%)等。参与调查者在夏季高温天气下会采取的防护措施主要有:多喝水,补充体液(82.1%);尽量避免或少到高温地方(79.5%);减少户外活动时间(70.5%);室内开启空调或使用风扇(67.9%);使用遮阳伞、遮阳帽等防护物品(64.1%)等。对于“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75.6%的参与调查者知道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可以免费提供饮水、休息等服务,24.4%的参与调查者去过这些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
在参与调查者看来,要想在高温天气进一步保障市民的安全,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对高温天气中的重点人群进行走访或电话关怀,帮助他们抵御高温(83.3%);建设更多临时避暑场所和清凉设施,以供人们临时避暑(75.6%);强化城市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在高温天气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救助和处理(75.6%);发放饮用水、藿香正气水等物资,确保高温天气下一线职工的身心健康(67.9%);加强高温天气预警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高温天气的认识和应对能力(66.7%)。
三、建议与意见:
关于如何在高温天气进一步保障市民的安全,参与调查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建议与意见:
第一,对高温天气中的重点人群进行走访或电话关怀,帮助他们抵御高温。通过电话或走访,与户外工作者、高龄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交流,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居住环境以及自身防暑意识,并提供相应的防暑建议和提醒,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酷暑,减少相关高温灾害的发生。
第二,建设更多临时避暑场所和清凉设施,以供人们临时避暑。在城市和社区中建设更多临时避暑场所和清凉设施,为人们提供舒适的避暑环境,缓解炎热天气带来的不适感,减少高温天气对人们生活的不利影响。
第三,强化城市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在高温天气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救助和处理。制定详尽的高温天气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不断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强化城市应急救援能力,确保所有人员都能熟练应对高温紧急情况,以便在高温事件发生时能够立即采取行动。
网上调查:南京市夏季高温安全情况调查
相关信息
- ·网友提问(2020-09-01)
- ·南京消防发布夏季高温安全提醒 防晒喷雾、花露水也会“引火上身”(2023-07-13)
- ·市领导亲切看望慰问高温酷暑中坚守一线的劳动者 感谢你们用辛勤汗水保障城市平稳运行(2022-07-14)
- ·战高温坚守岗位 玄武区多举措抗旱保苗(2022-08-17)
- ·劳动者未拿到高温补贴如何维权?(2021-08-26)
- ·韩立明调研城市安全韧性短板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体系化推进韧性城市建设 不断提升特大城市本质安全水平(202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