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征集调查 > 网上调查 > 调查报告

    南京市社会信用情况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1-09-17 16:05 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网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人无信不立,商无信不誉,市无信不兴,企业无信不昌。2020年7月1日,《南京市社会信用条例》正式实施,南京“奖励诚信、惩戒失信”从此步入“有法可依”时代。一年来,这部充分体现南京特色和改革创新精神的地方性法规,对进一步增强全社会诚信意识、创新社会治理、优化营商环境、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21年6月30日,南京市又公布实施了《南京市社会信用条例》配套政策“三清单”,推动南京市信用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了解南京市社会信用情况,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联合龙虎网于2021年8月9日至2021年9月9日在全市范围内就“南京市社会信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结果

    1、您的性别:

    A、男(54.5%)

    B、女(45.5%)


    2、您的年龄:

    A、18-22岁(1.1%)

    B、23-35岁(48.9%)

    C、36-59岁(43.2%)

    D、60岁及以上(6.8%)


    3、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及以下(2.3%)

    B、中专、初中(10.2%)

    C、大专、高中(10.2%)

    D、本科及以上(77.3%)


    4、您的职业情况:

    A、在校大学生(3.4%)

    B、企业(35.2%)

    C、学校、研究机构(8.0%)

    D、政府及事业单位(40.9%)

    E、自主创业(9.1%)

    F、自由职业(3.4%)


    5、您认为诚信在日常生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A、非常重要(71.6%)

    B、比较重要(25.0%)

    C、一般(3.4%)

    D、无足轻重(0%)


    6、就个人而言,您认为您自身的诚信意识如何?

    A、非常强(50.0%)

    B、比较强(38.6%)

    C、一般(6.9%)

    D、比较弱(3.4%)

    E、非常弱(1.1%)


    7、您和您的家人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诚信吗?

    A、能做到(60.2%)

    B、大多数时候能做到(35.2%)

    C、大多数时候不能做到(2.3%)

    D、不能做到(2.3%)


    8、您有过他人、团体或公司失信于您的经历吗?

    A、有过(72.7%)

    B、没有(27.3%)


    9、对于自己遭遇到的无诚信情况,您会如何处理?

    A、向有关部门投诉、协商处理(23.9%)

    B、借助社会舆论曝光(2.3%)

    C、通过法律途径解决(14.8%)

    D、自认倒霉(17.0%)

    E、视情况而定(42.0%)


    10、在您看来,目前南京市的社会信用度如何?

    A、非常高(4.5%)

    B、比较高(58.0%)

    C、一般(33.0%)

    D、比较低(4.5%)

    E、非常低(0%)


    11、您了解《南京市社会信用条例》吗?

    A、非常了解(6.8%)

    B、比较了解(30.7%)

    C、基本了解(20.5%)

    D、不太了解(37.5%)

    E、不了解(4.5%)


    12、在您看来,当前社会上最为常见的失信现象是(多选):

    A、缺斤少两(59.1%)

    B、制假售假(72.7%)

    C、虚假广告(73.9%)

    D、偷逃骗税(53.4%)

    E、学术不端(48.9%)

    F、交通违法(45.5%)

    G、合同违法(40.9%)

    H、借钱不还(47.7%)

    I、收费不透明(45.5%)

    J、其他(4.5%)


    13、在您看来,目前哪些行业亟需加强诚信建设(多选):

    A、食品(67.0%)

    B、医药(62.5%)

    C、教育(58.0%)

    D、房地产(67.0%)

    E、中介(55.7%)

    F、旅游(53.4%)

    G、金融(54.5%)

    H、交通(27.3%)

    I、其他(5.7%)


    14、在您看来,社会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多选):

    A、法律法规不健全(46.6%)

    B、政府部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71.6%)

    C、守信激励不足,失信成本不高(68.2%)

    D、诚信的社会风尚未形成(54.5%)

    E、商家唯利是图,缺乏职业道德(70.5%)

    F、公民素质不高,诚信意识淡薄(43.2%)

    G、学校诚信教育不够(28.4%)

    H、社会上诸多不守信现象的影响(46.6%)


    15、在您看来,应该如何加强诚信建设(多选):

    A、完善关于诚信的相关法律制度,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惩戒失信行为(71.6%)

    B、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严厉打击失信行为(76.1%)

    C、构建全链条信用监管,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64.8%)

    D、健全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强化日常监管(68.2%)

    E、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罚措施(68.2%)

    F、发布诚信红黑榜,用正反典型加强诚信建设(53.4%)

    G、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48.9%)

    H、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各种违法违规、造假欺诈等行为及时曝光(61.4%)

    I、强化和普及诚信的道德教育,提升诚信意识(45.5%)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参与人数440人,其中男性240人(54.5%),女性200人(45.5%)。接受教育情况:340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调查总数的77.3%,其余100人为大专、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调查总数的22.7%。年龄情况:18-22岁5人(1.1%),23-35岁215人(48.9%),36-59岁190人(43.2%),60岁及以上30人(6.8%)。职业情况:在校大学生15人(3.4%),企业155人(35.2%),学校及研究机构35人(8.0%),政府及事业单位180人(40.9%),自主创业40人(9.1%),自由职业15人(3.4%)。

    参与调查的440人中,71.6%的人认为诚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25.0%的人认为诚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重要。就个人而言,50.0%的人认为自身的诚信意识非常强,38.6%的人认为自身的诚信意识比较强,6.9%的人认为自身的诚信意识一般。在日常生活中,60.2%的参与调查者及其家人朋友能做到诚信,35.2%的参与调查者及其家人朋友大多数时候能做到诚信。

    调查显示,72.7%的参与调查者有过他人、团体或公司失信于自己的经历。对于自己遭遇到的无诚信情况,23.9%的人会向有关部门投诉、协商处理,2.3%的人会借助社会舆论曝光,14.8%的人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17.0%的人会自认倒霉,还有42.0%的人选择视情况而定。参与调查者中,4.5%的人认为目前南京市的社会信用度非常高,58.0%的人认为目前南京市的社会信用度比较高,33.0%的人认为目前南京市的社会信用度一般,还有4.5%的人认为目前南京市的社会信用度比较低。

    从调查结果来看,58.0%的参与调查者对《南京市社会信用条例》有一定的了解。在他们看来,当前社会上最为常见的失信现象是虚假广告(73.9%)、制假售假(72.7%)、缺斤少两(59.1%)、偷逃骗税(53.4%)、学术不端(48.9%)等。他们认为,目前亟需加强诚信建设的行业是食品(67.0%)、房地产(67.0%)、医药(62.5%)、教育(58.0%)、中介(55.7%)等。在他们看来,社会信用缺失的原因主要是政府部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71.6%);商家唯利是图,缺乏职业道德(70.5%);守信激励不足,失信成本不高(68.2%)等。

    为了进一步加强诚信建设,参与调查者提出,做好以下五项工作十分重要,即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严厉打击失信行为(76.1%);完善关于诚信的相关法律制度,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惩戒失信行为(71.6%);健全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强化日常监管(68.2%);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罚措施(68.2%);构建全链条信用监管,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64.8%)等。


    三、建议与意见:

    参与调查者围绕加强诚信建设,提出了以下建议与意见:

    第一,完善关于诚信的相关法律制度,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惩戒失信行为。通过立法不断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罚措施,依法依规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提高守信收益和失信成本,推动社会单位和个人遵守诚信法律法规。

    第二,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严厉打击失信行为。在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各部门各地区各领域协同监管和联动,在全社会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约束机制,营造诚信守法公平的社会环境。

    第三,健全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强化日常监管。全面、准确、及时采集相关企业和个人公共信用记录,统一归集至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形成完整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同时,组织相关行业监管部门协同强化日常监督,动态完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逐步形成诚信的良好氛围。


    网上调查:南京市社会信用情况调查